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一直不喜欢国产。国产手机起步晚、起点低、技术专利受制于人,一直在国外品牌的夹缝中生存。早在国产手机诞生之前,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巨头就已经占据了绝对领先优势。三星、索尼、LG由于其技术、产品、品牌的延伸,也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国产手机看起来一直在成长,却没有找到成长的模式。
回顾中国的手机发展历程,手机厂家一直在苦苦寻找避免与国际巨头“短兵相接”的突围之路。直到有一天,电视购物似乎成了国产手机的发展良方。中国的电视购物节目,几乎就两种产品:除了卖药的,就是卖清一色的国产手机。其中有多年混迹业内的老手,也有见缝插针的新品牌。待机王”、“商务王”、“游戏王”、“安全王”、“操盘王”,不怕摔、不怕水、不怕压、不怕丢、不怕偷、不怕没电……各种概念,层出不穷,让人觉得,最厉害的手机技术就在中国。
将手机卖场搬到电视上,有几大好处:避开卖场中的价格对比、功能对比、品牌对比,相对形成一个“屏蔽环境”;变传统卖场中的“消费者亲身体验”为“演播室体验”,让某些在卖场里无法传播的概念,在电视上大行其道;狂轰滥炸式的广告洗脑,产生瞬时的催眠效果,让消费者产生购物冲动;随后跟进的电话导购,迅速锁定顾客;缩短渠道链条,“集中火力”砸广告费,更具杀伤力。通过电视购物避开传统手机销售渠道中的品牌强敌,实行“错位营销”,某些国产手机品牌短期内销量大幅度上升,尝到了甜头,因此,先行者乐此不疲,跟进者前赴后继。
然而,与源源不断的收入一起来到的,还有消费者的投诉、不满。大量的虚假宣传、功能误导、价格游戏、质量问题、售后问题,让国产手机集体陷入诚信危机。长期以来,保健品、药品、无烟锅等,已经把电视购物这种先进营销模式折腾得乌烟瘴气,国产手机把电视购物作为一个“错位竞争”的法宝,无异于自甘堕落、饮鸩止渴。
国产手机与洋品牌的竞争,最终依然是品牌与研发的竞争。要加强品牌塑造、技术攻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国产手机只有卧薪尝胆、苦练内功,才是真正的突围之道。
回顾中国的手机发展历程,手机厂家一直在苦苦寻找避免与国际巨头“短兵相接”的突围之路。直到有一天,电视购物似乎成了国产手机的发展良方。中国的电视购物节目,几乎就两种产品:除了卖药的,就是卖清一色的国产手机。其中有多年混迹业内的老手,也有见缝插针的新品牌。待机王”、“商务王”、“游戏王”、“安全王”、“操盘王”,不怕摔、不怕水、不怕压、不怕丢、不怕偷、不怕没电……各种概念,层出不穷,让人觉得,最厉害的手机技术就在中国。
将手机卖场搬到电视上,有几大好处:避开卖场中的价格对比、功能对比、品牌对比,相对形成一个“屏蔽环境”;变传统卖场中的“消费者亲身体验”为“演播室体验”,让某些在卖场里无法传播的概念,在电视上大行其道;狂轰滥炸式的广告洗脑,产生瞬时的催眠效果,让消费者产生购物冲动;随后跟进的电话导购,迅速锁定顾客;缩短渠道链条,“集中火力”砸广告费,更具杀伤力。通过电视购物避开传统手机销售渠道中的品牌强敌,实行“错位营销”,某些国产手机品牌短期内销量大幅度上升,尝到了甜头,因此,先行者乐此不疲,跟进者前赴后继。
然而,与源源不断的收入一起来到的,还有消费者的投诉、不满。大量的虚假宣传、功能误导、价格游戏、质量问题、售后问题,让国产手机集体陷入诚信危机。长期以来,保健品、药品、无烟锅等,已经把电视购物这种先进营销模式折腾得乌烟瘴气,国产手机把电视购物作为一个“错位竞争”的法宝,无异于自甘堕落、饮鸩止渴。
国产手机与洋品牌的竞争,最终依然是品牌与研发的竞争。要加强品牌塑造、技术攻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国产手机只有卧薪尝胆、苦练内功,才是真正的突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