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言是学习的捷径——关于学习的漫谈(三)


还记得我在上小学低年级时,每个学期结束老师给我的鉴定评语中,总是少不了这样一句话:“希望以后上课时能积极发言”。上课不发言曾经是我的一大弱点,现在认识我的人也许绝不会想得到,如今这样一个爱说、能说、会说的人,小时候竟然是个上课不爱发言的人,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啊。回想起来,小时候上课不发言,其实并不是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懂,当时主要是胆小、不自信,生怕说错了。自己每次在老师提问题时心里都很紧张,总是在是否举手的问题上激烈斗争,直到别的同学回答了问题,自己又错过了一次发言的机会,这个矛盾过程才告结束。

这一点曾经是我的一个很主要的缺点,由于我实在太想做一个好学生了,我在其他方面的表现都很好,不能总在上课发言的问题上功亏一篑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勇敢地举起了要求发言的手,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在课堂上我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状态,每次都是抢着发言,如果没有第一个发言,自己就觉得非常遗憾。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只要是有发言的场合,我已经习惯了要争先发言。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积极发言的习惯保持下来的同时,自己所注重的已经不单纯是儿时的虚荣、出风头、图表扬了,而是坚持言之有物、有感而发,总是寻求某个新的角度,把自己的一些新思考与大家分享。通过发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别人进行交流互动,完成一个有益的学习过程,进而体现个人的价值。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不论是在学校里当学生,还是在职场中进行奋斗,主动地与人交流、进行各种内容的主题发言,都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生活基本要求。我的体会是,发言是一个进行有效学习的捷径,主动、自觉、积极地把握各种场合中的发言机会,是一个聪明人善于学习的体现。具体说来,发言可以给我们一些什么呢?

——通过发言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完整、清晰地在众人面前讲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思路的整理过程,也是一个将自己的一些零散想法系统化的完善过程;

——发言的过程是一个与人分享的过程,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交流说给别人,如果自己的思考对于启发别人的思想有所裨益,这就是一个很有益处的助人过程,由此而获得的那份快乐无疑是很美好的;

——发言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向他人讨教的过程,由于自己的局限和片面,所想到的也许不够合理,不够周全,让别人知道了,自然可以得到别人的指正和帮助,显然,这是个借助别人智慧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聪明方法:

——在发言的过程中,要进行基本的语言设计、逻辑组织,要力求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重心突出、有理有据,这其实是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经常进行这样的学习和实践,你的功力自然会得以长进和升华,从而为今后更大的成功创造条件;

——发言的过程是个展示自我的过程,也是个增进与人相互了解的过程,善于把握这样的过程,自然可增加自身在特定群体中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为自己最大限度地获得群体的认同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深感“发言”(也可称作沟通)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也认为,对待发言的态度其实也是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否积极的一个明显标志。但愿有更多的朋友都能意识到“发言”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积极起来,从每一次哪怕仅有几个人的小场合发言做起,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