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概念呈物质性


抽象概念呈物质性

类似矛盾的抽象概念呈物质性属虚物质范畴,却不是虚物质本体。如果虚物质概念不成立,则精神、事件、矛盾、运动、信息、时空、概念……也就不属虚物质范畴,则世界上除了实物质之外还有非物质。这对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哲学思想是不可理解的。以人类为参照系T7,则宇宙首先是能量的,其次才是广义物质的,第三又是五构素的。世界上除了五构素或通常所说的能量、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消费运动现象之外再不应有别的什么东西。类似“爱情物质”或丙乙胺等的运动应是广义物质呈化学反应的高速运动。下面是一些重要抽象概念的物质效应。

按照哲学关于物质的定义,相对论、时空概念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本身呈物质性。因而,空间弯曲运动会使得空间中物质存在形式发生胀缩,时序的流动会使得事物发生产生与终结。

信息是个广义的概念,如声音、物体结构、运动状况等,即信息属虚物质范畴,载于实物质及运动中,表现为物体运动的波。同时,运输信息的是物质基本粒子,如电子、中微子等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电话、电传、无线电与有线电等。

思想文化、精神也属虚物质范畴,是人类各个层次的社会运动第一推动力。如我国历史上曾经历过老子道德经、孔孟之道、朱熹宋明理学等规范控制的社会;西方从宗教统治进化到人权法治思想控制社会;近代盛行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行为规范等都是虚物质对社会运动方向的控制。这也说明上层载体的虚物质控制影响下层载体的行为,下层载体服从上层载体虚物质的规范控制。我们每个人不是生活在社会思潮、时髦、潮流的旋涡中吗?另一方面,一个朝代使用一种思想一种模式或某个统治者意志垄断社会思潮,是因社科缺乏物质规律依据而无可奈何的人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