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清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使诺大的中国生灵涂炭,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将中国发展的脚步滞后了半个世纪。1895年日本发动的“日清战争”,源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日本与世界列强在中国土地的利益之争;1931年(9.18事变)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是日本急于构筑“大东亚共荣圈”梦想,利用中国这一巨大“供养战舰”,实现面向世界的扩张欲望。对于日本侵华罪行,日本作家胜田吉太郎著书《日本不是侵略国家》,来美化日本的膨胀欲望和称霸“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更有甚者,日本右翼分子大放厥词,说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解放中国、解放亚洲。而大多包括曾经的侵华老兵在内的日本普通国民,并不赞赏日本曾经的流氓罪行。比如,前田光繁等侵华老兵多次到中国土地上忏悔和反省,希望如此惨无人道的战争不再发生。我的日本人邻居黑须,虽然没有在战后去中国跪拜、忏悔和反省,但从其穷困潦倒的生活窘境中看得出,他虽是侵华老兵,却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黑须今年近八十岁高龄,只身凭借几万日元的政府补贴穷苦地生活着。黑须出生在中国,其父母于二十世纪初随同日本“开拓团”来到中国东北“工作”。黑须从小生活在中国东北普通村民的圈子里,与同龄人一起玩耍,一起上学。因为母语是中文,且不懂日语,不论在学校、还是在村庄、在农田,人们跟本看不出黑须日日本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其出身的秘密。因为,他在中国时不姓黑须,好像与其父亲改姓中国姓——蓝。
从蹒跚学步到近乎成人的年龄,黑须都是与普通中国人一起度过的。十七岁时(日本准备正式侵华之时),黑须遵照其父亲指令到本市一家日语学校学习日语。然而,连日语字母都没掌握好的情况下,他便与其他日本人“开拓团”子弟一同入伍到日本侵华军队。与其同龄的中国青年也纷纷从军,加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行列。
谈及为何生活在中国却要加入日本侵华队伍对付从前友好的中国民众,黑须介绍说,因为自己年幼,根本不懂得战争是什么。他在日军队伍里是个纯粹的不懂日文的“汉奸”,由于语言障碍,他与其他日军交流全凭手势和哑语。谈起战争,黑须说,那时候只知道手中的武器是用来保护自己,“你不杀他,他就会杀你”。对于在战场上是否射杀过中国军人,黑须如实说“那时,大家手里的武器都瞄着对方,究竟是谁的抢射杀了人,我也不知道。”当然,在谈话中黑须致歉说,自己是不懂日文的日军,本来与中国人很友好,却在战争中和“不同”语言的日军为伍与本来友好的中国人刀茅相向,既觉得纳闷,又觉得对不起曾经的“国人”。
当笔者问及黑须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的罪行,黑须没有否认,还介绍说;“对付普通村民或被俘的中国军人,日军一般用枪的刺刀直街刺死,而不是用东洋刀来砍杀。因为,人的脖颈里有骨头,再好的东洋刀杀了三个人后,也会卷刃。”笔者问及黑须是否也用东洋刀砍杀过中国军民,他虽然老得有些迟钝,但沉默之后还是沉默,只是说,自己参军和侵华也是无奈,因为日本有很多少年兵都是被强制入伍的。
由于黑须住笔者对门,笔者几乎每天都会与其碰面。在每每碰面时,黑须总是先开口问候,他的言语中从来不会有反华词调,表情上更像是个地道的中国人。当然,笔者对他曾经的侵华行为多次以嗤之以鼻的态度进行“审讯”似的“了解”。而黑须并不生气,总是满面歉意地说那时是迫于无奈,是日军强制其入伍。况且,除黑须外,他的所有家人都死于战争。因此,在每每与笔者寒暄时,他都会把歉意的笑挂在脸上,将崇尚和平之类的词藻挂在嘴边。
对于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问题,黑须非常生气。他说,南京大屠杀是日军真实地犯下的罪行,没有半点否认的余地。就慰安妇问题,黑须介绍说,当时日军不仅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众多女子沦为慰安妇,就连自己国土上的女孩子也没放过,还专门成立什么女子培训学校,从中选拔人员从军作慰安妇。然而,就日军在战场上如何蹂躏慰安妇,黑须并不多说,也没有说自己是否参与,只是说,日军的首领先对慰安妇进行蹂躏,然后,吩咐排队等候的士兵重复其龌龊行为。
黑须虽然是侵华老兵,但对中国很有感情,他说,在中国东北生活时,那里的生活虽不富裕,但中国的食品非常好吃,中国人也非常善良。尤其是,中国东北的女孩子长得非常好看,自己从小就梦想着娶个中国妻子。然而,当一切幻想萌发在青春骚动的年龄,他却以少年兵的身份被强征入伍,参与到屠杀友谊、屠杀和平的侵华战争中。就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中国军队情况,黑须介绍说,日本军队穿的很好,伙食也不错。而中国军人看起来很贫寒,但却很勇敢。在战场上,与日军作战的大多是蒋介石的政府军,而少见其他军队。说到这里,黑须补充道,中国的政府军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但八路军却很勇敢,虽然人数少,但却很厉害。政府军也好,“共军”——八路军也罢,笔者认为这两支力量都是中国的力量,也可以从黑须的介绍中看出蒋介石及政府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当然,黑须是日本人,他不会关心、也不会懂得中国两支军队之间的“纠葛”,只是将自己看到事实道给笔者听。
侵华战争结束后,黑须随同大批日军逃回日本。此时,他虽然与所有日军一道参与了侵华战争、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由于自己土生土长在中国,黑须对中国有着独特的感情。回到日本后,黑须对日本的一切感到陌生至极。首先,日本人独立、冷漠,人与人之间虽然谈不上利益上的冲突,但每个人都像一座极其保守的城堡,哪怕是亲族之间对手足情都很淡薄。此时的黑须已经年近三十,只身漂泊日本神户的船舶码头,做起了搬运工人。
在返回日本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黑须饱尝了孤独、冷漠和压抑。后来,他与一位日本女子结婚生子,平平淡淡地过到现在。住在笔者对门的黑须至今仍是孤身一人,他说结婚后生有一儿俩女,但为何独自搬到东京,又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他并不向笔者讲述。或许,黑须的处境便是日本人共有的生活。
黑须身体还算硬朗,但生活上拮据得恨。通过谈话了解,他每天只吃一顿饭,还是从商店买来的便宜“便当”。笔者虽然忙碌,却也一日做上一、两次纯正的中华料理。由于房间不大,做饭时,笔者偶而打开门放油烟,每当此时,黑须都会适时地出来与笔者打招呼,并询问做的是什么饭菜。其实,不论他是不是侵华老兵,笔者还是对他满怀同情心态,饭菜做好时都想送他一些。然而,日本国家甚至民族的变态行为、政策不是我这个外族人所能够接受的。如果我把自己做的饭菜分给黑须老人吃,万一吃惯日本洋食的他因消化不良等弄出些什么症状来,那可不是我这等工薪族能够赔偿得起的。于是,每当做饭、黑须来“打探”之际,笔者都会客气地向他解释说中华料理油大不适合日本老年人之类的推辞语,然后适时地把们关上,为自己的“狠心”而不好意思。
日本的夏季有时热得像下火,因此,每年的夏季是黑须最煎熬的一段。笔者居住的楼房是日本普通的木楼。在炎热的夏夜,由于房间里没有空调,黑须总会爬到楼顶,借助微弱的夜风挨到清晨才回屋睡觉。笔者虽然不富裕,但在房东的许可下自己花钱装了空调。然后,将以前用过的电扇送给了黑须,黑须高兴得不得了,接过电扇后马上开始擦拭。见他费力的样子,笔者赶紧帮他擦拭完,并教授他电扇的用法,要他不要将电扇对着身体吹,以免弄出病来让我的好心换来扔掉半年工资。
或许是因为经济来源过于紧张,笔者从来没有看见过黑须做饭。而且,在一次闲聊中,笔者发现他的左腿膝盖处有巴掌大黑黑的疤痕。见笔者惊讶的眼神,黑须介绍说,这块伤疤是在一个月前做饭时被油烫的。笔者好奇地问道,为何这么大块的烫伤会在一个月期间能够治愈?黑须说,他烫伤后根本没有去医院,因为没有上医疗保险,他也没钱去医院,就弄来些马油涂上几次后就自然愈合了。笔者自然不信他的土办法,黑须补充道:“在战场上,经常有人被炸伤,都是用马油来治疗的,马油是世界上最好的烫伤药。”
黑须用马油治疗烫伤自然是使笔者吃惊不小,而令笔者更为吃惊的是,黑须虽然年近八旬,却也偶尔约来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日本女人“聊天”。因为。黑须的儿女、亲人都在神户,几乎与他不来往,这位女子的出现自然让邻居们用异样的眼光来佩服黑须的桃花运气。或许有人说这个女人图他钱财,但黑须几乎是日本最穷的平民,连肚子都吃不饱,还那里有钱耍风流。或许有人要怀疑那个女人是图他的房子,因为,日本最大的财富就是房产。然而,笔者居住的整栋楼都是出租的,那个女人也自然明了。那么,这女人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了解日本的人,都会知晓日本人生活方式的自由与“民主”。在日本,人们只要不在大街上裸奔,都会被视为正常。因此,有人会怀疑:日本人这么不争气却为何能够打赢“日清战争”、“日俄战争”而满腹膨胀欲望呢?这,笔者也说不好,因为这个国家确实奇怪得让人难以想象。笔者只知道日本过去膨胀的“底气”来自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来自“仿西自强”的国力投入。而当今的日本,从种种不正常的迹象来看,笔者认为其民众对工作、生活之外的漠视以及部分民众的“过激民主”行为,不仅会在“国将不国”的态势中走向个体乃至民族的孤立,在或许发生的未来战争中将更为不堪一击。
日本社会以其独特、异常的方式“放纵”地成长着,黑须老人尽管风烛残年,其腰身尚未驼起的背景,依然穿梭在便利店里排队等候削价“便当”的人流中……
历史回眸
一,日本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不可逆转。有研究表明,整个战争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在1931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展开了人类史上最凶残的屠杀,对中国的物质财富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与破坏,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了罕见的摧残与毁灭,延缓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使自1912年开始的中国工业化进程最少推迟了半个世纪。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便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上世纪初,日本打赢“日俄战争”后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的情况下,极力扩大对华侵略,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
一次大战后,日本在1927年举行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东北全境。1936年日本进行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是日本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海滨,西到重庆,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所向,尸骨成山。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杀人血案不下4000起,遇难的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在对中国人民实施的残杀暴行中,日军用尽了能够想象出来的所有残忍手段。日军对中国人民所采取的残杀手段,多达25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人类理性所无法想象。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残杀手段,大多数也用在中国妇女和儿童的身上。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在地域分布上极其广泛,几乎占中国2/3的国土;在时间持续上极其久长,几乎涵盖了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直至其败亡的14年。
中国人民经过8年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侵华战争为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也为本国民众带来巨大伤害。日本将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的“少年兵”政策用于侵华战争时征兵政策,因人口有限强行实施全民动员,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少年兵经过短期军事培训便立即投入到日军部队中,大量的未成年人当兵入伍,去充当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工具和炮灰。
二,开拓团—日本的伪满移民政策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需要,推行移民政策。以军事入侵为先导,以移民入侵来巩固它的军事占领,为新的军事扩张做准备,目的是吞噬和兼并我国的领土。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期间,共派遣“开拓团”860多个、33万多人。 “开拓团”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或在日本组建的12000多个“集团部落”中忍饥受寒,其间冻饿而死的人无法计数。 黑龙江方正县是当年日本“开拓团”比较集中的地方。
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东北地区移民,并不是起自九一八事变。早在1915年,日本政府就组织了19户48名日本移民,迁往现辽宁省大连市金县魏家屯的西海岸地带,建立了一个叫“爱川村”的实验村。后来一直不断地向中国移民,到九一八事变前有1457户。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移民政策进人了武装移民阶段,他们把移民叫做“国防移民”或“屯田兵”。1932年9月募集了“特殊移民”492人,经过训练,编为“佳木斯屯垦第一大队”。每人配备一只步枪,整个队伍还配有两门迫击炮、三挺机关枪,组成了“弥荣村”开拓团。
1933年6月,日本政府进行第二次“特别移民”的募集,选拔了500人,经过培训,到达永丰镇南约10里的七虎力地方,由于这一地区掀起了反抗日军掠夺土地的斗争,移民们迁到别处,组成“千振村”。第三次的“特别移民”是在1934年10月16日由日本贺港出发。因为第二次“特别移民”受到严重打击,使很多日本人害怕走移民之路,所以只募集到259人。第三批移民到达绥棱县北大沟,组成日本移民村“瑞穗村”。团员们也都配有武器,团部设有机枪,是个全副武装的移民团。日本关东军为了总结三次移民的经验,以确立《满洲农业移民基本方案》,就在1934年11月25日到12月6日于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组织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并且在会议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移民具体方案。
第四次“特别移民”的先遣队,大约有100人到达牡丹江省密山县的城子河、哈达河进行先期建设工作。1936年3月第四批“特别移民”团到达,入殖城子河地区310户,入殖哈达河地区190户,两处的移民一共侵占了中国农民的土地为623町步(每町步约等于0.9972公顷)。到了第二年就扩大到700町步。1935年第五批“特别移民”的200多名先遣队分别到达密山县的永安屯、朝阳屯、黑台、信浓等4个地区,进行先期建设。1937年2月起,第五批“特别移民”陆续侵入移住地点。移入永安屯的有298户,移入朝阳屯的有278户,移入黑台的有212户,移入信浓的有212户。一共侵占了中国农民的耕地水田有381町步、旱田有985町步,一共是1366町步。
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特别移民”政策,主要是由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风起云涌,日伪统治不断遭受到沉重打击,仅仅靠日伪的军警来维持社会安定,显得力不从心。大量的移民人殖,可以配合关东军,镇压中国人民顽强的反满抗日武装斗争。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成员,主要是以退伍军人为主,每人一支步枪,每村配备迫击炮和机关枪,在警备上相当于屯田兵制的组织。况且,退伍军人本来训练有余,有自卫和作战能力,所以他们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锹的特别移民,在军事上、治安上有重要意义。
在20世纪20年代末,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数迅速增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转嫁危机,日本政府急于向海外移民。又由于日本政府的宣扬和诱导,许多日本国民既是受到武土道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到中国来是为日本天皇效忠。另外,也是生活无路,想借此摆脱困境,做着到中国发财的美梦。到了七七事变以后,日本政府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已不局限于招募退伍军人,而是扩展到农民。想让日本人能在“伪满洲国”扎根,永远居住在中国,把中国东北变成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就从那时起,日本政府提出了向满洲移民百万户的计划,打算在20年内,每5年一期,第一期10万户,第二期20万户,第三期30万户,第四期40万户,共移民100万户,占用耕地1000万町步。使东北地区的人口达到500万,日本人占10%。由于日本战败,这一计划没有全部实现。
日本侵略者把移民分为三条开拓地带。最北面为第一线,担负为国境上的日军提供劳力、粮草、兵源等责任,成为兵站基地;第二线在第一线后,发挥维持后方治安的作用;第三线在最后,担负保卫重镇、护路等任务。在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日本侵略者还对本国的青少年进行移民和开发满洲国的教育。并且组织日本国内学生“实习团”,到东北地区的日本移民村参观、义务劳动,增加亲身体验,以他们的现身说法,宣传影响更多的青少年走上移民的道路。
日本侵略者用移民的方式,剥夺中国东北人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源——土地。到1944年末,开拓移民占有中国土地约152.1万公顷,占当时东北地区耕地的l/10。根据资料记载,日本政府对中国40年的移民侵略,移入到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移民,大约有35万人。其中有8万人以上应征入伍,1.1万人战死和自杀,6.7万人病死,1.l万人下落不明,回到国内的也只有18万人。
日本移民人侵后,给我国东北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危害。他们对周围的中国群众施加暴行,殴打中国农民、枪杀牲畜、窃取干草,甚至致人于死。但是,开拓团成员与关东军还是有区别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是日本的普通老百姓,由于受到当局政府的威胁利诱,走上开拓之路,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们中间某些人的暴行,也是受到日本法西斯主义影响和民族离间政策的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