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陪女”玩新花样 敲诈信“赞助三千”


“三陪女”玩新花样  敲诈信“赞助三千”

□本报记者 黄学安 

一封寄自福建的怪信

说来真让人啼笑皆非,在隆安县某乡镇工作的先生,没想到一夜之间自己便稀里糊涂地交了“桃花运,莫名其妙地成了一名“三陪女”的“老相好”,这名从未谋面的“老相好”,给他寄来的是一封玩新花样的敲诈信,这信成了他丢弃两难的一个烫山芋。国庆节这天,先生向记者诉说自己心中的一些疑惑与不快,并想通过报纸提醒人们小心类似的敲诈信。

先生称,上一周的一天,他一上班,原单位的同事便转交给他一封信,信的封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他的单位地址和他的名字,信封上的寄信人处写着“内详”字样,从邮戳上看是寄自“福建华安”的。先生感到纳闷,福建那边无亲无故,会是谁给他寄来的信呢?惊奇之下,他打开信件一看,一个页面的信是手写后复印的,其中的内容真让他哭笑不得。写信人自称名叫“张丽霞”,是个“三陪女”。她在信中说与先生有过“难忘的消魂一刻”,如今让她难以忘怀,想给先生打电话又不好打扰。她说自从那次分手后,换了几个酒家,生意艰难,加上现在公安到处严打,使她走投无路,家里又闹了水灾,急需用钱,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想起了先生曾对她所作的许诺,因而请求龙大哥赞助3000元钱,收信后5天内把钱汇到“上海市建设银行”,卡号是:4367421216084184581,户名是“张丽霞”,还说过后一定会报答龙大哥的。她还恐吓说,先生在当地是个有脸的人,为了他的光辉前程,为了双方家庭的幸福,若不答应她这一小小的要求,一定让他知道“三陪女”的险恶与无情。

先生收到此信后,便在单位中一时成了同事们闲谈的笑柄,也成了一些人挖苦他的“新闻由头”。 

莫名的怪信伴随“你与我”

俗话说:“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先生是个偏僻小乡里的一名干部,在原单位或现单位都算不上是个七品级的芝麻官,在小单位里也算不上有什么职权或特权。据先生周围的人说,他在当地算是个比较“安分”与“守纪”的人,平时作风正派。他说自己从未到过福建省,更谈不上认识什么“张丽霞”小姐,也没有那边的什么朋友,只是6年前到过海南一次,但那次是集体行动的,此后从未走出广西半步,连一年也未到过南宁一两次,也从未印过什么名片。面对这封莫名的敲诈信,先生说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当他收到这封信时,便当众拆开让办公室里的同事传阅。对此,有的认为这信不足为奇,有的当作笑料,在闲谈时拿龙先生开心。龙的一些朋友满脸开心与狐疑:“想一到不会叫的狗更会咬人!”个别吃饱了没事干的人,把这事说得更玄,一些对先生有成见的人,便添油补酱,把这事说得有鼻有眼。     

先生的妻子是个“灵魂工程师”,他们结婚两来双方从未红过脸,双方感情愈加深厚,相好如初,双方相互信赖,当先生把信拿给妻子看时,妻子便一笑了之。

据一些读者反映,类似的信件在我们的周围无不存在。有人反映说,他们曾收到这样的信件,也被这种信件所困惑过。据说有人收到这种类似的信件,且收信人大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然而这些人中真正能公开这种变相敲诈行为的却没有几个,也许他们心里真的也有鬼!

社会众说“三陪女”

随着西方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逐步浸浊,陪聊、陪玩、陪睡的“三陪女”这一群体,在社会上逐步公开化,她们玩新花样敲诈他人钱财的这种社会丑恶现象,也让人们深恶痛绝。

在某公司做文秘工作的小姐告诉记者,她有个友女曾做过“三陪”,这位友女经常向她推心置腹地告诉自己内心的秘密。她对自己的谋生方式常常在心理上很矛盾。她说自己做“三陪”是生活上所迫,一旦她生活上有所依靠了,打死她也不会干这事了。她还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三陪”也应该讲道德,敲诈和诈骗都是令人痛切与憎恨的,她们这些“三陪女”中,有的心里有一把尺子,只卖笑而不卖肉体,有的只是逢场作戏罢了,有的认为自己玩的是感情游戏,骗骗对方,不把对方的腰包掏空不过瘾。她说她们女性中也有“好色者”,三陪既在生理上得到满足,又能在金钱上有所收获。她说她们在从事“三陪”中并不怎么怕公安,但最怕的是碰到熟人,因为公安抓去了最多是罚罚款又放人,罚了款还可以再去赚去捞去骗,然而一旦被熟人或亲朋好友知道了,她将一辈子丢人!这位“三陪女”的话语,可以说这是大多数“三陪女”扭曲的灵魂与不健康的心态的缩写。

一位从事社会学教学工作多年的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陪女”群体的出现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对“三陪女”这种社会丑恶现象出了重拳给予打击,担往往过后不久又死灰复燃。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这种现象有一定的社会需求作为依托,这些“三陪女”能抓住一些人“做了坏事不敢声张”的心理,抓住这些“权贵们”的把柄,因而不断变换手法,玩起各种各样的新花样,以敲诈手段索取不义之财。

在自治区政府部门工作的先生与记者交谈时自有他的独到见解,他说,我们一些男人不会洁身自好,让一些“三陪女”钻了空子占了便宜。假如我们不谈这些“三陪女”的智商与敲诈索取的手段如何,其成功率有多高,那么就她们能频频出手敲诈行骗的这一现象而言,可以判断她们中有人已经偿到了甜头,一定有人在收到敲诈信后夜不能眠,因而匆匆地拿钱去消灾,上了这些人的当,尤其那些有权有钱的“权贵们”,便是她们出击的对象和目标。倘若我们的一些“权贵们”能洁身自好,不在外面拈花惹草,遇到这种敲诈后敢与她们硬碰硬地真较量,那么这些社会丑恶现象将不打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