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将和影子赛跑


—— 经济扭曲根源在汇率

山雨欲来风满楼,1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下跌了203个点,至7.9928,波动幅度达到0.25%,创下历史最大波幅。这预示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幅将扩大。此前8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二00六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适当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汇率作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作用。”解读中国人民银行报告不难发现,下一步央行将选择汇率的手段来调节国内资本过剩,经济过热的问题。

国内经济过热,中国今年仅上半年就完成了央行全年的信贷目标九成。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货币;提高贷款利率;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出台政策压制房地产;压制经济过热的手段央行基本都使出来了。而下一步全世界都应该知道央行要调整汇率让人民币升值了。至于加息,这显然会导致人民币更大的升值的压力,非治本之策。而央行在《二00六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曾提到:“加息减少了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国际热钱向我国的流入,为我国汇率改革赢得了时间。”显然在加息的效果上央行看的更明白。

国家海关总署公布7月顺差又创造新高,结合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无异在发布“关于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公高会”。央行有关汇率改革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三大原则,无疑又给投机人民币升值的世界游资最充裕的时间。当然如果央行除了让人民币升值还有妙招可走则另当别论。不过笔者相信当前根本手段还是在汇率问题上。

假如下一步央行选择的是让人民币小幅升值,那么无疑会有更多的游资参与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行列。人民币则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国内将面临更多的基础货币的投放,物价面临更大的上行风险,央行会采继续取回笼货币,提高存款准备金等政策紧缩银根。使汇率稳定的政策应该通过物价上涨进行市场调节,但央行宏观调控物价的结果就导致外资可以继续购买廉价的人民币资产,然后资等产价格上扬后继续获利。汇率稳定下持外资投机行为反过来又给人民币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显然人民币升值面临着和影子赛跑的问题,升值后仍然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升值面临和影子赛跑这一现象不单体现在汇市上,其实在中国股市上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五年来股市上证指数从最高点2245点跌落,一直跌到最低点998点,管理层试图通过下跌接轨的方式,实现股市合理定价机制的形成。但不幸的是尽管股市最高跌幅达56%,股指跌破了1000点,尽管1000点指数位置有股改平均10:3的含权,但股市下跌的脚步始终没有追上股市能合理定价的实际价值中枢。1000点位置还是要管理层政策托市。股市越下跌,投资者越失去信心,越要坚决离场,股市实际的价值中枢就相应下移的更快,这都是一个和影子赛跑的过程。股市下跌面临近一步的下跌要求,人民币升值面临进一步的升值压力。不同的是今天的汇率是一个上扬的过程,而股市下跌接轨则是一个下跌的过程。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确是存在的,不敢说今天的人民币就是被低估。就好象5.19行情后1600点仅仅是恢复性上涨一样,1600点的指数相比最高点2245点明显是有投资价值的,但事实是人工牛市崩溃后的05年6月6日,上证1000点的指数我们也一样见到过。

很多人把失衡归咎于中国人消费少,储蓄多。美国人储蓄少,消费多。其实这只是失衡的表现形式,不是问题的根源。汇率扭曲诱导人的行为扭曲。而汇率扭曲的根本原因在于汇率机制的制度缺陷。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固定汇率的缺陷。在固定汇率机制下,外资进入中国增加外汇储备,央行投放相应的基础货币。国内人民币增多,而国内商品并不增加,这必然导致物价上涨。这时只要有一笔足够多的热钱(外资),进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或者证券市场,就可撬动国内巨量银行资金的跟进,从而把股市或者楼市价格打起来。然后外资完全可以在高位出逃,再以固定的汇率换回美元从容获利,和所有固定汇率国家的遭至经济危机一样。而最终把风险留给中国。

在固定汇率机制下,一旦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时候,无论人民币升值与否都不影响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游资获利。比如外资本投资中国的房地产,要么赌人民币升值,要么赌房地产升值。无疑在固定汇率下人民币面临币值低估时,投机人民币升值就成了世界游资的“盛宴”。

固定汇率实际上是政府配置资产。比如“出口一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这一事实。只要政府调整一下汇率就会大为改观,人民币只要升值10%,整个交易中国换一架波音飞机就会少付出1000万件衬衫。显然固定汇率下的调节在于政府而非市场。外汇储备买多少美国国债,买多少美国飞机,买多少石油等都是政府在配置的,当占国家经济总量的一半的外汇储备要政府来配置的时候,那么整个市场的效率肯定要降低,结构必然会失衡。

中国的固定汇率是个缺陷,而发现人民币低估,呼吁世界游资赴“人民币升值盛宴”的首先是日本和美国。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主要是从2003年开始的。2002年末以来,日本官方及公众媒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在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之后,美国也加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队伍中来。

应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中国政府首先采取的是人民币不升值,但结果导致大量游资狂赌人民币升值。中国的汇改是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的,在此之前在03年以及04年中国出现了明显的物价上涨。特别是房地产、石油、钢铁等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

即使2005年中国央行进行了汇改,但从汇改至2006年7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一年累计仅仅升值3.8%,这个升值幅度往往还不够市场化汇率里几天的波幅大。可以说目前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从根本上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相反外汇储备倒是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倒是增长不少,截止今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9411.15亿美元,外汇储备额早已达世界第一。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早已经在国际游资的掌握之中,巨量的外汇储备置身于世界游资的虎视之下。固定汇率的弊端一样存在汇率基本稳定的目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上。

中国经济的问题根本就在于汇率,他直接关系着国家的货币政策。而解决汇率问题不在于升值贬值于否,而目前在汇率机制不改的前提下,对国内宏观调控,采取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货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都不治本之策。而如果在面对升值压力时采取小幅度的升值策略,则无疑是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和影子赛跑,小幅升值的速度始终是最不上影子的速度,升值后仍然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反之如果大幅升值,又可能面临人民币币值高估,资本外逃。汇率问题根本在于汇率机制的改革,宏观控制住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尽早形成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发现人民币的实际价值。避免人民币低估时贱卖人民币资产,高估时贱卖外汇储备(美元)。否则中国将重走日本经济危机的复辙。

首发于《权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