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与北大“张邹何”事件(以下仅总结与重复众人公布的事实与争论的焦点,不代表褒贬):
李朝曙
http://lizhaoshu.blog.sohu.com/
邹恒甫的三十六计:
声东击西:在北大办学的同时,又在国内各个学校办学;在东方讲课,在西方赚钱;
反客为主:在美国做学问,回到中国后比在美国更卖力,更认真;本是武汉大学的某中心主任,又很计较北大一个教授的头衔;
围魏救赵:用其邀请诺贝尔奖得主等等学术行为,获得更多认可;
趁火打劫:在何志毅事件后,又发表声明,反对张维迎;
隔岸观火:在美国期间,一直关注中国的学术发展;
抛砖引玉:在博客上提供很多专家教授的课程与信息;
树上开花:在中国的各个高校办学,最近有计划与深圳大学合作;
美人计:批判一些教授,爱美人不爱学术
反间计:让一些本来支持张的人投靠自己
苦肉计:公布自己办学的不容易与在北大的不公正待遇获得支持;
走为上:依然在寻找其他的办学机会获得事业突破;
远交近攻:对国外的经济学家交游甚广,对国内的“经济学家”,批判甚多;
指桑骂槐:说自己是三流经济学家,暗示其余人不入流;
何志毅的三十六计:
擒贼擒王:办杂志过程,一直得到高层支持,最近两封公开信直指张维迎;
金蝉脱壳:被免职后,以北大教授身份得以继续战斗;
暗渡陈仓:表面上是光华管理学院的杂志,为了获得合法的刊号,用出版社名义和销售与市场合作,获得合法的刊号,让杂志得以继续发展;
顺手牵羊:在办案例中心的同时,又办了个北大商业评论,惹来事端;
混水摸鱼:总是混在各种企业家活动中,为北大商业评论与北大案例中心积累资源;
张维迎的三十六计:
瞒天过海:据说引进邹恒甫,是为了获得重视人才的美名与资本,三年后扫地出门,又成为大义灭亲的榜样;
借刀杀人:一般认为其用院办、人事部及某下属部门的名义出文件开除邹恒甫,并轻松应对挑战;
以逸待劳:至今不说一句话,暗地里积累能量,适时反击或以事实证明自己;
无中生有:列举很多罪名,均被当事人认为无中生有;
笑里藏刀:表面上很客气,突然向两得力干将拔刀;
李代桃僵:关键时候善于找人代为受过;
打草惊蛇:据说此系列行为,有可能是为了对付某教授,未经证实;
调虎离山:看起来似乎想将有威胁的人士一个个通过各种方式调离、架空、或开除,从而改善管理;
欲擒故纵:在很长时间看到教授犯错误也不说,最后一次性秋后算帐;
釜底抽薪:从基层抽干对手的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偷梁换柱:有关指责被当事人认为有偷换概念的嫌疑;
假痴不颠:可能表面上说清者自清,实际上一直按计划实行自己的行动;
上屋抽梯:让邹恒甫爬上屋顶后,将梯子抽掉;
空城计:将自己的城池不服管理的人清空,成为"空城";
连环计:用同样方法将不服管理的人一个一个的清空;
关门捉贼:本来知道邹恒甫很牛,不好管理,依然先请进来再赶出去;
借尸还魂:邹恒甫的支持者认为其用一些不存在的任何事情,来证明另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何志毅:北大没有张维迎行不行?
—— 从张维迎的权力运用方式,看中国高校权力结构的特点与弊端!
—— 用公司权力法则剖析北大的“邹恒甫”、“何志毅”、"张维迎"事件
—— 五十多位专家\教授\企业家谈权力运用的法则
http://lizhaoshu.blog.sohu.com/71253635.html
北大光华版的三十六计--北大光华"张维迎“、"邹恒甫”、“何志毅”事件分析
http://lizhaoshu.blog.sohu.com/71440490.html
从中美英"东西方三种文化的差异看北大“张维迎"邹恒甫"何志毅”事件
http://lizhaoshu.blog.sohu.com/71440133.html
北大“张邹何”事件未来五种走向:
http://lizhaoshu.blog.sohu.com/71439710.html
邹恒甫事件往事回顾:
中国人只有一件事情想不通!从网友热评看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何志毅\邹恒甫事件底层问题
http://lizhaoshu.blog.sohu.com/71340737.html
中央政府对穷人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最低生活补助和养老金等基本社会保障资助必须直接到人,与身份证号、社会福利账号等个人特征挂钩,可以随着人口流动而流动。
--邹恒甫
很多中国人只有独占的欲望,常常用过于强烈的欲望,掩盖了人类善良与分享的本性。
--李朝曙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