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财技——快消品企业扩张期资金链管理胜鉴


 

蒙牛财技

——快消品企业扩张期资金链管理胜鉴

曹 磊

 

    迅驰的溃败,五谷道场的危机,再次让我们看到了企业的成功不能单单依仗业务发展的神速。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战略,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各个子系统良性作用的结果,“跛脚巨人”最终是要倒下的!

    在快速消费品行业,能够快速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但是能够在企业的急剧扩张期保持良好资金链管理的却屈指可数。这里,取中国民营企业的 "成长冠军"——蒙牛做以剖析,来共同分享一下快消品企业扩张期资金链管理的有益经验。

 

蒙牛扩张:“猛牛”速度

 

    在中国企业界,“蒙牛速度”是这几年最令人目眩的经济名词之一。

    让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蒙牛辉煌的发展历史:

    1999年草创,同业排名1116位;

    1999年,销售收入0.37亿元,同业排名第119位;

    2000年,销售收入2.47亿元,同业排名第11位;

    2001年,销售收入7.24亿元,同业排名第5位;

    在最初三年的1000余天里,蒙牛“平均一天超越一个同类企业”!

    2002年,销售收入16.68亿元,同业排名第4位;

    2003年,销售收入40.71亿元,同业排名第3位,液态奶全国销量第一;

   2004年,销售收入72.14亿元,同业排名第2位,液态奶、冰淇淋全国销量第一;

   2005年,销售收入108.24亿元,摘得液态奶销量全球第一、冰淇淋全国第一的“双冠”;

   2006年,销售收入162.46亿元;

   2007年9月12日,中国蒙牛乳业集团(香港股市代码:2319)发布了2007年度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今年1到6月,该集团收入100.212亿元,同比增长32.8%;股东应占净利润4.851亿元,增长41.3%;每股基本盈利及每股摊薄盈利均为0.35元,同比均上升40.0%,营业收入首次跃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从不名一文到行业老大,蒙牛只用了8年时间!而更重要的是,在奇迹般的扩张过程中,却保持了资金链的稳健,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狂飙突进中不摔跤的秘诀

——净现金流增长与收入增长的良好配比

 

 

收入

收入增长率

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增长率

2001

723,997

 

41,003

 

2002

1,668,745

230.49%

155,031

378.10%

2003

4,071,468

243.98%

354,691

228.79%

2004

7,213,827

177.18%

572,317

161.36%

2005

10,824,950

150.06%

1,328,297

232.09%

2006

16,246,368

150.08%

1,402,826

105.61%

    表一:蒙牛集团市场增长与净现金流增长配比情况(单位:人民币千元)

    如果我们将收入增长作为度量公司经营扩张的指标,将净现金流增长作为衡量公司资金状况的指标,那么通过表一和图一,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蒙牛集团在急剧扩张过程中始终保持了资金扩张与业务扩张的同步进行,实现了资金的良好供给。不同时期资金的充足保证了蒙牛在狂飙突进的扩张过程中步履平稳。

 

问渠哪得清如许

——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经营业务所得现金流入

2003

769,165

2004

1,099,250

2005

1,573,742

2006

1,969,137

表二A:经营业务所得现金流入表(单位:人民币千元)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入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入

2003

6909

887,622

2004

28,730

2,393,490

2005

13,787

928,094

2006

132,697

835,091

表二B:投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表(单位:人民币千元)

 

   资本市场创造奇迹

   利用可以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见表二A,表二B),可以发现蒙牛集团2003和2004两年的现金流如要来源于融资活动,这恰恰是公司2004年6月香港上市前后。

    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2319.HK)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造出又一个奇迹:公开发售3.5亿股(其中1亿股为旧股),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一次性冻结资金283亿港元,股票发行价格稳稳地落在了最初设计的询价区间3.125-3.925港元的上限,全面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IPO融资近14亿港元。后来居上的“蒙牛乳业”,由此在资本运作方面赶上了同行业第一梯队的所有对手。

    在此之后,经营业务所得现金流入成为了主要资金来源,这无疑来源于上市融资后现金流充裕情况下的大胆扩张和公司治理改善带来的业绩提升。

 

有效利用内源式融资启动事业

    1999年1月,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它的注册资金是100万元。1999年8月18日,新生没几个月的“蒙牛”居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

 

没有放弃银行借款的杠杆作用

    公司在2001,2002和2003年的贷款总额分别是78,000 、 66,000和433,134(千元人民币)。

 

资金运作的高效率

    2001到2003年的应收账款周转日数分别是8.3、7.3和6.1(日);相应的存货周转日数分别是38.2、40.4和35.4(日)。

 

好钢用在刀刃上

——资金去向及分配

 

 

经营业务活动现金流出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融资活动现金流出

2003

417,311

744,811

282,516

2004

526,933

1,183,346

1,166,436

2005

245,445

928,724

1,112,618

2006

566,311

1,434,150

1,004,170

表三:蒙牛集团现金流出表(单位:人民币千元)

 

有形资产增加

    从表三可以看出,蒙牛集团从2003到2006年间投资活动导致的现金流出占很大比例,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发现: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的增加是其中的大头。这反映了企业在扩张过程中物理设施增加的需求,他们构成了蒙牛集团高速发展的基础。目前的蒙牛拥有中国惟一“全球样板工厂”,国内首创运奶车桑拿浴车间,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是中国惟一使用挤奶机器人的企业,是中国乳业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企业”。

 

以小博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蒙牛集团03-06年一直保持着融资活动现金流出的高水平,这样的现金流出其实是以小博大,为集团带来了大量的股权和债券资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宝贵资金。

 

有舍才有得

    蒙牛集团向来在营销上以大手笔见长,其经典事例颇为世人称道:

    2001年,蒙牛为北京申办奥运会捐款1000万,搭上了北京奥运会的第一班公益营销列车。

    2003年4月21日,蒙牛率先向卫生部捐款100万元,成为中国首家捐款抗击“非典”企业;此后,蒙牛共计捐款900万元,捐奶300余万元;

    2003年,蒙牛被确定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后,打出了“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和“蒙牛牛奶,航天员专用牛奶”的口号。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选定蒙牛乳品为“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的特供食品,邀请奥运冠军张军、张怡宁等出席新闻发布会。

    2005年,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承诺捐出其在蒙牛的所有股份,成立了蒙牛事业发展促进会和“老牛专项基金”,此基金在两年内筹得部分善款并用于各种公益活动。

    2006年,蒙牛宣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捐奶助学工程,蒙牛给全国为500所贫困学校的贫困学生免费提供一年的牛奶,并提出“城市多喝一杯奶,致富农村一家人”的营销口号。

    上述是其公益营销的经典案例,各种事件营销的例子更是脍炙人口,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蒙牛酸酸乳快乐女生”。大量资金投入的营销活动为蒙牛带来的是产品销量的聚变式增加:蒙牛集团现在是枕牛奶单品销量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冰淇淋销量全国第一,中国乳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为企业铸就了宝贵的品牌资源和无形资产,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首倡“中国乳都”新概念,是国内第一家捐款抗击“非典”的企业……

    这些,最终都成了企业现金流充沛的源头活水,成为了企业利润不断增长的引擎。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