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超天价”房产谁来管?


市场最为流行的话语就是: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消灭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现在人民又背上了“房地产、教育、医疗”新三座大山。

虽然笔者在49年以前还没出生,没有感受到49年以前三座大山的压迫的痛苦,但是我有幸生活在今天,亲身感受“新三座大山”压迫下的痛苦、苦难。大都市的压力让我们难以忍受,上个月笔者到德阳二重机械厂学习期间认识一个60多岁的老技术员,老技术员来自北京金属部,1962年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该退休的人了还如此卖命工作呢?原来他最近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就花了100万。为了房子,他离开了妻子,卖命工作。一个部级干部都需要这么努力工作才能在大都市扎根,更何况一般人。可见,对一般人来说,都市的生活压力用“大山”来形容是有道理的。年轻人也一样,生活压力下大多数是“月光一族”,月底透支消费。很多年轻人梦想在都市拥有一套房子,但是面对着天价的房地产,他们望而生畏,不知不觉成了月光一族。

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一直是在抬高房价,让广大民众远离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民不聊生的矛盾尖锐化能支撑多久呢?近几年来医疗、房价、教育矛盾凸现,民众呼声越来越大,不能不引起政府高度警惕。为了缓和矛盾,政府也不得不加大力度进行宏观调控。但是04、05年来,政府虽然调控力度加大,但是未见成效。特别是05年调控,房价不但不跌反而上涨,可见国家宏观调控对价格弹性影响多么微弱。其原因是顽固的权力扭曲商品价格导致价格弹性失灵。

一两年来,房地产问题是报刊头条的主要内容,民众对房地产行业已耳熟目染。房地产商、地方政府、民众(购房者)、中央政府每天都在争论,每个组织背后都有学者们言论支撑。从舆论角度分析,东窗事发之前,地方政府已经隐蔽起来了,只剩下房地产商以及他们的支持者在孤军奋战。房地产商、民众(购房者)、中央政府三方每天都在博弈,重重的压力下房地产商不让步是不可能了。

6月21日海南中海银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约见记者,坦诚公布了海口房地产成本底细。他认为,海口多数房地产项目毛利高达每平米1000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每平米2000多元。相对全国来说海南房地产并非火热,更何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各省大城市呢?房地产暴利是房地产每天在火热争论中。整天空喊是我国学者们的本性,大运动式、大规模式的中国学者批判的现象。比如学者们把比作“新三座大山”中的“两座大山(医疗、教育)”先放着,先讨论房地产,如果以后热讨另外“两座大山”后学者们再一起涌上。但是笔者感到不解的是:这种大规模式、大运动式讨论房地产,这么多学者天天分析房地产,竟然没有一个学者发现高校学生房地产的暴利现象。高校大学生是谁的“房奴”?怎么无人问津?讨论房地产的经济学家们干什么去了?

下面是对成都地区部分高校住宿收费分析:

成都部分高校住宿情况:

四川大学: 新住宿面积30~37平方米;新住宿人数4人/间;新住宿费用1200元/年。 电子科技大学:新住宿面积20~24平方米;新住宿人数4人/间;新住宿费用1200元/年。

成都理工大学:新住宿面积17~18平方米;新住宿人数6人/间;新住宿费用1100元/年。老宿舍面积18~20平方米; 老宿舍人数8人/间;老宿舍费用900元/年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新住宿面积20~24平方米;新住宿人数6人/间;新住宿费用1000元/年。老宿舍人数6人/间;老宿舍费用800元/年。

四川师范大学: 新住宿面积18~20平方米; 新住宿人数4人/间;新住宿费用1200元/年。

成都中医药大学::新住宿面积24~30平方米;       新住宿人数4人/间;新住宿费用1200元/年。老宿舍人数8人/间;老宿舍费用1000元/年。

西华大学:新住宿面积18~20平方米,新住宿人数4人/间; 新住宿费用1200元/年 。老宿舍面积24~30平方米;  老宿舍人数8人/间; 老宿舍费用900元/年。

上面数据分析分析,一般大学住宿每人每年每平方米交付住房价格为240~300元之间,有的更高。比如成都理工大学新生住宿达到366元/每米。 几乎所有大学住宿分等级,但老的、等级低的宿舍房产都没有折旧,实际租赁房价反而比新住宿高。老的、等级低的宿舍往往是穷人住的地方。按每人每平方米的价格算,老的、等级底的宿舍比新的宿舍价格高得多,这明显是一个极为不公平的现象。穷人应该得到帮助,应该得到优惠,但是穷人住等级低的宿舍实际支付却不是最低。

假设宿舍使用年限为50年(实际上超过此年数)。一般学校住宿不算折旧,不考虑利率影响,高校住宿价格不变(实际上是上涨)等因素。50年计算,住宿每平方米价值为12000~15000元/米,这仅仅是50年房价的理论价值。如果按照70年期限,再加上每栋住宿下面的零售店垄断收入,价值远远超过18000元/米。18000元/米的价格,对一般使用年限为70年的商品房而言是否太高呢?一般高校的学生住房价格实际上比上海市中心房价高。房产之窗新房监测系统显示上海2005年4月18~21日新房价格也只不过在6217~7000元/平方米,广州也只不过6000左右。相比18000元/平方米的高校房地产,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此外高校住宿费也每年递增,比如西华大学住宿,有A、B、C三个等级。A级条件最好,B级条件比C级多了一个阳台,C级环境最差。C级宿舍8个人住,空气流通特别差,环境潮湿。但按每人每年(按10个月算)每平方米付出的住宿租金甚至比A级还要高。此外,据了解03年开始C级宿舍从700元/年涨到900元/年。四川师范大学也类似上述情况。

天价住房为什么没人发现呢?因为天价的高校学生住房暴利是隐蔽的?一方面,很多人看来,高校与商品房开发商不同之处在于高校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单位,而商品房开发商是一个盈利目的的高利润企业。但实际上很多高校学生公寓都承包给外面开发商,或开发商与高校共同建筑公寓,共同分红。比如开发商愿意投资高校建筑大学城,高校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分期还款。开发商出钱建筑高校食堂,高校承诺在一定时期内给开发商经营饭堂。住宿费高、吃饭贵是毋庸置疑的。二方面,高校住房每年收入,学生类似住房贷款的分期付款形式。而并非只是一个学生付款,而是多个学生陆续付款。对每个学生来说,一间宿舍他至多支付4年(本科4年)款项,到他毕业后又接另外同学。看似乎离散的支付住房款项,实质是连续的,只是多人连续付款罢了。这确实存在很大隐蔽性,因为不是一个人付款,他的直觉很难察觉出暴利性。此外高校的隐蔽性获取暴利现象,我们很多时候以教育体制病态现象作为表现形式。比如很多学者从教育体制、上学难、教育产业化来讨论高校暴利与民众支付高学费负担。三方面,普遍认为高校住宿不同于商品房,高校住宿有环境管理、安全保障和服务等相关内容。未必见得,高校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何况进校时已经买保险了。为何高校还收如此多的隐性保护费呢?一般县城高中生不明白,高中的时候200块钱可以住一个学期甚至一年,但进高校就是上千,保护费越来越高。

高校、房地产商共同建筑房产,学生是房产的消费者,类似今天的“房奴”问题。高校权力自然垄断,住房垄断下,政府对教育各项收费监管很容易失灵,导致住宿费、学费抬高。住宿费、学费抬高必然由学生(人民)支付。

关于大学生校外租房的问题,教育部去年6月份下发了“禁租令”。然而2005年07月 23日重庆晨报:如果大学生坚持在校外租房,高校将不再强行干预,而是制订相关管理措施。记者昨日获悉,教育部在19日下发的高校学生住宿管理通知里提出,对于大学生校外租房不再禁止。

其实高校对大学生自由选择住宿除了担心学生安全外更多考虑高校经济利益。学生公寓、宿舍收入是一笔不小数目,高校当然不愿意学生自由选择住宿以至真金白银外流。

笔者认为引进市场化的前提是完善市场化规则的制度之下进行的,市场化规则必须在“科教兴国”的框架前提下设计。离开了“科教兴国”,市场规则也就没有发展意义了。市场规则不完善高校成为黑心资本家、学生成为被主宰的羔羊是必然的。谁来维持市场化规则?整天抱怨房地产天价的经济学家们跑哪去了?

几年来经济学家、社会学者们为天价房地产吵吵嚷嚷。竟然没人发现20000元/平方米甚至更高的“超天价”房产暴利,这个“超天价”现象并非特殊性,而是极普遍。

如此“超天价”的房产谁来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