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对宏观经济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这在国外成熟的股市上得到充分的验证。一个有效的市场,股市上的信息能充分、集中、均衡地反映市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景气。具体而言,经济周期的变动会通过一系列经济领先指标显示出来,敏感的投资者会据此观察或预期到经济复苏或衰退即将来临,从而在股市作出买入或卖出的决策,并因此引导股价的上升或下跌。这一现象在美国股市中表现明显,有资料显示,1948—1982年期间,美国股市的每次行情高峰比经济高峰平均提前四个月,每次的股市低谷比经济低谷平均提前五个月。从美国1991年——2005年的GDP增长率和道琼斯指数也可以看出股市与经济的正相关性。
但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显示,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并非这种正相关关系,而是一种负相关关系。2001年之后中国股市走势同中国经济走势大相径庭,上证指数从2001年的最高点2245点到2005年的最低点998点,市场跌幅达55.5%。但是中国GDP增长一直持续增长,GDP同比增长速度从2001年的8.3%一路上升到2005年10.2%,增速有增无减。这种股市与经济的相背离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股市再度复苏,迎来牛市迹象,2007年1月4日上证指数2847.61点,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股市疯狂上涨的过程中,人们不禁要想,假如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存在负相关性,那么股市上涨是否意味着宏观经济见顶呢? 虽然,最新的数据显示2006年GDP的增长率仍然高达10.5%,但是宏观经济运行仍然存在能源消耗过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内外经济失衡、就业增长缓慢、消费需求不足、物价指数反弹等矛盾与问题。本轮向上的经济周期从2000年开始,已经有6年的长度,股市行情在2006年才逐渐变好,股市在6年中有5年背离宏观经济,只有一年同步,虽说这种同步是在股权分置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情况下股市获得的良好发展时机,但也有人民币升值下流动性过剩的推动,也有房地产调控挤出资金流向证券市场的因素。并非单纯的市场觉醒和价值回归,其中过度投机的因素令人担忧。宏观经济已经良好运行6-7年,不可能有永远向上、没有周期的经济运行,所以大量资金从其他行业流向证券市场时,是否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利润率下降或者说是风险加大?股指高企是否意味着宏观经济见顶?中央银行与证监会等部门担心资产价格泡沫过大引发货币膨胀进而引起物价上涨,预计消除流动性过剩的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限制资产价格过快增长的调控措施在07年上半年可能密集出台。
(作者为北京大学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但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显示,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并非这种正相关关系,而是一种负相关关系。2001年之后中国股市走势同中国经济走势大相径庭,上证指数从2001年的最高点2245点到2005年的最低点998点,市场跌幅达55.5%。但是中国GDP增长一直持续增长,GDP同比增长速度从2001年的8.3%一路上升到2005年10.2%,增速有增无减。这种股市与经济的相背离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股市再度复苏,迎来牛市迹象,2007年1月4日上证指数2847.61点,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股市疯狂上涨的过程中,人们不禁要想,假如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存在负相关性,那么股市上涨是否意味着宏观经济见顶呢? 虽然,最新的数据显示2006年GDP的增长率仍然高达10.5%,但是宏观经济运行仍然存在能源消耗过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内外经济失衡、就业增长缓慢、消费需求不足、物价指数反弹等矛盾与问题。本轮向上的经济周期从2000年开始,已经有6年的长度,股市行情在2006年才逐渐变好,股市在6年中有5年背离宏观经济,只有一年同步,虽说这种同步是在股权分置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情况下股市获得的良好发展时机,但也有人民币升值下流动性过剩的推动,也有房地产调控挤出资金流向证券市场的因素。并非单纯的市场觉醒和价值回归,其中过度投机的因素令人担忧。宏观经济已经良好运行6-7年,不可能有永远向上、没有周期的经济运行,所以大量资金从其他行业流向证券市场时,是否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利润率下降或者说是风险加大?股指高企是否意味着宏观经济见顶?中央银行与证监会等部门担心资产价格泡沫过大引发货币膨胀进而引起物价上涨,预计消除流动性过剩的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限制资产价格过快增长的调控措施在07年上半年可能密集出台。
(作者为北京大学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