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程度至上的理性分析


  家庭存在的意义在乎于和睦程度的之上,其实是一个真理,不容怀疑,也必须承认,我思考过这个问题,觉得和睦应该是至上的。从感性到理性,真正的理解就是下面所述。

一   前提假设

  (一)假设社会的制度是中国的这种儒性的总用制度为代表,以和为贵的思想使人的家庭和睦心理的趋向较强;

  (二)社会存在选择婚姻和家庭的相对自由权利,同时,离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法律的允许;

  (三)家庭的生存,要考虑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家庭背景的影响力、社会的认可度、子女的升学就业和社会制度的不足带来的漏洞和危机感,如第三者和情人的存在;

  (四)长辈的固执性和自身经历的影响性,即天下父母心的关注度;子女的叛逆心理,和学习力,并假设社会上儿童的智力水平相对稳定。

另外,这里家庭是指家庭的团体,不是简单的一代人的家庭。

二   分析

  (一)子女在教育制度的潜移默化下对和睦指数的支持

  子女到了上学的年龄,自然进入学习的殿堂,开始人生的学习之路。教育制度的训练使得儿童的教育叫小孩子丧失得童年的自由和乐趣,小孩子丧失了童年自由的价值,分数主义、重重的书包、以学习成绩定义一个人好坏的初等教育制度,成了主流的思想,正在潜移默化。当一项指标的负效应日益增强的时候,完全可以推动改良以变革,但是,潜移默化的思想使得老师对孩子的评判越过于看中成绩,如同社会上不会有任何的人说,我的孩子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但是他是最优秀的。子女没有企图改变,在教育制度的潜移默化下,也许这种教育方式有待改良,但是,在某种进步,和知识获得形成了乐趣的时候,成为父母有效衡量的方式,比如,我的成绩好,这样可以获得一种父母给与的赞扬,而这种赞扬,反而使得自己在幼儿人群中得到一种认可,也就是说,反向的利用教育制度的缺点,从而实现一种均衡,从而使得中国广大的少年儿童努力的进军象牙塔,从而,使得人群等级的差异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历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6年的教育,加上对自己的不自信,使得一些人还要继续的攻读3年甚至7年。(在这里我所述的不自信,不时说那些为追求真才实学的人追求学历符号的人群,而是说那些根本不求知识而单纯将学历符号化,以捞取资本的水货人才。)在这样长达近20年的教育历程中,使得子女的创造力有所缺失,但是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长时间的教育,扫除了文盲,使得校园的生活和教育的投资不断的反哺国家与经济,从而使得财政收入和知识普及对社会的反哺,当然,高分的子女可能存在低能的特质,但是,毕竟20多年的优秀学习成绩,依旧可以让父母开心,从而使得家庭的和睦与愉快,在子女虚假的成绩表象下,体现得越发明显。不信,高考刚过,走出家门,茶余饭后开怀的家庭是因为自己的子女考上了好大学的缘由。

  (二)比较家庭对错的成本相对于不计较对错成本过高

  法律的假设是对的,假定全世界的人都是坏人,那么,既然在婚姻法中有种种约束,那么它的前提就是假设婚姻是错误的,里面存在着种种的风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证明了,结婚就是做了一件不能称之为正确和错误的事情,或者就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排除法律的角度,从经济学的成本上讲,假定人会有一种只记得别人坏的次数大于好的这种防卫和防范心理,因此,可以证明,纠错的存在本身就是迫使双方对这种错的次数产生充分的记忆,这样来说,它的负效应对于家庭的影响是不利的,同时,由于涉及双方的影响,从而给双方的环境增加灰色的成份。本身就是围城,没有退路,这是在选择之前就应该明白的,因此,明知道未来就是这样的不会产生巨大的改变,那么,完全没有必要去加重这方面的沉默成本。

  (三) 家庭中长辈的影响

  甲与乙是家庭的双方,这样在家庭组建初期,甲的家庭与乙的家庭之间是一种博弈的关系,因此,甲与乙的博弈,将带动两个家庭的博弈,从而实现重复博弈。而最终的重复博弈会使得最终的均衡得到相对较好的控制,但是,重复博弈付出的承诺根本相对较高,而且,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无论谁在博弈中失败或者处于劣势,都需要甲乙双方承担责任付出成本,试想一下,等甲乙双方支付了成本之后,面临的是新一轮的博弈的话相对意义不是很大。所以,最终的博弈均衡如果是和睦,那么为什么不去减少震荡,以和睦为直接目标呢?

  (四)家庭存在的价值要求

  一个家庭在社会上的价值,实际上,是依靠整个家庭的合力地位决定的,假设社会是一个完全的竞争市场,那么,家庭不和睦的负效应,将影响家庭整体竞争力,即综合实力。所以,治家和治国有相似之处,为保证家族振兴的终极目标,应当建立一个以和睦之上的家庭宗旨为指导思想。同时,如果一个家庭产生不良的问题,所造成的外部性影响会给其他的家庭的家庭成员造成负担,比如,一个人杀了老婆,那么相关的警察就要支付自己的时间成本破案,那么,惊心动魄的侦破,将会给家人造成担心,从而使得外部性加大。同时,子女还要在教育制度的压迫下承担另外的压力,因此,破坏和睦并非是帕累托最优的家庭组合。

  (五)合力的组成人性思考

  从人本话的角度,合力最大的家庭相对于社会具有更高的地位和模范性,这样,合力的最终结果越大,人数越多,则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这对于提高社会的普遍家庭素质是有意义的,同时,一个和睦的家庭,他的创造力会相对较强一些,因为,没有必要为鸡毛蒜皮的争吵支付成本,或者成本最低。同时,合力的组成中如果双方全都是正方向的,那么合力最大,如果,存在负方向的合力,则证明婚姻的失败越发明显,不如文明光棍的效率更大。这里的文明光棍是指具有自我可控制力的人。

  综合上述,证明和睦确实是小家庭高效运作的有效手段,我个人认为,同理分析大的国家也一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