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洒 大 山 不 言 悔


----记全国优秀教师、贾庙中学残疾教师林志明

他的双腿虽然残疾,但他人生道路的步履却是那样坚定;他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他献身教育的信念却是执著无悔。

“小树追求阳光,是为了长成栋梁;风帆追求大海,是为了破浪远航;人生追求事业,是为了实现理想。我为了山区教育事业,问心无悔。”他就是现年42岁的全国优秀教师、团风县贾庙中学残疾教师林志明。

贾庙乡地处团风北部,是革命老区。林志明就出生在这个乡偏远的百丈岩村。高中毕业后,家境贫寒且腿带残疾的林志明被聘为村小学民办教师。当时的百丈岩村小学,其实只有几间破烂不堪的房子,屋上漏雨,墙上有洞。为了勤俭建校,他带着大点的孩子修理教室,冒着危险上屋堵漏,搬来石块砖头补洞,经常清理屋沟。

1987年春,天下大雨,教室快成了池塘。他先用棍子顶瓦没有凑效,他就亲自上屋盖瓦,下梯时一不小心失脚摔了下来,摔伤了脚骨。几名学生见老师受伤,提出送医院,但他却凭着拐杖坚毅地站起来,走上讲台,到了晚上才自己用中药敷治,第二天照常给学生上课。1

1998年秋,由于开学工作繁忙而紧张,因为感冒发高烧而引起急性黄胆肝炎的林志明在父母和学生家长的再三催促下进了医院。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先输了两瓶液后坚持带药回家治疗。每次用药后,他头昏迷糊,但一想到学生,他坚持拄着拐杖,一边教学,一边打针吃药。

为了改变百丈岩学校艰苦的教学条件,他四处奔波,找木料,请木工。桌子门窗做好后,为节约资金,他买回油漆自己做;平时校舍维修,他就给泥工当帮手。15年来,他将自己微薄的民师收入共计4000多元用于学校建设。现在,百丈岩学校成为一所整洁、美观的新型学校。

1995年,他被当选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进入课堂,见到孩子,我的痛苦就好像不存在了一样。”在伤痛最严重的日子里,林志明也曾经在夜里流下悲伤的泪。他在心里问,老天为什么对他那样不公。可是,每当见到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看到他们那双期盼的眼睛,他又忘记了疼痛。

“人是为了克服困难而降生的,为孩子们献出全部的爱和整个生命,才是我唯一的选择和人生的归宿。” 林志明爱学生胜过爱自己,在债台高筑、生活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贫困生垫交学费、买学习用品。

学生林慧珍因母亲患精神病,家里生活困难,连买盐打油的钱都没有,她小学的学费全是林志明垫交的。

12岁的林贵英辍学去当保姆,林志明先后7次长途跋涉极力劝说林贵英的父母,使林贵英重新回到了课堂。

去年腊月有一天,王阿俊没来上课。今年正月初三,林志明便到他家拜年。开学后,王阿俊回到了班集体。

学生熊玲在一次早操中,因贫血晕到在操场上。林志明老师亲自将学生送到医院,为她买早点,买血宝,组织捐款买补品。

汪文明身上长疥疮。林志明老师不怕传染,不厌异味,每天中午帮他洗身、敷药,还买营养品调养他,不到两个月,汪文明的疥疮接痊愈了。

从教24年来,为了不让一名学生失学,他拖着残腿,翻越了无数座山头,跨过了无数条沟壑,走访学生近1500人次,自掏车费不少于1000元,行程至少1200多公里。他以坚韧的毅力和真挚的感情,去感动每名家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把爱无私地献给了学生,林志明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群众都说:“把孩子交给林老师,我们放心。”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之日起,林志明便把忠诚献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

在百丈岩教书时,有10多名学生每天上学往返30多里山路,不仅学生吃不消,而且保证不了学习时间。他就动员这些学生在学校住读。白天,他为孩子做菜弄饭,洗衣洗被;晚上盖被叫尿,承担起学生父母的全部责任。没有油,他就向亲戚朋友家借;没有菜,他就从自家拿,自己种;没有水,就拄着拐杖和大一点的孩子到山沟里一桶一桶往上提。

1996年秋,由于贾庙中学缺语文教师,林志明挑战自我,到中学任教。尽管他是一位残疾人,可他总是主动选择工作岗位最多、工作量最大的任务。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他每年都自费订阅多种业务杂志,如《语文教学研究》、《作文与考试》等。他先后参加了专科和本科函授,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

起早睡晚成了他的职业病。在贾庙中学,他任年级组长和语文教研组长。为了起到模范作用,要求师生做到的,他都一一首先做到了。学校办公室的门,他开得最多,在教学楼上呆的时间最长。因为身体差,经常感冒,但他都是在学校利用午休时间打点滴,没有耽误教学时间。

他爱教书,爱学生,胜过爱惜自己的生命。他在教育过程中特别讲求“身教”和“情感”效应。他一直是以好的言行和思想给予学生示范教育,并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深受全体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他的所有激情都是在教育事业中释放的。父母去世时,他都不在身边。19952月,他的父亲脑溢血,弥留之际,哥哥姐姐们守护在医院。父亲去世时,是他的弟弟半夜里撵到学校叫他回去的。从200410月份开始,他的母亲几乎没有下床,而照料母亲的事情全落在了姐姐身上。今年元月,母亲离开了,此时的他正在教学楼上为学生义务补课。

“我或许是个好的老师,但不是一个好儿子。说实话,我懂得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师生情,二十多年形成的职业习惯已无法改变。我只能从心里对亲人们说:对不起,欠你们的实在太多了。”林志明内疚的说。

24年耕耘,林志明已是“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每年都要看望他们的林老师。他们说,林老师是他们一辈子最难忘记的人。

只讲奉献,不图回报,这就是林志明,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教师对大山教育事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