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撑起一片天
——记团风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主任袁桂珍
袁桂珍这个名字,在团风县可谓家喻户晓,不仅是因为她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妇幼权威,用心打造生命回归的方舟,也不仅因为她是一位计生服务中心主任、妇幼保健院院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驶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更重要的是她作为一名市、县人大代表,恪守职责、一心为民,以春风化雨般圣洁和真挚的爱,谱写出了一曲曲为民、爱民的动人乐章。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随着1996年区、县分设和《母婴保健法》的相继颁布实施,团风新县妇幼保健院的创建被提上议事日程。谁能担此重任?组织上通过考察,袁桂珍首当其冲,非她莫属,而此时的她,正担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工资待遇,从内心来说,确实不想去吃这个苦。当好带头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吃别人不去吃的苦,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承受别人不愿意承受的压力……但她想到全县24万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猛烈地叩击着她那热血奔腾的胸膛。
袁桂珍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浓缩成响亮的承诺:“改变,从我做起!我的全部工作就是以人为本,凝聚人心,创一流妇幼保健医院。”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正是用自己的忠诚和人格擎起了一面凝聚群体,感召队伍的如火旗帜。
1998年5月28日,她毅然决然地带着一张法人任命书、一枚章子、一块牌子,单枪匹马上任了。在无资金投入、无场所办公、无人员操作的情况下,她做通丈夫的工作,把多年的一点积蓄倾其所有,以私人名义向亲戚朋友借钱筹集资金5万余元,租赁一处近100平方米的临街铺面作医疗场所;顶烈日、冒酷暑上武汉、下黄石、到学校、去医院联系医务人员。以一个女人惊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义无反顾的动力在短暂的10天内筹划好了一切,1998年6月8日,妇幼保健院正式挂牌开业了。事实胜于雄辩,她到妇幼保健院后,以博爱的情怀,精湛的技术,诚信的服务,创新的思维,使医院一天一个新步伐,一年一个新突破。
无怨无悔,爱的奉献
创业难,维持更难,发展更是难上加难。面对一穷二白的妇幼保健事业,有过普通医生的默默劳作,也有过院领导的刻意磨炼,更有着初为院长的信念与雄心,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发展、如何创特色、如何解除患者痛苦。在许多艰难困苦的日子里,袁桂珍不分白天黑夜,四处奔波。她把理顺全县妇幼保健工作关系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妇幼保健科室15个,做到了乡乡镇镇有保健医生,进一步健全了工作网络,开通了妇幼保健医咨热线,面对患者的各种咨询,她不仅亲自认真解答而且主动带头出诊。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饿了吃方便面,困了倒在病床上打个盹,病了自己吃两片药。几多风雨,几多辛劳,看看她日渐消瘦的面孔,本来对她有一肚子意见的婆婆搂着9岁的孙儿也心痛起这个孜孜不倦的媳妇,便劝她说:“你这样没日没夜地忙,身体会垮下去的。要是实在难搞就算了吧”。而每每此时她总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对老小有道不出的愧疚。整整一个夏天,儿子没跟自己说上一句话,每天深夜看着熟睡中的儿子,书信便条便成了唯一的交流方式。忍受亲情的煎熬,袁桂珍仍“我行我素”,她深知刚组建的妇幼保健院实在太穷了,无资金投入,条件有限。面对病人就是要比亲人更亲的服务,人手又不够,自己必须亲自动手。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态度,公道的价格,高超的医术,赢得了病人的“好感”,许多病人舍近求远,前来求医,妇幼保健这块牌子越叫越响,袁桂珍疲惫的脸上才第一次露出开心的笑容……
开拓创新,花儿更红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我更愿做叶的事业。因为我的根在妇幼保健这块土地上。”对于倾心干事业的袁桂珍来说,维持现状不是出路,扩大妇幼保健业务,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真正给病人以家的感觉,才是事业发展的源泉。她主动要求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合而为一,进一步拓展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发展空间。事业要发展,必须要投入,这就是要自己带头不讲待遇讲奉献,增收节支把钱用在发展上。正人先正己,正己能服人。她牢记党的宗旨,忠于党的事业。她时时处处按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金钱面前不伸手、权力面前不特殊、待遇面前不攀比”,这是袁桂珍一贯的为人处事准则;“在利面前不低头,在物面前不眼红,在情面前不失公”,这是袁桂珍清正律已的座右铭。随着服务中心经营的好转,上门说情要求进中心的不计其数,送钱送物的不乏其人,但袁桂珍一概拒绝。为了事业,为了中心的利益,她不为物欲所惑,她要的是真才实料的人。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为了加强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制定了《关于医德医风建设的规定》、《关于加强劳动纪律的规定》、《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关于加强职工进修学习的管理办法》等整套管理制度。同时对10个乡(镇)计生站的文书也进行了统一印制,统一规定,促使各乡(镇)计生服务站的医护文书步入正规化的轨道。严格制度,严格纪律,使服务中心的信誉度和满意度日益提高。近两年来,在医疗卫生、医护质量、年度检查评比中,受到了上级检查组的高度赞扬和好评。不仅如此,服务中心已成为全县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确保了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工作健康发展。而且,她坚持“以人为本”,十分注重职工素质的提高。实行用工一年一聘的聘任制度,打破铁饭碗,竞争上岗;舍得投入,不定期送职工到省保健院、市医院进修深造,大大提高了职工临病医技科室的综合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全县计划生育水平,她常常带领职工深入乡村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每年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普及了计划生育知识,大力开展妇科病复查复治工作,进村入户为群众服务,每年免费为4000多妇女检查妇科病,低费治病1万余人,为所有的查病对象建立了生殖健康档案,在人手吃紧的情况下,抽调6名技术骨干上门走访,并对100多名重病对象实行跟踪
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县免费查病达18万人次,治病1O万人次,治病率达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心血和汗水,洒下一路欢歌。服务中心已发展到业务病房1200平方米,内设科室完善,功能齐全。近两年来,服务中心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平均每日门诊超过50人以上,每年住院人数达到200人以上,妇产科每年开展大中型手术120台以上,年创经济效益超过5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她也先后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市、县人大代表,县优秀共产党员,市、县巾帼创业能手……
作为一名服务中心的领导者,她面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看今天,想明天,谋划未来;作为一名医生,她想的是为患者解除疾病,早日康复;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为老百姓鼓与呼,倾心医治社会不正之风!也许,这正是袁桂珍心灵的真实写照。
“我深爱这片土地,因为它是深情的;我深爱妇幼这个职业,因为它是我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柱。”袁桂珍在她的日记上写下了这段动人的话语。
是啊!袁桂珍对工作、对患者是无悔的。那一张张奖状,那一张张笑脸,是她心血和汗水的付出,是她热血和奉献的歌唱。理想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事业已经在这里开花结果。前方还有更多的事需要她去做。
——记团风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主任袁桂珍
袁桂珍这个名字,在团风县可谓家喻户晓,不仅是因为她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妇幼权威,用心打造生命回归的方舟,也不仅因为她是一位计生服务中心主任、妇幼保健院院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驶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更重要的是她作为一名市、县人大代表,恪守职责、一心为民,以春风化雨般圣洁和真挚的爱,谱写出了一曲曲为民、爱民的动人乐章。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随着1996年区、县分设和《母婴保健法》的相继颁布实施,团风新县妇幼保健院的创建被提上议事日程。谁能担此重任?组织上通过考察,袁桂珍首当其冲,非她莫属,而此时的她,正担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工资待遇,从内心来说,确实不想去吃这个苦。当好带头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吃别人不去吃的苦,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承受别人不愿意承受的压力……但她想到全县24万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猛烈地叩击着她那热血奔腾的胸膛。
袁桂珍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浓缩成响亮的承诺:“改变,从我做起!我的全部工作就是以人为本,凝聚人心,创一流妇幼保健医院。”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正是用自己的忠诚和人格擎起了一面凝聚群体,感召队伍的如火旗帜。
1998年5月28日,她毅然决然地带着一张法人任命书、一枚章子、一块牌子,单枪匹马上任了。在无资金投入、无场所办公、无人员操作的情况下,她做通丈夫的工作,把多年的一点积蓄倾其所有,以私人名义向亲戚朋友借钱筹集资金5万余元,租赁一处近100平方米的临街铺面作医疗场所;顶烈日、冒酷暑上武汉、下黄石、到学校、去医院联系医务人员。以一个女人惊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义无反顾的动力在短暂的10天内筹划好了一切,1998年6月8日,妇幼保健院正式挂牌开业了。事实胜于雄辩,她到妇幼保健院后,以博爱的情怀,精湛的技术,诚信的服务,创新的思维,使医院一天一个新步伐,一年一个新突破。
无怨无悔,爱的奉献
创业难,维持更难,发展更是难上加难。面对一穷二白的妇幼保健事业,有过普通医生的默默劳作,也有过院领导的刻意磨炼,更有着初为院长的信念与雄心,她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发展、如何创特色、如何解除患者痛苦。在许多艰难困苦的日子里,袁桂珍不分白天黑夜,四处奔波。她把理顺全县妇幼保健工作关系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妇幼保健科室15个,做到了乡乡镇镇有保健医生,进一步健全了工作网络,开通了妇幼保健医咨热线,面对患者的各种咨询,她不仅亲自认真解答而且主动带头出诊。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饿了吃方便面,困了倒在病床上打个盹,病了自己吃两片药。几多风雨,几多辛劳,看看她日渐消瘦的面孔,本来对她有一肚子意见的婆婆搂着9岁的孙儿也心痛起这个孜孜不倦的媳妇,便劝她说:“你这样没日没夜地忙,身体会垮下去的。要是实在难搞就算了吧”。而每每此时她总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对老小有道不出的愧疚。整整一个夏天,儿子没跟自己说上一句话,每天深夜看着熟睡中的儿子,书信便条便成了唯一的交流方式。忍受亲情的煎熬,袁桂珍仍“我行我素”,她深知刚组建的妇幼保健院实在太穷了,无资金投入,条件有限。面对病人就是要比亲人更亲的服务,人手又不够,自己必须亲自动手。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态度,公道的价格,高超的医术,赢得了病人的“好感”,许多病人舍近求远,前来求医,妇幼保健这块牌子越叫越响,袁桂珍疲惫的脸上才第一次露出开心的笑容……
开拓创新,花儿更红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我更愿做叶的事业。因为我的根在妇幼保健这块土地上。”对于倾心干事业的袁桂珍来说,维持现状不是出路,扩大妇幼保健业务,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真正给病人以家的感觉,才是事业发展的源泉。她主动要求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合而为一,进一步拓展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发展空间。事业要发展,必须要投入,这就是要自己带头不讲待遇讲奉献,增收节支把钱用在发展上。正人先正己,正己能服人。她牢记党的宗旨,忠于党的事业。她时时处处按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金钱面前不伸手、权力面前不特殊、待遇面前不攀比”,这是袁桂珍一贯的为人处事准则;“在利面前不低头,在物面前不眼红,在情面前不失公”,这是袁桂珍清正律已的座右铭。随着服务中心经营的好转,上门说情要求进中心的不计其数,送钱送物的不乏其人,但袁桂珍一概拒绝。为了事业,为了中心的利益,她不为物欲所惑,她要的是真才实料的人。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为了加强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制定了《关于医德医风建设的规定》、《关于加强劳动纪律的规定》、《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关于加强职工进修学习的管理办法》等整套管理制度。同时对10个乡(镇)计生站的文书也进行了统一印制,统一规定,促使各乡(镇)计生服务站的医护文书步入正规化的轨道。严格制度,严格纪律,使服务中心的信誉度和满意度日益提高。近两年来,在医疗卫生、医护质量、年度检查评比中,受到了上级检查组的高度赞扬和好评。不仅如此,服务中心已成为全县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确保了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工作健康发展。而且,她坚持“以人为本”,十分注重职工素质的提高。实行用工一年一聘的聘任制度,打破铁饭碗,竞争上岗;舍得投入,不定期送职工到省保健院、市医院进修深造,大大提高了职工临病医技科室的综合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全县计划生育水平,她常常带领职工深入乡村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每年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普及了计划生育知识,大力开展妇科病复查复治工作,进村入户为群众服务,每年免费为4000多妇女检查妇科病,低费治病1万余人,为所有的查病对象建立了生殖健康档案,在人手吃紧的情况下,抽调6名技术骨干上门走访,并对100多名重病对象实行跟踪
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县免费查病达18万人次,治病1O万人次,治病率达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心血和汗水,洒下一路欢歌。服务中心已发展到业务病房1200平方米,内设科室完善,功能齐全。近两年来,服务中心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平均每日门诊超过50人以上,每年住院人数达到200人以上,妇产科每年开展大中型手术120台以上,年创经济效益超过5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她也先后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市、县人大代表,县优秀共产党员,市、县巾帼创业能手……
作为一名服务中心的领导者,她面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看今天,想明天,谋划未来;作为一名医生,她想的是为患者解除疾病,早日康复;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为老百姓鼓与呼,倾心医治社会不正之风!也许,这正是袁桂珍心灵的真实写照。
“我深爱这片土地,因为它是深情的;我深爱妇幼这个职业,因为它是我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柱。”袁桂珍在她的日记上写下了这段动人的话语。
是啊!袁桂珍对工作、对患者是无悔的。那一张张奖状,那一张张笑脸,是她心血和汗水的付出,是她热血和奉献的歌唱。理想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事业已经在这里开花结果。前方还有更多的事需要她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