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有理无论


    我比较喜欢《价值中国》的行文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即便专栏文章的要求,千字文亦可说明问题,既节省作者的精力,又节省读者的时间,言之有物,求真务实便好。

    毫无疑问,对于研究最一般规律的、最普通现象的基础学科,需要宏篇巨著的扛鼎之作,需要细幽探微、认真求证、逻辑严谨的学术要求。然而这里主要针对应用性极强的商务活动分析与讨论,回答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时甚至是实际难题,如能一语中地,何需赘言不休?

    所以我主张经济类别的网络文体宜提倡有理无论之文风。

    ——写作者要相信群众。对于网络阅读的主体而言,相对文化层面较高,吸收知识及信息的能力较强,自主选择与开放意识强烈,尤其容易排斥居高临下的长篇说教。所以写作者写到点子上即可,引发共鸣就行,相信读者的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写作者要珍惜网络阅读者的时间成本。网络阅读大抵不属于精读研修之列,能够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必要信息是阅读的主要目的——时间成本当应斤斤计较。如果恰恰检索到感兴趣的课题,可是读起来洋洋洒、“话说长江”、半天不入题,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更有可恨者,只把题目包装得鲜亮,待到点击阅读正文时,顿觉浪费时间。

    ——写作者要提高自己的思考深度。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往往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委实是自己没有想清楚。要想选点精、聚焦准、挖掘深,恐怕需要在自身的思考质量方面下工夫(当然也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套用一句时兴的话:先做强后做大。

    提倡有理无论之文风也有助于抑制剽窃抄袭歪风的蔓延。网络“档族”已经不限于文风领地,早已涉足“铜臭”领域了——这也是又臭又长的文风引发的恶果:似乎越长才越有学术价值,真是以字数论英雄啊。其实,真正划时代的巨著未必是长篇的——道德经、相对论、隆中对......,短文亦无碍其深刻思想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