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法院欺侮僧侣 武威投资环境如此堪忧?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法院“故意错判”之怪事-------
                              
二00六年五月十八日,广东省南华禅寺僧人能如到报社反映,他出家前俗名叫毛应瑞,家乡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天梯山石窟圣地张义镇堡子村。为了贯彻中央“改革、发展、奔小康”的总精神,响应政府“发展抓项目”的政策,发展状大地方经济,他通过广东省叶剑英基金会,引资筹资建服装厂,期间,因山洪暴发造成自然灾害,相邻村民张兆庚借机顽诉财产损害赔偿案,法院受社会势力人情关系制约,判定和尚能如承担赔偿15000元的责任;他深感冤枉,就此上访,请求上级监督,责成纠正。


                                                               修    楼

反映人能如和尚经凉州区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办理了有关许可手续,并考虑到排水防洪,在修建时于2002年5月19日与堡子村八组协议约定了排洪沟防洪护坡的修砌及投入劳力、资金承担 、完成期限。反映人按约定向堡子村八组捐交修砌护坡款壹千元,在履行中堡子村八组违约,在洪水灾害发生时,对约定应当完成的排水沟防洪护坡修砌未动工。反映人将服装厂综合楼工程于2002年7月6日承包给甘肃定西陇铁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并派出监工代表。2003年7月13日山洪暴发时,承包工程施工仍在进行。服装厂综合楼的修建,无疑是一件大好喜事,他的建成投产,将会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子孙后代。

                                                              洪    水

2003年7月13日15时40分巨大的山洪暴发,漫过河沿,流进堡子村三、七、八组农户院落、农田、机关,使250亩农作物被淹,28户群众受灾。共造成经济损失48.2万元。相邻村民张兆庚的损失是洪水灾害造成的,是不可抗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与任何人无关。张兆庚遭灾后已得到政府发放的救灾补助款近一万元。


                                                             人   祸

能如和尚说,相邻村民张兆庚“红眼病、嫉妒心”、“见不得穷汉端绽碗”,借洪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凭其妹张兆莲是凉州区人事局副局长的社会关系,顽诉“财产损害赔偿案”,凉州区法院受制于张兆莲社会势力人情关系网,歪曲事实,将反映人派驻工地的监工代表误认为“施工负责人”,将负责承包施工的“甘肃定西陇铁工程公司施工中架设钢管架杆的行为”误认为反映人实施为由,错误的给反映人判定责任。武威市人民法院对(2006)凉民初字第20号民事判决做出了“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裁定,但再审后凉州区法院判定反映人赔偿损失仅减少了区区1000元,基本上是“维持原判”。这显然是将洪水无情淹没造成的损失,又因人祸加害于反映人,这种做法难道会站住脚吗?

                                                           请   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能如和尚说,根据这条法律规定,相邻村民张兆庚的财产损失是洪水自然灾害造成的,与任何人无关。反映人对判决错误认定的监工代表为“施工负责人”、“架设钢管架杆的行为不属反映人实施”、“堡子村八组违反约定,不按时修砌防洪护坡”等事实辩解,抛弃不理,显然是造成错误判决铸成的根源。反映人目前除充分利用法律付与的上诉权进行抗辩外,特书写反映材料 ,向上级权力机关反映,请求进行监督,责成纠正错误判决,还客观事实的公正面貌,维护法律尊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 作者:《兰州晚报》社记者  窦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