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偶然拜读了被称为“诗坛芙蓉”的“国家级诗人”赵丽华(此前只知道有个赵丽宏,孤陋寡闻啊)的大作,心有戚戚焉;再看了某“专家”的点评,更是茅塞顿开。联想到自己之前也写过诗,但实在是罗哩罗嗦,水平太凹,也难怪自己做不了“国家级诗人”,更当不了“鲁迅文学奖”评委以及“中国作协会员”,而只能在股市啊报社啊这些不入流的地方混口饭吃。但细读之后发现,或许是返璞归真或者为让我等不懂高雅诗词的俗人沾点诗的雅气吧,这“芙蓉丽华体”实在是容易模仿,于是联想到去年5月我倡导“制造”牛市(见笔者去年5月23日发表之http://www.bilone.com/show.asp?id=2843)以来竟制造出如今“疯狗行情”的酸甜苦辣(屠光绍副主席表示“管不了指数了”,遂仿诗一首,也算给自己开开窍吧。
附:某专家评论赵丽华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我的一点小小遗憾是,我的“大作”不像赵老师丽华那样,有专家那么多情的评点,敬请各位博友看过人家专家的精彩评点后为我的小诗补笔如何:鹅的神,评了您就是专家,谁评谁知道!谢谢哦!!!
《一个人来到中国股市》
毋庸置疑
我“制造”的牛市
是全世界
最牛逼的
仿赵老师丽华诗作:《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是全世界
最牛逼的
仿赵老师丽华诗作:《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赵老师另一首“丽华体”大作模仿难度颇高,我正在琢磨,先看赵老师为好:“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涮/便池/的人”(《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附:某专家评论赵丽华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在此,我想起当代一位诗人赵丽华的一首诗《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来浅议一下,有利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个观点,原诗如下: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全诗只有短短四句,十三个字,描述了诗人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举目无亲,做起自己往日喜欢吃的家乡馅饼,活生生地构筑了一个十分立体的“境”,抒发了一种客居他乡的孤独状味,嗅到一种浓烈深刻的思乡情思,令人读完觉思良久,倍感心酸。本诗的题意是“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是十分平实的语言,而诗中的词句,同样朴素自然。诗开首第一句是“毫无疑问”,诗人以冷静而斩钉截铁的一个下定义的手法,让人不容置疑相信她的这句话,是最真实的,是发自诗人内心世界的呐喊。而第二句说“我做的馅饼”,强调是“我”,是诗人本人做了(家乡的)馅饼,并不是路边小滩买来的,可以想像诗人人处他乡,想起家乡的往事,馅饼在这里已包含着整个家乡情结在里边;到了最后两句“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更是强化深刻了主题。因为她是“一个人”来到异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人能给她做喜欢吃的家乡馅饼,只有她一个人会做,当然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通过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想到在寒冷的冬天里,诗人在屋里对着满天飘雪,做着家乡的馅饼,在热气腾腾中乡愁随烟雾缭绕,边吃着馅饼边深深地把亲人思想……
上面这首诗便深深说明了这个问题,写诗不求专做,不求浓妆,不以华丽的辞藻去哗众取宠,但又不流于直白,寓深刻的情感于朴素的外表中,蕴味十分深远,也即是淡抹而留有余芬。 来源: 南方新闻网
更多赵老师的“丽华体”好诗及其报道在此----http://www.bilone.com/show.asp?id=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