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什么?——关于学习的漫谈(二)


这也许是个很多人不曾想过的问题,但我却觉得想想很有意思。学习是什么?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回答。对于学龄前儿童说来,学习是他们一种未知的神往,是只有进入学校方能领略到的精彩,因此他们为那一天而憧憬、想往;对于正身处学校中的学生说来,学习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周而复始地上课、记笔记、做作业、复习、考试,一个循环又一个循环,从小学到大学,一般要经历16个学年、32个学期的大循环才能完成,其中的小循环更是不计其数;在社会工作岗位上,适应角色的需要,学习成了不断增强职场竞争力的工具,竞争的加剧使学习成了每个职场中人不敢掉以轻心的一种职业紧迫;及至到了暮年,离岗退休后的人们退出了市场,也告别了竞争,似乎已经远离了学习,仿佛学习成了一段历史,每日的生活被买菜、做饭、带孙子、遛弯儿、打牌所充斥,只是在偶尔的回忆中,才想到了曾经的学习往事。

在我看来,上述各种关于学习的解读,其实不过是人们从形式上对学习的认知。我的体会是,学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学校中的课本学习及各种应试努力,不过是人生经历的学习历程中的一种方式而已,远远不是全部。还记得这样一段当年人们耳熟能详的“主席语录”:“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不仅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和书本中,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实践中的学习,我们经常说的文盲指的仅仅是没有过学校的书本学习,但他如果有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那就不能排除其可能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可能性。因此学习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并不会因年龄、社会角色的变化而发生本质的变化,更不可能出现缺失的情况。人从其胚胎的孕育阶段开始,直至退休后在家安享晚年的阶段,学习都是生命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存在形式。例如人从幼年阶段的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直到老年的饮食养生、运动保健,都是很有意义的学习,学习可以有效地丰富生活、完美人生,使生活更加具有意义。因此,就有了那句科学的至理名言: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相对我而言,学习不仅是我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角色、提升自己、渴望开发自身新的潜能、实现人生更大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我的人生更加充实、更加富有意义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难以设想,我的生活中如果没了学习,会成了怎样一种状况?不用说,那样的生活,一定是索然无味、生不如死的一种状况。我对学习之所以如此挚爱,当然是因为在我的生命中,学习给我添加了太多的亮色,丰富了太多的内容。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人生。学习给予了我太多——

学习使我变得丰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我对社会人文、哲学历史、时事政治、企业经营、教育培训、文化体育、新闻传播等许多方面,均有着深入的接触、爱好和探求欲望,虽不敢以博学欺世盗名,但却也因涉猎广泛、拥有与人交流的良好基础而暗自庆幸。

学习使我待人真诚、懂得感恩,我在学习方面的基本功之一,是比较善于向别人之长学习,学习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也深知一个人的成功必须是在别人的帮助之下才能实现的道理,为人真诚你方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相助,懂得感恩你才可能成为一个心智完美之人。

学习使我深感不足,学习其实是一面镜子,越是自觉学习的人,越能从书本知识和别人身上对照出自身的不足,从而切忌自满、瞧不起别人,自觉地夹着尾巴做人。

学习使我平添了许多责任,学习使人更加理性,使人能够自觉地走出自我,逐步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责任、企业责任、群体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乃至地球村的责任,到了这种境界时,人自然就会与世无争,就会豁然开朗,就会与人为善,就会乐于助人,就会心底无私天地宽。

自小我就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但我自己觉得现在的我,要比学生时代的我,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紧迫感高得多。因此我时常以好学习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