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即是色:
房地产价值感营销
●印滢
从事房地产营销策划以来,一些问题越来越深地困惑着我。
凭什么期房比现房卖得好?
为什么一路之隔的楼盘,一边卖六千,一边却卖八千?
凭什么地段不如别人的万科楼盘要卖的比别人的贵?
主题地产为什么会受到更多人追捧?
人们为什么会追涨?
超越产品本身的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
这些看似非理性的行为,背后有什么东西在左右?
如果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在左右,而支撑价值的元素,其技术、材料、土地、人工等成本却不一定与售价成正比。如果是操盘技术在左右,而技术的复制与模仿,却从来都不是难事。
如果不是产品的价值本身,不是技术手段,还有什么?
房地产营销的核心密码究竟是什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有一次,我在研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时,这句禅语突然让我激动不已:如果将有形的产品视为“色”,把产品带给人的价值感视为“空”的话,“色”,这个可以被眼耳鼻舌身感知的器,就是产品本身,被视为空。而“空”,则是产品给予人的价值感,非产品本身,被视为色。
我为得到这种启发而激动,而后在阅读大量的营销书籍,这种答案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营销学的创始人之一莱维特就表达了一种极端的主张:“没有商品这种东西”,因为客户真正购买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用处。《新概念营销》的作者黑曼也有相似的主张:“你其实不是在买肉眼可见,随手可摸的产品本身,而是在买一种预期。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买主,都是期货交易者,会产生希望满足某种特定需求的预期。”其实这种特定需求的预期,之于房地产,就是购房者对未来生活品质所产生的联想,如果他是投资者,则更注重升值的预期。这种联想就产生了楼盘的价值感。
空即是色,原来“价值感”才是主导楼盘价格的终极密码。
接下来,一个问题又随之产生:是什么东西最能让人对社区生活产生品质联想?
回答这个问题前,可以首先回顾一下自己的恋爱经历,因为卖房就像谈恋爱。正如你真的爱一个女人,千万不要以为你只是在爱她的170的个头和三围,你可能是“迷”上了她的气质。气质是什么?气质就是这个人身上所独有的个性或韵味,是思想、内涵、休养在其身上的自然流露。
而楼盘的气质是什么?
是楼盘概念!对于楼盘的概念,它其实是集合或引导了群体价值取向。这是特定群体,共同产生的特定需求预期。这种特定的预期,集合在一起,就形成公众“幻象”,或者是一种信仰。幻象具有对精神的驾驭能力,因此,当一个楼盘拥有了公众幻象,它就有了超越价值本身的基础。因此,当奥林匹克花园,以一种集体需求出现时,就会产生追捧。
其实任何楼盘都有其特定的概念存在,无论是你是否赋予了它文字的上的东西。但有一点,明确的信仰更具精神诱导力。
而楼盘概念又是依靠什么来传达的?
是楼盘的细节符号!
就像一个人的气质,是她的明确的主张、她的举手投足、她的着装,甚至是她身上的气息,或者仅仅是你梦中的意象传达了这种气质。是这些细节符号。
因此,一个楼盘,是由其所崇尚的生活观、与其相匹配的社区服务、外立面、景观、标识、宣传品等这些元素来传达或展示其概念,对其期房,更多的依靠售楼处的装点、售楼人员的着装等视觉视别系统来传达和展示。
为什么是细节符号?一种质地、款式都很相近的衣服,仅仅因为它的纽扣不同,或者一个细节的点缀,有的卖几十元钱,有的数百元,有的则上千元。一个商品的形象价值常常决定于这些符号细节。
这些符号,因其生动,其价值联想远远超越了材料本身,所以其中的钢筋混凝土,远不比一个门栓更能让人兴奋。谈恋爱就靠的是这些细节,你被这些细节符号彻底征服了,就会非她不娶,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楼盘概念和细节符号,又互为色空关系,其传达的意象必定是统一的,互为支撑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构成楼盘的各个元素,势必诱导人们产生价值联想;而价值联想又必须通过有形的符号和服务来实现。正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由此可以看出,楼盘的概念其实由两个层面来反映,一个是硬性的符号,一个是软性的服务。
这些细节符号,为什么也会产生“品质联想”。这与人的天性有关,观察儿童行为,就会发现人都有被关爱(受尊重)的天性。精细化的社区服务,即可让人对社区生活产生安全感、归属感等联想。
其次,人们还还具有赏玩和好奇的天性,这种行为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通过细节符号,同样可以联想整个社区的品质或生活方式。只是人们在温饱问题成为首要问题时,有些行为被压抑了。在温饱问题不再成为首要生活问题时,这种天性被重新唤醒,其符号价值变得越来越突出。
因而,越是成功的人士,就越追求高品质生活。社区的形象价值,越容易被这一群体认可、接受,社区形象就有可能最终形成拥有巨大附加值的市场品牌。
其中,被关爱(受尊重),是人一生中最为依赖的东西,因此,当社区服务作为某种符号、某种形象被消费时,就会成为楼盘价值感最有力的体现形式,尽管在交易之初,服务仅是一种承诺。所以,我们就不会再奇怪,当万科把服务作为楼盘的“最后一道防线”去经营时,楼盘的售价就会比别人家的高。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佛教禅语就成为房地产价值感营销的理论基础。“空即是色”,也恰恰解析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行为”。
2006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