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环境是决定股价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交易环境是决定股价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说明:7月23日文”从7天功力2天泄去看悬崖边黑暗里的萤火虫?”的 ,显然二者对银行股会产生相反的走势)

通常说来,中国目前股票市场应该具有三个板块,从而形成了3种交易环境,它们分别为沪深A、沪深B和三板。
在这里并没有把中小板放进来,是因为它是深市获得发新股的一个借口。从本质上说它并没有脱离深市的交易规则,与深市同生死共患难,其涨跌幅也基本保持一致,还没有表现出什么特殊性。
这主要体现在股价高低的相对性上。
作为沪A和深A,经过一年多的大涨并在高位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大盘并没有像我们想象地那样出现崩盘,相反还表现得极其搞跌,尤其是大盘急跌后一旦企稳时涨停个股往往还比较多。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目前表现最好地个股来看,都是累计涨幅不大,基本面不太好,而市值不太大的个股居多。
它们涨起来比较容易,也容易导致跟风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个股具有累计跌幅巨大,而阶段涨幅不大等特征,加之榜样的力量而诱发了它们持续火爆的行情。
从近期股价涨上3元的宝石A来看,它的表现更是基于一种补涨行情所致,前期本人的关于从宝石A、B的差异性表现看A股炒家的病态特征。
事实上我的错误就是缺乏交易环境是影响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所造成的。
因为宝石虽然亏损,但它的股价应该与汇源通信、贤成实业等有一点净资产、但业绩亏损、流通盘不足1亿股的垃圾股相当,从而使该股在大盘企稳之际从2·31元大涨至3·12元,短线涨幅高达35·06%。
与此相对应地宝石B却从1·01港元涨至1·12港元,涨幅仅10·89%,但在周五却下跌至1·05元幅度达4·55%,而A股仅下跌至2·93元,幅度仅0·34%。
对于这种低更低、涨幅反而更小,但回落幅度却更大进一步表明了交易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A股目前这种垃圾股表现相对强势是基于股改尾声是这些垃圾股唱主角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未股改的垃圾股具有至少10:3的对价存在,加之这些垃圾股具有低价低市值概念,容易填满权所致。虽然宝石A已经股改但它相对于其它垃圾股而言却在前期不足2·5元之时有低沽的嫌疑,故而补涨至相同水准的价位。
作为它的B股为何表现存在如此大的落差,就是基于它所在的交易环境起了重要作用。
作为深B目前有4支仙股存在有它的合理性,前期中华B经过强势反弹至1港元,但最终回落至仙股行列。
因为东海B、中华B是2005年年末实现微利的两支仙股,但东海B却是从0·29港元持续涨至0·76港元,涨幅高达162%。
在如此大的涨幅情况下,如果从低点入场的场内主力拒绝继续上涨的话,该股肯定是无法继续拓展上涨空间的,因为新炒家不可能因为东海B2005年微利而从0·76港元起步翻番至1·5港元。
它的拒涨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盛润B、具有山东概念的中鲁B的上涨,而它俩是2005年年度亏损的概念股。与此同时也限制了像宝石B这种亏损股最终也可能变成ST的上涨空间?
作为东海B的这种不涨是有它的深刻道理的,因为三板有三支是来自深B 市场的,如金田B、大洋B和中洁B。
金田B目前收在0·024美元、大洋B收在0·026美元,分别为0·192元和0·208元。
显然它们的低价牵制了深B市场的仙股不可能继续高歌猛进,同时它们不涨也限制了三板B股的上涨,从而形成相互制约股价的上涨空间。
B股市场这种冷静表明了它们一方面无法享受到股改带来的盛宴,另一方面它们对股改而可能带来的重组预期(或称注资实现股改)而持怀疑态度。
其股价才表现如此低迷、如此高折价?或许它们认为对应的A股会有股改带来的生机,而对B股可能没有,要不A股表现热火朝天,而相应的B股表现差之千里。
当然,人们会说这是由于A股市场与B股市场的流动性造成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过去人们对大盘股认为对大资金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我们的联通在滞涨的概念下却创出历史新底2·23元,而且还跌穿净资产2·28元。
因此,形成这种股价的高低完全是炒家的一种炒作需要,是各自炒作环境的炒作必然性所决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