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增值税“清算”刀锋上的房价之舞


导读:

土地增值税改为定期清算后,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会怎么样,是老百姓对这一政策新变化的主要关注点。有关部门出面表态,说对房价不会产生影响,从某个角度来讲,市场的趋势确实不会因此而马上受到影响。房价是否会变,在于能否出现哪怕是暂时的供需倒置(供给超过需求),那么这个政策才会起到放大效果,导致房价加速划落;单靠这一个举措,短期内不会对市场造成明显影响。可以预见,为了平抑房价,政府还会出台其他调控措施。

 

回顾

 

土地增值税是针对19921993年的房地产过热、投机严重出台的,19931213日,为了规范土地、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缴纳土地增值税,条例从199411日起开始施行。土地增值税是国家为进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而出台的税种,目的是调节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收益和利润。但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投资活动比较复杂,清算难度大,各地税务部门多采用按销售额0.5%3%对房地产开发商预征,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未开始预征,土地增值税的清算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2003~2005年土地增值税同比分别增长81.90%101.26%86.96%2006年,全国土地增值税收入为231亿元。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中有关税收征管问题进行了明确。证券市场反应强烈,沪深两市地产股连续两天大幅跳水。但从房产市场实际成交来看,成交量并没有因此受到明显影响。

 

对于该通知对房价的影响,税务和大地产开发商口径出奇的一致,认为不会抬升房价。同时所有地产上市公司都声明,对其2006年的收益不会产生影响。

 

不同的关注点

 

未来是否继续看好地产股,证券投资人眼下的担心似乎被上市公司的一纸声明暂时缓解了,但并没有彻底打消疑虑。预征和清算毕竟是不同的概念,清算时必然会发生多退少补,而各地产商开发项目的结构,如拿地的成本,地价升值的幅度和开发成本费用等对退补的数额有很大影响,房地产开发商在宣称不会影响去年财务数据的情况下,正在抓紧时间估算未来可能要补交的税款,利润空间被压缩是显而易见的结局。

 

地产投资人考虑的是自己能否顶得住绷紧的资金链条的压力,而度过这一轮生存危机。一旦清算土地增值税开始执行,一些以长期囤积土地为获利方式的地产企业可能遭遇较大的税负压力。以北京为例,有数据显示,截至20048月底,北京协议出让过关的土地超过8000万平米,而经过两年之后,差不多还有2/3的土地依然没有启动开发。这些主要靠囤积炒卖土地的投资人中,有相当比例缺乏开发资金或开发能力。在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中,有的开发商向银行的贷款占了很大比例,他们面临着被被征收土地增值税和支付银行贷款利息的双重压力。

 

 消费者最大的关注是房价,自从二手房交易开征增值税以来,一线城市的房价不仅没跌而且上升了不少。税务部门这次仍然声称对房价的影响不大,但信者寥寥。随着税收的依法严格征收,在开发商利润的缩减和现金流压力增加的同时,损失的部分利润或多或少会转移到了购房消费者的身上。房价的涨跌,最终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在短时间内,深圳、广州、北京为代表的部分主要城市会仍然延续供小于需的矛盾,投资房地产的热钱仍然会保持惯性,进一步上抬房价。

 

新的博弈迷雾中的房价

 

清算的时代,税务部门和房地产商开始针对新规则的博弈。但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还是房价。

 

开发商最直接的动机就是“增加成本,转移利润”,房地产投资活动的复杂性会促进财务数据新花样的层出不穷,各地征收细则还未出台,如果地方政府站在中央一边,博弈双方将对如何计算和征收不得不严阵以待,这个税种的征收给双方带来的成本都很大。但是地方政府是否这一次会和中央站在一起还是个疑问,因此,也有可能因为执行的迟缓和滞后而对近期的房价走势缺少实质影响。

 

开发商还可考虑增加“以租代售”的比例,延缓产权转移而达到推迟交税的目的。但要这样玩就必须有雄厚的资金,相信多数是龙头企业,而他们如果这样做,就势必影响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使得房价上涨。

 

征税也有可能促使一些中等实力的开发商为了加快资金周转而不再惜售,或为了加快销售变现而适当降价,特别是高档住宅价格小幅下挫的可能性较大,而中低档住房因为其本身销售就比较快速,价格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对市场的影响很有限。

 

应该说,这一记重拳是重重地打在了那些利用囤地牟利的小开发商身上了。他们恐难逃厄运。这些开发商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下已经七零八落了,这一次将被彻底肢解,预计房地产开发商间的重新洗牌将是2007年的主题旋律。房地产上市龙头企业将对中小开发商进行兼并,行业内出现赢家通吃,强者逾强的局面。税收的增加可能导致部分临近盈亏平衡点的企业退出开发行业,并降低今后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投资,使得未来的商品房供应可能减少。此役之后,出现多头垄断的格局,以后的博弈是政府与大房地产寡头之间的游戏了。在整个变动过程中,鉴于市场供应的阶段性减少,房价仍然是升多降少。

 

房地产热的症结在于“需求拉动供给”,其中投机性的需求造成对各种房产的投资饥渴,开发高档还是中抵挡的选择更多是看利润率。预计这一清算行动,对抑制需求的影响甚小,房地产商需要盘算的是,在这样的征收方式下,从现金流、利润率方面比较是开发经济适用类型还是高档房更合算。另外,老百姓自己就是房价的造市者,作为消费者的预期,已经对市场产生了深刻的推动作用。如果相当多的购房者相信“羊毛出在羊身上”,对开发商将转嫁成本的恐慌会进一步加剧供需不平衡,拉动房价上涨。

 

总之,这一政策的出台,更多的是体现了对房地产暴利的关注,希望通过减少利润空间降低对房地产投资的热度,促进行业整合,净化市场,但光靠这一个措施是无法平抑房价和改变开发商的投资偏好的,预计有关部门将陆续推出各种调控手段,只有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开发商才能够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