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今天做了一个网上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曾经写过诗吗?
对于统计结果我丝毫不觉得惊讶,有超过一半的人写过,包括我。
确切的说,我也不知道诗和韩寒讽刺的“回车分行的散文”之间有什么区别,但因为曾经发表过两首,才敢确认写的的确是诗。
如果换了营销的理论来理解,可能就好明白一些。沈诗人的下半身诗歌,叫做比附定位,有例为证,七喜知道,它无非就是果味碳酸水,没有故弄玄乎的传世配方,如果它跟百事或者可口可乐的风,也叫某某可乐,估计没戏,因此,它定位于“非可乐”,下半身,区别于上半身诗歌,方便吸引眼球。
房地产开发商玩诗歌朗诵会,zj是第一家,所以当年的朗诵会才得了一句评论“唐朝以后诗人的最高礼遇”,多好的广告词啊,后来被我们一班人在楼书、折页、软文里边用了又用。这叫“第一定位”。
去年春天,在广州又办了一次诗歌朗诵会,这一回名头大些,叫“国际诗歌艺术节”,请了几个第三世界国家的诗人,巴西、土耳其的,都是韩日世界杯的前四强啊,当时我就恨,我们举行业主足球赛你们怎么不来?
这次诗歌朗诵会大概花了30多万块钱,全部包含,包括媒体宣传、诗人在广州的吃喝拉撒,场地、机票、海报、请柬、作品集的费用全搞定,40多位诗人,包括高中课本有的经典爱情诗的女作者,人全到。这活动要是放到北京,估计活动公司不骗你100万下不来,所以,“成本低不过zhu meng yi”不是瞎吹,哪家地产公司,都得甘拜下风。
当天的诗朗诵气氛非常好,Shuting老师朗诵完后,3次谢幕才被保安簇拥走下舞台,去签名的挤破了头,差点把咱们楼盘的沙盘挤倒,这可是在号称文化沙漠的广州啊,木棉花除了用来和瘦肉一起煲汤,橡木除了用来仿造北欧家具,在诗歌中象征着爱情出现,也是很受欢迎滴。
当天,每一位诗人距离现实都如此之近,我们躲在黑暗中打量着他们,他们就是一个个生活者(借用日本博报堂广告的概念),他其中有北漂的穿亚麻白衬衣硕士生,白发苍苍穿POLO恤的老教授,有留广州街头仔一样的寸头的实习记者,美国女诗人穿吊带背心,朗诵会的间隙,有人向SALES打听房子的价格和折扣。
当然,也有好玩的事情,有一个诗人是这样朗诵和定义《淋病》的:在雨中/淋啊淋啊淋啊淋啊淋啊/就淋病了!”
后来这成了我们公司营销人员的经典段子,遇上广州的台风和暴雨,就用来开涮同事。
老文章-听诗人们在售楼部朗诵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