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洲巧戏苏学士


张洲巧戏苏学士



  团风古称乌龙镇,又曰乌林。相传,当年赤壁大战,为曹操囤粮之所,今仍有粮道街之里弄名。早在三国时期,就成为军事、交通、商品聚散重地。由于市井繁华,自然人才聚集,隐士俊才,卧虎藏龙。其中,宋代神宗年间,有一位隐士名叫张洲,就住在这市井繁华的乌龙镇。这个张洲,字羞太,原本是一位朝臣。因为个性古怪,不合时宜,便挂冠归隐,到这乌龙镇埋隐姓。他有一肚子锦绣文章,可总是深藏不露。平日在市井里与人谈天说地,讲古论今,猜谜语,对对子,与酒肆伙计、挑夫小贩各色人等,无不打得火热。

  神宗二年,他听说一代文章大家苏轼,坐“乌台诗案”,贬到底黄州当团练副使,还不得签署公事,心中便有几分好汉惜好汉、英雄怜英雄之感,很想会会这位同命人。

  一日,听说苏轼打算在黄州长久住下,已经在赤壁矶的东坡上盖了一栋茅房,自己取名号为东坡居士。还在新建的茅房门上贴了一幅上联为“论四水孰比东海”、下联为“数五岳谁如泰山”、横批为“惟我东坡”的对联。张洲闻后,心中便有几分不快。他心想,这位东坡居士也未免太清狂了点吧!这幅对联,不光欺我齐安无人,还有藐视天下文章之意思。便决定前去拜访这位文章称世、个性清狂却又仕途不佳的东坡居士。

  张洲来到黄州后,并不直接进门拜会。他写了一个拜帖,叫人递了进去。

  苏轼见有人来访,自是欢喜。忙不迭地接过拜帖,展开一看,只见拜帖上写道:

  乌龙张洲,名叫太羞,

  登门求见,太不知羞。

  东坡居士看后,以为是来者自谦之词,便热情接待。言语之中,苏轼时不时流露出对于自己的才学很是得意的情绪。张洲很是不悦,就借喝酒的机会,又呤起诗来:

  太不知羞,坡不嫌太;

  喝尽长江一滩水,果然一点不相干。

  东坡初听不以为然,似乎觉得不成文法。细细一品味,才琢磨出张洲字里行间的味道来。原来张洲这几句话,揭了苏东坡的短:你苏轼固然有才,不过长江一滩水,可对于海来说,仅仅是一滴而已。长江有一滩水,海不见满;长江少一滩水,海不见干。天下之大,能人之多。有道是山外有山,人上有人,你的那点才学算得了什么呢?

  想到了这一层,苏东坡顿觉满面羞愧,自觉汗颜,忙重新施礼,满满地向张洲敬上一杯酒,说:“先生休怪,东坡才疏学浅,自陋不觉得,还口出狂言。今蒙先生指点,永生不忘。”并当即取下门口的对子。

  自此,张洲与苏东坡时有往来,直至苏轼离开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