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助学贷款问题说高等教育结构的事儿
朱相潭
我看到许多人在骂银行,骂银行不贷款给大学新生。觉得银行没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假如让骂人的人去做银行行长,他照样宁可挨骂。除非他没有职业责任感。原因很清楚,怕贷款不还,自身引咎。
为什么贷款不还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毕业后的还贷能力问题。且不说毕业后收入低,很多人毕业即失业,根本没有固定收入,甚至作为一个不肯低就的“高知漂泊者”。
可见,银行不贷款是有理由的。
问题不在银行,问题在高等教育自身,在社会大众,在国家政府。
高等学校只顾招生,很少或根本不考虑就业,高校也贷款了,不多招学生,别说还贷款了,连经常费都不够!
我们的民众父老一听说孩子接到了入学通知书就欣喜,对很多家庭来说,尤其是农村家庭来说。不管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只要孩子可以上大学就好。所以,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已经进入缴费上学的时代,而我们民众社会的高等教育需求还是停留在没有成本概念的精英化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今天社会民众的高等教育需求不是精于算计的理性就业需求,而是在传统文化和教育观念下模糊的心理需求。社会民众自然还认为:既然国家允许孩子上大学,银行就应该贷款给穷孩子。否则就是没有良心和责任感。
我有一亲戚,家在贫穷的农村,他的孩子今年接到一个高校通知书,学汽车修理。学费每年7千多元。我劝他到一个机电学校学机械工程,因为我认识机电学校的校长,专门做过调查。虽然是专科,但是就业率100%,两年就毕业,学费每年2千出头,就业后月工资1千多。孩子不愿意,说他要读本科,我说学汽车修理的太多了,毕业不好找工作,他就是不听。娇生惯养的独子,父亲也没辙。最后我只好拿些钱帮亲戚供孩子学那个不知就业前景如何的本科专业,我亲戚说他父母身体都有病在身需要花钱,供孩子读书他要贷款。看!这就是今天我们民众的高等教育需求。
国家政府没有足够的钱来养活诺大一个高等教育,但是还连年扩招,还紧紧抱着那么多公立院校不放。没有人去考虑国家、民众家庭花那么多钱去支付一个让很多人毕业没有工作干的高等教育是不是一种巨大浪费。没有去考虑如何运用市场机智来合理调节教育规模和专业结构。没有人去宣传和引领民众建立起今天应有的理性的高等教育需求。
目前甚至今后很长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都无法办成一项福利事业吗?如果不能,那么贷款不还或还不起,那事实上也就变成了福利。如果没有实力把今天这个空疏的高等教育办成福利事业,怎么办?
没有办法!因为我们提起来高等教育市场化就反感,尽管我们连市场化究竟是什么都不愿意知道。因为我们觉得规模越大就越好,管他就业率越来越低。因为我们怕触动民众幻想和部门利益,管它问题究竟会累积成什么样子。
呜呼哀哉啊,倒霉的仅仅是银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