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出口成谎”底气何来?


       副市长“出口成谎”底气何来?      
   
  报载: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在向国务院七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督察组汇报工作时,明确表态“在六盘水境内没有任何煤化工企业”,“水源保护区也没有任何工业企业”。但在随后的调查中,督察组发现六盘水市境内存在30家以上焦化厂等化工企业,居民生活垃圾和农用化肥均直接排放到库区内,水质严重超标。
  我实在为这种故意撒谎不脸红的本事表示极大佩服。因为撒谎会脸红,这是一般的生理现象。“锻炼”到撒谎不脸红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锻炼”的过程中,需要内外两个因素相互配合。说谎的人会说谎,听谎的人明知是谎还大加赞扬,夸其聪明能干。这样说谎的人才会由心慌到得意。久而久之,就会随口成谎。如果对说谎人当面戳穿,课以处罚,他说谎时就会胆战心惊,满脸绯红。不给说谎人的借口和环境,让他得不到“锻炼”,自然他这种功能就会退化,就会向说真话的方向转变。
   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敢于向国务院督察组当面撒谎,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的说谎能力已经“锻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已经成为“高人”。国务院督察组不是一般级别的,敢向这一级别的督察组撒谎,仅有说谎“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胆量。那么他的胆量从何而来?可以肯定的说,他从一般干部走到领导干部的过程,从中一定无数次尝到了撒谎的甜头。没有这些基本功垫底,他绝不敢滔滔而谎。
  敢于滔滔而谎,叶副市长首先是觉得自己的谎言会得到对方的相信,而要达到这一基本目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对方不懂,是外行,我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二是对方不会深究细察。拿工作检查来讲,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三是督察组成员自身素质不过硬,吃了别人的嘴软,拿了别人的手软,接受了被检查单位的“小恩小惠”,自然“满眼风光”。四是“人马未到,通知先行”,督察组所到之处,都是经过精心打扮的,当然就看不到原汁原味的现场,了解不到真实情况。五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从机关到机关,从食堂到宾馆,“白天听汇报,晚上搞娱乐”,人云亦云。叶副市长正是在总结了这些现象和过去实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才会大言不惭。由此不得不让人想多问一句:在我们各级政府组织的各类检查中,有多少检查是实实在在、认认真真的呢?因为有爱听汇报的检查团,所以有了专门撒谎的汇报;因为有了爱看材料的验收团,所以有了胡编乱造的材料;因为有了不愿“沉底”的“圆谎组”,所以有了面不改色地说谎人。
    基于此,我们不妨对有些所谓的“督查组”进行督查,看看他们到底“查”了没有,“督”了没有,到底是在督查还是在渎职?对“渎查”的督查组,应该对公众有个交待。对于那些善于撒谎的“叶副市长们”,要查查他们撒谎的底气从何而来?是个人行为还是集体“决策”?是个人行为的,对这样要人对其放心的官员,我们绝对不能放心,放松对其监督、查处,对如此让人不放心的官员,最好的办法是让其“下岗”。如果是集体决策,还要追究“大家”的责任,看看是哪些官员参与了谋划,进行了“决策”,对于善于说谎者、善于弄虚作假者,我们绝不能姑息养奸,而应该彻底铲除,否则,不足以警醒其他执政者,说谎的副市长只能会越来越多。
  叶副市长的谎言耐人寻味。面对叶副市长的底气十足,不敢想象这样的官员如何能执政为民。但我想问的是:一级官员敢当众欺骗国务院督察组需要“锻炼”多长时间?是谁给这些官员提供了“锻炼”的场所和成长的机会?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请问六盘水市,连副市长都出口成谎,还有什么资格教导群众讲诚信!

新闻链接:贵州一副市长当众欺骗国务督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