昨天早上写的一篇小文“当一个基金经理买了茅台”,本来想把她静静的放在博客上,让想看的人去看。但出乎我的意料,200条留言,很多鼓励的支持的理解的话,让我在感动之余,又隐隐有一些不安。本意是想讨论一个基金业绩评价的周期问题,但一些夹杂个人情绪的话,显然也引起了朋友们的反响。其实对于一些投资者给我的留言,即使是表达不满和愤怒的情绪乃至偏激,我都可以理解。毕竟,如果基金业绩不如人意,即使是阶段性的,基金经理感受到的是压力,而投资者损失的是金钱。所以,我仍欢迎这些朋友们来我这里,发表你们的感触和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很多事情才能看得更清楚。我只希望,通过这些讨论,我们都能有所收获。
这几天市场的大跌,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如何看待后市的发展?
彼得林奇说过,不要试图去抓住一把下落的刀。我对投资者的第一个建议是,不要试图在市场下跌趋势仍未减缓前去抢市场指数的反弹。
1.中国不太可能也没有资格复制当年美国,日本和台湾股票市场的大泡沫。就像我在“有关泡沫和悲情人物的遐想”(http://blog.sina.com.cn/u/4a02dd27010007va)中提到的,美国互联网的泡沫是因为技术上的革命,日本80年代的泡沫是因为在制造业效率和运营模式上的革命。而中国显然,在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仍是发展中国家,在大部分的经济领域还是学生。
2.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资产泡沫,因为资产泡沫会大大降低中国这个以制造业崛起的以成本优势领先的大国的竞争力;资产泡沫的膨胀和收缩会加大经济和金融系统的波动,从而使很多创造财富的努力被消耗掉。我相信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有更清醒地认识,并有能力在资产泡沫形成初期调控以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
3.在周五的下跌之前,A股的总流通市值为2.8万亿左右,而在过去的20多个交易日,市场的成交量总额接近2.5万亿。如果考虑到基金和QFII等机构较低的换手率,则我们可以说,在2600点以上,市场已完成充分的换手,整个市场成本并不像均线系统指示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而是在2600点上方
4.本轮下跌前,市场资金推动型的特征明显,估值方面难有想象空间。很多机构普遍认为市场价格已不便宜,分歧主要体现在泡沫会变多大,会持续多久。基金积极的建仓行为是因为投资者热烈的申购,而不是基金经理对这个市场有多狂热。
所以,我认为市场短期再创新高的可能性不大,接下来市场很可能会继续震荡以等待下一次上升的契机。在这里,个股的走势会分化的比较明显。所以,我给投资者的第二个建议就是,如果你能发现并确定估值合理的优质股票,就去买吧,不用太在意指数的变化。
1. 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已经确立,中国的很多行业正面临盈利模式,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刻变化。这些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很明确,产生增长10倍的大牛股的机会很大。所以,如果你能找到这样的股票,而价格相对合理,不要犹豫。
2. 流动性问题仍是中国未来若干年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资本市场会因流动性的过剩而长期保持活跃。
3. 就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要打通任督二脉才能达致武功的化境一样,中国目前正在打通资本市场这一直接融资渠道,以完善金融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大布局。中国政府会调控股票市场,但这个市场的活跃和健康发展是中国未来10年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基础。所以,相信政府对这个市场的关怀和呵护。
4. 股权激励完成后部分企业盈利的超常增长和企业集团的整体上市会成为带给投资者惊喜的不应错过的机会。
我给投资者的第三个建议是,中国股票市场仍是一个新兴市场,尽管长期向上的趋势明确,但中间的波动也会很剧烈。在市场出现非理性倾向时,保护资本在某些时候比利润更重要。其实,投资的秘诀并不在于你对了多少次,而在于尽量少犯错误,特别是不犯大错误,所谓提高命中率。而如果在你判断正确的时候还能够坚持,你长期的获利一定在前5%。
最后,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