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揣到兜里才是钱,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我们很多人做企业做生意,关注点就只是注意局部,不长远,不宏观,不大气。
我曾经帮助一个集团公司上市。1999年,因为当时这个集团公司卡在证券监管机构某实权处的人物手里,实权处长——当时朱镕基不说了么,中国的政权都掌握在“处男处女”手里——处长就管用,卡在这儿了。那个处长是我哥们的媳妇,当时我从外地直飞回来,帮助完成那个集团公司上市。批准了,我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一大袋儿童膨化食品,整整一塑料袋。拎回家时,我爱人一见就笑,记忆深刻啊。我也笑。我们俩笑的含义各不一样。她认为,帮他们这么个大忙,至少也要拎个包——钱包——回来。我并不在乎。因为我相信,只要付出,迟早都会有回报。现在的这一袋食品并不是唯一的回报。我后来做咨询,过了不到两年半,也就两年多一点,这个企业找我们做咨询了,而且后来连续找了我们三次。这是北京的一个上市公司,现在在股市上表现非常不错。我认为这就是给我的回报。当然这家公司不是那种报恩似的,因为签署咨询合同时老总已经换了,而是正常的工作和业务关系。当时,他如果给我几万块钱我就会觉得很多,实际上我现在拿到的是几百万。
现在很多企业家都捐赠,不久前不是还评了多少多少慈善家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捐赠与获利的长远关系。有人测算过捐赠和利润的关系,好像是你捐一块钱能够回来多少钱,大约是13块6还是12块5。不管是多少钱了,肯定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当你不盯着钱的时候,这个东西往往会来,而且来的还不是小数目。我这么说并不是让大家捐赠时还隐藏一些功利的目的,绝不是。
现在几乎所有本土咨询公司都想争得行业老大的位置,做规模。但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上次见某媒体,他问我们公司现在多少人,现在是行业的前几,我说不知道,我根本不知道前几是什么意思,是人最多,还是地方最大,合同额最大,还是利润最多等等。他们都在媒体那儿争做行业老大却没争上,而我又不是老大,也不争老大,反而我这边各个方面都发展起来了。我从来不跟同行比这玩艺儿。也许说到这儿,大家会觉得我有点儿矫情,不信。其实,我从来不把钱当钱,我做企业不为了这个钱。为了这个,我招来的一个总经理跟我分道扬镳了,这并不要紧。但是我是不为钱去做事,我是喜欢算大帐。我有这个自信:三十年五十年之后,我保证比你挣钱,也许你现在一年比我多挣三千万、五千万的,但你做十年就垮了,完蛋了。而我可以坚持做三十年五十年甚至百年小店,我会比你多三五百亿也未可知呢,这叫做“基业长青”。
不是揣到兜里才是钱,体现了对金钱的态度和正确的义利观。我做企业,谈业务,目的是致力于与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不追求一定要从客户那里得到多少金钱上的回报。我是致力于让仁达方略能够基业长青,把管理咨询作为我终身从事的事业来对待,而不是想捞几把银子就收手不干了。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往往你不关注什么,就来什么;你越是关注什么,反而就越不来什么,就是这么奇怪。
——节选自王吉鹏新书《管理感悟——启迪心智的81个管理常识》
作者:王吉鹏 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