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时看到关于探究爱因斯坦的天才的文章,而且科学家在不断地进行研究,也有新的报道不断出现,但给人的感觉是步履维艰,研究结果大同小异。
不少科学家都集中于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198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中左顶叶部分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比例远远大于常人。
近日又看到一则最新研究,据英国《卫报》报道,科学家近日发现了这种脑细胞在过去不为人知的作用。过去人们一般认为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就是把神经元集结起来,此外没有其他特别的用途。但瑞士洛桑大学的沃尔特拉等研究人员在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神经学杂志》上的成果中认为,神经胶质细胞能够为神经回路提供能量,能向周围的神经元输送钙,并促进神经元间的信息交流。教授沃尔特拉表示:“我们从动物研究中发现,从无脊椎动物到灵长类动物,随着智力的提升,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比例也会上升。”
我们为科学家能得到这样的研究和发现而欣慰。但是,我们也要反思天才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难道只是在大脑细胞之中?当爱因斯坦于1955年4月去世时,他的大脑被支解腌制成240块碎片,被冻结在福尔马林液中,储存在病理学家的罐子中。迄今为止我们得到的结果是,爱因斯坦大脑中的神经胶质细胞多于其他人,这种细胞能为神经回路提供能量,方便联结。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结果。到此为止,我们发现了天才的本质吗?
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分析,我们真的希望要发现什么。正像爱因斯坦在他那著名的公式中把握住了物质和能量的本质一样,我们在寻求把握天才的本质。也许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追求与其说是在探索天才的特质,倒不如说更多地表露了我们自己。
人类看起来在渴望天才——确信人有着广阔的潜能。但是谁能说清楚天才位于何处,究竟是否能够定位和测量。也许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即天才不能被测量,正像我们不得不接受宇宙速度的极限一样(即无论我们的技术如何发展,我们可能永远不能达到速度极点,即赶上或超过光速。)某些人脑产生革命性见解的思考过程反映了文化、历史和生活经验的相互融合,而不能把它简单地看作是脑中灰质的数量。对天才的探究不可能在切片中发现,而是像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在于某种更为综合的思维方式。
相关报道 爱因斯坦为什么这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