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投资者更象一个聪明的贼


这话我很久以前就想说了,说实在的,成功的证券投资者与吃息者一样,属于不劳而获的一类。也许许多投资者会说,我们也一样分析,每天看跑证券公司看行情,也是一种劳动呀,所得到的利润是劳动的体现。更有甚者会直言,全国每年投资群体所创造的印花税还为国家的GDP做出了贡献。总结他们的话,投资是一种正当职业,应与劳动者等同。但最可笑的事情出来了,既然是劳动,那么证券市场上每年怎么还会有如此多的人是亏损的呢?正常的收入去哪里了?他们会说,被机构骗去了。那么同样都是劳动,难道还会有不同的待遇吗?这时候,你不得不对自己以往所认知的所谓劳动有一个新的审视。

一、即使你赚钱,投资算不算劳动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这几年国内的基金更有发言权。记得从2003年的下半年开始,证券投资基金就打着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硕果的旗号,开始加大对A股市场的投资力度;从易方达成功投资的茅台、大连商场、苏宁电器,我们可以发现伴随基金走向成功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国优秀企业的成长故事。市场投资者把这理解是概念的炒作,但对于基金而言,好的上市公司出好的利润,那就可以投资,以此分享企业高速发展的利润。这显然是一个很朴素的投资原理。对此,我们也就能很好地判断出:基金的成功无非是寄生于企业的劳动价值创造中。相信没有企业的价值创造,投资基金很难赚钱,根本上来说,好的基金只是做到了成功栖身于他人的劳动之上。

二、你亏钱了,你也不能说机构不劳而获地剥削你的劳动

面对自己亏损的现实,许多投资者会抱怨是基金不劳而获地剥削了他们的劳动。他们也更愿意相信基金所做的劳动是不劳而获的,因为他们认为基金赚钱是向市场里拿钱,而不是什么企业对他们的贡献。在市场的盈利多数是一般投资者贡献的。这里有两个问题:1,基金所做的事情基本上与一般投资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都需要对公开和非公开的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所不同的也仅仅是一个是跑上市公司,另一个是跑证券公司,假如承认后者是劳动而薄视前者是剥削,恐怕是矛盾的;2,至于说到剥削,道是要解释一下。假如中国资本市场走入良性循环之中,长期投资成为可能,基金既可以寄生于企业成长中,也可以扮演长期的战略投资者从中获得红利和二级市场带来的利得;假如前个假设不成,就只有在企业价值被高估时从市场脱身,让其他投资者承担风险,一般投资者所说的"剥削"就是特指这一阶段。但我们要纠正"剥削"这两个字,因为投资者失去的是他们先期投入的资本,在投入市场前这部分资金可以是凝聚了投资者的劳动所得,但从介入到市场开始,资金变质为资本;没有资本对资本的剥削,就只有资本之间的博弈,因此某种程度上在非良性循环的资本市场下,证券市场就是一场赌局,这正是投资者进入市场前所不能正视的。即便是市场随意地波动性高点,市场的风险依然存在,而聪明的投资者会回避和厌恶风险,他们会偷偷将风险受让与人,此种博弈更象战争中的暗渡陈仓,没有人会漠视傻子向外翻吐的口袋。资本市场以其趋利为本,这里没有衡量道德的标准。

说了那么多,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每一位证券投资者要不劳而获地将证券当作一种赚钱工具,而非工作或者是劳动;要想成功,只有做一个聪明的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