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
冯科 耿涛
一、2007年的宏观经济状况
预测2007年,虽然中央调低了经济增长率目标,但是宏观经济运行具有惯性,中国经济增长率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GDP增长率可望达到10%;通货膨胀率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估计国内物价指数CPI为3%左右;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未减,虽然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超过5.71%,但是就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并不大,甚至比不上其他货币的升值幅度,此外中国还面临着贸易顺差增大、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的压力,估计人民币汇率今年的升值幅度在5%-8%之间;2007年,央行制定了新增贷款目标为2.9万亿元,低于2006年实际发生的新增贷款总量3.2万亿元,这表明央行紧缩意愿非常强烈,流动性过剩仍然是今年的调控对象,估计央行今年会上调利率至少1-2次,2007年1月5日,央行已经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使存款准备金率水平达到9.5%,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离1988年13%还有相当大的空间,估计今后央行还会上调准备金率一到两次;两税合并已经提上日程,估计并轨后的税率约为25%,对内资企业具有减税效应;2006年国有企业的利润将近8000亿,国家国资委要求国有企业强制分红,一方面增强国家财政的支出能力,另一方面在于抑制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稳健即意味着不变,在有强支付能力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将一直延续前几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此外,2007年经济失衡可能加剧,这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增长很快的同时有效需要不足、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充分就业、物价指数不高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很高、国内实行分税制成为房价上涨的制度原因以及内外经济失衡。
从图1可以看出,全球GDP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为防止经济过热和实现经济软着陆,各国纷纷采取紧缩政策,中国已经频繁的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并且调低了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目标。目前为近三十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强劲阶段(2003-2007),紧缩政策可以预见,中国也不能例外。
图1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整理
从图2可以看出,在2005年7月汇改之后,人民币一直平稳升值,进入2006年9月以后,人民币进入加速升值阶段。可以看出,中国的汇率政策是在升值与贸易摩擦之前艰难平衡的,2006年9月之前,政府一直担心升值会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大冲击,保持人民币渐进式升值,2006年9月之后,随着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和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中国的出口企业抵御外汇风险的能力有所加强,政府逐步放宽了汇率的波动幅度,人民币就进入了加速升值的阶段。
图2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总之,我们可以对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作出判断:货币政策偏紧,财政政策偏松,汇率升值加快。
二、2007年股市行情分析
基于下列因素,我们坚决看好2007年的股市。
1、人民币升值对股市有积极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在本币升值的时候,股市也跟着上涨,而且升值倍数是升值年限的一倍以上。可见,根据国外经验,在本币升值过程中,股市会出现大幅度增长。
图3 升值与证券市场的国际观察
资料来源:渤海证券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本币的升值,股指会大幅度上涨,股指上涨幅度远大于本币升值幅度。可以预测,只要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国内股指就会大幅攀升。
图4 国内情况显示升值与股指呈现正相关关系
资料来源:沪深交易所数据
人民币升值将分别对公司、市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一次性汇兑收益提升公司帐面价值,减少部分公司的财务费用,升值有助于降低股权风险溢价。这就使得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估值提升,愿意给A股更高的溢价。
在看到升值给股市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本国货币升值与股指的国际重要区别:我国的具体国情是资本项目开放,而没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国际上一般都是资本项目开放,本币可以自由兑换。我国对外部资金投资资本市场有严格限制,具体采取QFII方法,对国外热钱流入我国资本市场进行监管,使本币升值对股市的推动作用减小。
2、PE、PB仍处于估值中枢。目前,虽然股指达到新高,但是PE、PB处于估值中枢,由图5可以看出,从1994年到2006年,PE、PB基本处于PS附近,目前仍然处于相当合理的估值范围。
图5
v
3、奥运对推动股票指数具有正面作用。2000年,澳大利亚举办奥运对推动股指有积极作用,奥运举办至今,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直线上升,累计上涨了60%,这是因为奥运拉动内需增长,有效需求旺盛刺激了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对股指形成有力的支撑。中国明年就将举办奥运会,为奥运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精心准备,期间有力的拉动了国内消费需求,未来几年奥运的积极效应将逐步扩散,多年的大牛市值得期待。
4、流动性过剩情况下资金供给充裕。由表1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资金供给十分充裕,来自基金、QFII、保险、社保、年金的资金供给共计7620亿元,足够满足IPO与再融资、原非流通股东减持共计4500亿元的资金需求。这对股市继续上涨提供了资金保障。而且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流动性过剩是长期问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解决的。因此,A股具有长期上涨的动能。
表1
资金供给(元)预计新增资金 资金需求(元)
QFII 320亿 非流通股东减持 3000亿
社保 600亿 IPO与再融资 1500亿
保险 1200亿
年金 500亿
基金 5000亿
合计 7620亿 4500亿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
5、税制改革对股市有积极影响。所得税并轨很可能在2007年获得突破,2008年正式实施。估计并轨后的所得税大约为25%,其中受益较大的行业依次为金融、煤炭、通讯设备、食品饮料、石油天然气、商业贸易行业。上市公司05年年报实际所得税税率显示,金融行业所得税税率约为35%,煤炭行业所得税税率约为32%,通讯设备行业所得税税率约为31%,如果税制改革实现,这些行业的收益率将会得到较大提升,从而推动这些行业的股票进一步上涨,尤其是金融行业的股票,由于它们占大盘的权重最大,它们上涨会让股指涨幅很大。
6、股指期货对股市的较大的正面作用。(1)加大股指波动幅度,因为推出股指期货后,投机的心理倾向难以很快改变,买空卖空股指期货会加剧股指波动。(2)对股市流动性有一定影响,一方面,新兴市场开办股指期货的初期往往会产生交易转移效应,使股票市场的交易大为减少,流动性随之降低。另一方面,股指期货可以吸引场外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由于股指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规避风险的工具,使场外本来持观望态度的资金愿意介入股票市场,增加了股市的资金供应量,从而增加了股市交易,流动性随之增加。因此股指期货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要看这两股力量的相对大小而定,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流动性过剩仍将长期存在,股指期货推出有望加大市场的流动性。
7、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强。(1)1996-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平均利润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这种趋势给投资者的预期是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来看会越来越好,中国的股市攀升由此可以得到有力的支持。(2)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净资产收益率也是曲折上升,未来几年上市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改善,这就意味着中国股市里面基本面好的股票将越来越多,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投资者看好中国股市,这会进一步促进中国股市的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股市的估值上升、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溢增,上市公司盈利提升这三股力量共同作用于中国股市,根据牛顿力学理论,多个作用力的合力的结果会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为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当这三股力量方向一致时,合力的作用最大。中国股市正是遇上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三股力量同时存在且同向作用,故中国股市未来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估计2007年上证指数的目标点位将突破4000点。
回顾2006年,中国股票市场呈现指数上涨、热点分化的走势。2006年前三季度,跑赢沪深300指数10个百分点的强势股占比在第二季度最高,为35.6%,在10月最低,只占7.5%。跑输大盘10个百分点的弱势股占比最高的是一季度,为47.3%,最低是三季度,为24.7%。从跑赢沪深300的个股占比来看,大盘涨幅最大的二季度有49%的个股跑赢沪深300指数,而10月份这一比例仅为最高值的一半,为24.4%。虽然预测2007年上证指数将突破4000点,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股票都能赚钱,2006年很多投资者赚了指数不赚钱给我们的教训是,在牛市行情里,善于精选行业和个股的投资者才能跑赢大盘。
三、2007年的行业配置策略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和上市公司行业特点,我们长期看好升值受益最大的房地产(见下图)、金融行业,消费升级推动的医药、食品饮料、零售业,受益奥运经济的传媒、旅游业,受国家扶持的铁路、3G通讯业。我们从中国上市公司行业的业绩增长和溢价潜力两项指标对其进行行业吸引力评级,行业吸引力从强到弱依次分为三级,如图6所示,行业吸引力越强的就越需要重点关注。
图6 行业吸引力金字塔
从国外经验来看,日本在1977-1978年间,本币升值25%,地价上涨12.3%,1985-1987年间,本币升值35%,地价上涨25%。法国在2002-2003年间,本币升值20%,地价上涨12%。澳大利亚在2003年,本币升值34%,地价上涨19%。美国在1981-1984年间,本币升值17%,地价上涨5%。可见,在本币升值过程中,本国的地价也跟着上升,只是上升幅度没有那么大,而且有时表现出滞后效应。可见人民币升值会有利于我国的房地产业收益的增长。我们最看好沪深两地最被低估的地产龙头:中华企业(600675)和房地产老大万科A(000002)。
未来两税合并最大的受益者银行业当是今年行业配置的重中之中,尤其是里面的超级大盘股,是未来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大机构争相抢夺的筹码。我们最看好在中国股市占最大权重的工商银行(601398)和刚上市就充满传奇色彩、未来将引发金融股估值革命的国寿(601628)。
“十一五”期间,国家计划铁路建设投资1.5万亿元,是今后五年全球最大的铁路建设投资,这使得铁路建设、工程机械企业将首先收益。我们最看好作为国内铁路输通第一股:大秦铁路(601006)。
预计3G将启动三年左右,每年运营商有关3G的新增投资约700亿元,3G启动最先收益的是设备制造商,发放牌照之后是运营商;3G成熟之后,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制造商成为价值链的核心。我们最看好通讯行业里具有核心技术研发实力的超声电子(000823)和具有3G通信网管系统第一品牌的亿阳讯通(600289)。
风险提示:
未来有三个风险因素需要我们注意:
1、股票指数期货推出加大股票的波动性。未来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对大盘走势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助推指数上涨或者下跌,跟没有推出股指期货相比,指数的波动幅度加大。从国际经验来看,股指期货推出前一小段时间,指数会深幅下跌,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指数会大涨,涨幅将远远超过前期高点。投资者可以在股票交易中适当做波段操作避免这个风险。
2、股指高涨是否表示宏观经济见顶。因为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又是与宏观经济背离的。宏观经济好的时候,股市不一定好,股市好的时候,宏观经济不一定好。这不是中国独有的规律,美国也如此。当中有一个资金流向的问题,因为资金是逐利的,实业利润高就流向实业,股市利润高就流向股市。何况,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出现失衡,投资过热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抑制。
3、北京房价高涨将可能引发更为严厉的调控。2006年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以10.7%的涨幅名列首位,涨幅首次超过深圳。自2005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公布至今,北京的房价已经连续上涨了15个月。从商品房均价的走势图来看,从1999年开始,北京市商品房均价几乎一直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1999年为3.14倍,2004年低一点,为1.84倍。2005年北京市的商品房均价与2004年相比有大幅度的上升,增幅达到24%,商品房价格上涨了1221元,远远高于全国278元的上涨幅度,可见北京市商品房的价格波动水平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当前,北京的房价在需求刚性的情形下,供给却呈现减少的趋势,因为奥运会缘故,有很多跨08年的项目已经被迫停工;而为了落实"七十九十"政策,北京有600-700个新项目因修改设计规划而导致工期延迟;近期严格执行的对未封顶的楼盘停止发放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的做法将直接导致部分楼盘延迟入市。需求刚性,供给减少,必定导致价格上涨。如果上涨势头到明年一季度仍然得不到遏制,容易触发以加息为信号标志的新一轮的宏观调控。
声明:股市有风险,参考本文投资,风险自担。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博知理财研究
冯科 耿涛
一、2007年的宏观经济状况
预测2007年,虽然中央调低了经济增长率目标,但是宏观经济运行具有惯性,中国经济增长率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GDP增长率可望达到10%;通货膨胀率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估计国内物价指数CPI为3%左右;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未减,虽然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超过5.71%,但是就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并不大,甚至比不上其他货币的升值幅度,此外中国还面临着贸易顺差增大、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的压力,估计人民币汇率今年的升值幅度在5%-8%之间;2007年,央行制定了新增贷款目标为2.9万亿元,低于2006年实际发生的新增贷款总量3.2万亿元,这表明央行紧缩意愿非常强烈,流动性过剩仍然是今年的调控对象,估计央行今年会上调利率至少1-2次,2007年1月5日,央行已经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使存款准备金率水平达到9.5%,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离1988年13%还有相当大的空间,估计今后央行还会上调准备金率一到两次;两税合并已经提上日程,估计并轨后的税率约为25%,对内资企业具有减税效应;2006年国有企业的利润将近8000亿,国家国资委要求国有企业强制分红,一方面增强国家财政的支出能力,另一方面在于抑制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稳健即意味着不变,在有强支付能力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将一直延续前几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此外,2007年经济失衡可能加剧,这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增长很快的同时有效需要不足、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充分就业、物价指数不高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很高、国内实行分税制成为房价上涨的制度原因以及内外经济失衡。
从图1可以看出,全球GDP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为防止经济过热和实现经济软着陆,各国纷纷采取紧缩政策,中国已经频繁的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并且调低了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目标。目前为近三十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强劲阶段(2003-2007),紧缩政策可以预见,中国也不能例外。
图1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整理
从图2可以看出,在2005年7月汇改之后,人民币一直平稳升值,进入2006年9月以后,人民币进入加速升值阶段。可以看出,中国的汇率政策是在升值与贸易摩擦之前艰难平衡的,2006年9月之前,政府一直担心升值会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大冲击,保持人民币渐进式升值,2006年9月之后,随着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和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中国的出口企业抵御外汇风险的能力有所加强,政府逐步放宽了汇率的波动幅度,人民币就进入了加速升值的阶段。
图2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总之,我们可以对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作出判断:货币政策偏紧,财政政策偏松,汇率升值加快。
二、2007年股市行情分析
基于下列因素,我们坚决看好2007年的股市。
1、人民币升值对股市有积极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在本币升值的时候,股市也跟着上涨,而且升值倍数是升值年限的一倍以上。可见,根据国外经验,在本币升值过程中,股市会出现大幅度增长。
图3 升值与证券市场的国际观察
资料来源:渤海证券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本币的升值,股指会大幅度上涨,股指上涨幅度远大于本币升值幅度。可以预测,只要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国内股指就会大幅攀升。
图4 国内情况显示升值与股指呈现正相关关系
资料来源:沪深交易所数据
人民币升值将分别对公司、市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一次性汇兑收益提升公司帐面价值,减少部分公司的财务费用,升值有助于降低股权风险溢价。这就使得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估值提升,愿意给A股更高的溢价。
在看到升值给股市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本国货币升值与股指的国际重要区别:我国的具体国情是资本项目开放,而没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国际上一般都是资本项目开放,本币可以自由兑换。我国对外部资金投资资本市场有严格限制,具体采取QFII方法,对国外热钱流入我国资本市场进行监管,使本币升值对股市的推动作用减小。
2、PE、PB仍处于估值中枢。目前,虽然股指达到新高,但是PE、PB处于估值中枢,由图5可以看出,从1994年到2006年,PE、PB基本处于PS附近,目前仍然处于相当合理的估值范围。
图5
v
3、奥运对推动股票指数具有正面作用。2000年,澳大利亚举办奥运对推动股指有积极作用,奥运举办至今,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直线上升,累计上涨了60%,这是因为奥运拉动内需增长,有效需求旺盛刺激了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对股指形成有力的支撑。中国明年就将举办奥运会,为奥运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精心准备,期间有力的拉动了国内消费需求,未来几年奥运的积极效应将逐步扩散,多年的大牛市值得期待。
4、流动性过剩情况下资金供给充裕。由表1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资金供给十分充裕,来自基金、QFII、保险、社保、年金的资金供给共计7620亿元,足够满足IPO与再融资、原非流通股东减持共计4500亿元的资金需求。这对股市继续上涨提供了资金保障。而且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流动性过剩是长期问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解决的。因此,A股具有长期上涨的动能。
表1
资金供给(元)预计新增资金 资金需求(元)
QFII 320亿 非流通股东减持 3000亿
社保 600亿 IPO与再融资 1500亿
保险 1200亿
年金 500亿
基金 5000亿
合计 7620亿 4500亿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
5、税制改革对股市有积极影响。所得税并轨很可能在2007年获得突破,2008年正式实施。估计并轨后的所得税大约为25%,其中受益较大的行业依次为金融、煤炭、通讯设备、食品饮料、石油天然气、商业贸易行业。上市公司05年年报实际所得税税率显示,金融行业所得税税率约为35%,煤炭行业所得税税率约为32%,通讯设备行业所得税税率约为31%,如果税制改革实现,这些行业的收益率将会得到较大提升,从而推动这些行业的股票进一步上涨,尤其是金融行业的股票,由于它们占大盘的权重最大,它们上涨会让股指涨幅很大。
6、股指期货对股市的较大的正面作用。(1)加大股指波动幅度,因为推出股指期货后,投机的心理倾向难以很快改变,买空卖空股指期货会加剧股指波动。(2)对股市流动性有一定影响,一方面,新兴市场开办股指期货的初期往往会产生交易转移效应,使股票市场的交易大为减少,流动性随之降低。另一方面,股指期货可以吸引场外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由于股指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规避风险的工具,使场外本来持观望态度的资金愿意介入股票市场,增加了股市的资金供应量,从而增加了股市交易,流动性随之增加。因此股指期货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要看这两股力量的相对大小而定,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流动性过剩仍将长期存在,股指期货推出有望加大市场的流动性。
7、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强。(1)1996-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平均利润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这种趋势给投资者的预期是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来看会越来越好,中国的股市攀升由此可以得到有力的支持。(2)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净资产收益率也是曲折上升,未来几年上市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改善,这就意味着中国股市里面基本面好的股票将越来越多,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投资者看好中国股市,这会进一步促进中国股市的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股市的估值上升、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溢增,上市公司盈利提升这三股力量共同作用于中国股市,根据牛顿力学理论,多个作用力的合力的结果会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为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当这三股力量方向一致时,合力的作用最大。中国股市正是遇上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三股力量同时存在且同向作用,故中国股市未来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估计2007年上证指数的目标点位将突破4000点。
回顾2006年,中国股票市场呈现指数上涨、热点分化的走势。2006年前三季度,跑赢沪深300指数10个百分点的强势股占比在第二季度最高,为35.6%,在10月最低,只占7.5%。跑输大盘10个百分点的弱势股占比最高的是一季度,为47.3%,最低是三季度,为24.7%。从跑赢沪深300的个股占比来看,大盘涨幅最大的二季度有49%的个股跑赢沪深300指数,而10月份这一比例仅为最高值的一半,为24.4%。虽然预测2007年上证指数将突破4000点,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股票都能赚钱,2006年很多投资者赚了指数不赚钱给我们的教训是,在牛市行情里,善于精选行业和个股的投资者才能跑赢大盘。
三、2007年的行业配置策略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和上市公司行业特点,我们长期看好升值受益最大的房地产(见下图)、金融行业,消费升级推动的医药、食品饮料、零售业,受益奥运经济的传媒、旅游业,受国家扶持的铁路、3G通讯业。我们从中国上市公司行业的业绩增长和溢价潜力两项指标对其进行行业吸引力评级,行业吸引力从强到弱依次分为三级,如图6所示,行业吸引力越强的就越需要重点关注。
图6 行业吸引力金字塔
从国外经验来看,日本在1977-1978年间,本币升值25%,地价上涨12.3%,1985-1987年间,本币升值35%,地价上涨25%。法国在2002-2003年间,本币升值20%,地价上涨12%。澳大利亚在2003年,本币升值34%,地价上涨19%。美国在1981-1984年间,本币升值17%,地价上涨5%。可见,在本币升值过程中,本国的地价也跟着上升,只是上升幅度没有那么大,而且有时表现出滞后效应。可见人民币升值会有利于我国的房地产业收益的增长。我们最看好沪深两地最被低估的地产龙头:中华企业(600675)和房地产老大万科A(000002)。
未来两税合并最大的受益者银行业当是今年行业配置的重中之中,尤其是里面的超级大盘股,是未来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大机构争相抢夺的筹码。我们最看好在中国股市占最大权重的工商银行(601398)和刚上市就充满传奇色彩、未来将引发金融股估值革命的国寿(601628)。
“十一五”期间,国家计划铁路建设投资1.5万亿元,是今后五年全球最大的铁路建设投资,这使得铁路建设、工程机械企业将首先收益。我们最看好作为国内铁路输通第一股:大秦铁路(601006)。
预计3G将启动三年左右,每年运营商有关3G的新增投资约700亿元,3G启动最先收益的是设备制造商,发放牌照之后是运营商;3G成熟之后,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制造商成为价值链的核心。我们最看好通讯行业里具有核心技术研发实力的超声电子(000823)和具有3G通信网管系统第一品牌的亿阳讯通(600289)。
风险提示:
未来有三个风险因素需要我们注意:
1、股票指数期货推出加大股票的波动性。未来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对大盘走势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助推指数上涨或者下跌,跟没有推出股指期货相比,指数的波动幅度加大。从国际经验来看,股指期货推出前一小段时间,指数会深幅下跌,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指数会大涨,涨幅将远远超过前期高点。投资者可以在股票交易中适当做波段操作避免这个风险。
2、股指高涨是否表示宏观经济见顶。因为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又是与宏观经济背离的。宏观经济好的时候,股市不一定好,股市好的时候,宏观经济不一定好。这不是中国独有的规律,美国也如此。当中有一个资金流向的问题,因为资金是逐利的,实业利润高就流向实业,股市利润高就流向股市。何况,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出现失衡,投资过热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抑制。
3、北京房价高涨将可能引发更为严厉的调控。2006年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以10.7%的涨幅名列首位,涨幅首次超过深圳。自2005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公布至今,北京的房价已经连续上涨了15个月。从商品房均价的走势图来看,从1999年开始,北京市商品房均价几乎一直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1999年为3.14倍,2004年低一点,为1.84倍。2005年北京市的商品房均价与2004年相比有大幅度的上升,增幅达到24%,商品房价格上涨了1221元,远远高于全国278元的上涨幅度,可见北京市商品房的价格波动水平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当前,北京的房价在需求刚性的情形下,供给却呈现减少的趋势,因为奥运会缘故,有很多跨08年的项目已经被迫停工;而为了落实"七十九十"政策,北京有600-700个新项目因修改设计规划而导致工期延迟;近期严格执行的对未封顶的楼盘停止发放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的做法将直接导致部分楼盘延迟入市。需求刚性,供给减少,必定导致价格上涨。如果上涨势头到明年一季度仍然得不到遏制,容易触发以加息为信号标志的新一轮的宏观调控。
声明:股市有风险,参考本文投资,风险自担。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博知理财研究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