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印度经济发展重点从服务业向制造业转移,2005年超过2/3的外国投资进入了印度制造业。2006财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印度制造业增长率达到10年来的最高纪录11.2%。
尽管在制造业产业规模上落后于中国,但是印度制造业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中国;而据一些学者推算,若干年后印度的壮年劳动力数量将超过中国,20年后“中国制造”或被“印度制造”所取代;但考虑到印度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只有中国的1/7,欠缺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对国内产业的过分保护,这个目标可能被延缓。
学者们担心的问题是,如果生产成本的过快增长,就可能抵消劳动生产率的优越性,毕竟越南的平均工资为35~45美元,合人民币400元左右,大约是广东省的1/2。 |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利润将沿着产业链流向上游的标准制定者;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的生产模式和利润分配格局已经形成:美日欧国际品牌商(或大型零售商)掌握着渠道、品牌和标准。他们拥有最高的定价权,享受丰厚的利润;产业链的中端,日本、东南亚等地掌握研发力量,拥有较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并赚取研发费用;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企业利用生产要素廉价的比较优势赚取加工费用。
“在经济一体化下,中国代工企业已经不能被称为‘世界工厂’,而仅仅是一个制造车间。”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说。[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