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17日,湖北40多万考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武汉多个考点舞弊行为肆无忌惮。其中隐形耳机直径只有3毫米,一名学生试戴时,耳机不慎滑进耳道致鼓膜穿孔;武科大中南分校一名考生两耳内的耳机无法取出,最后到医院做手术取出;一名学生作弊时,藏在腹部的对讲机电路板突然爆炸,腹部上炸出一个血窟窿。(6月19日《成都晚报》)
应考大学英语四、六级作弊,“弊”到一部对讲机将腹部炸出一个血窟窿。恕我寡闻,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矣!诚然,我们的社会需要诚信基础的构建,大学生更不能例外,并应首当其冲成为诚信构建的急先锋。但是,在“应试指挥棒”面前,一年复一年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应考作弊丑闻早非个案了。
这几年公众与专家学者们呼吁停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呼声可谓如潮,清华大学教英语的教授甚至将这类考试直斥为“对学生的摧残”,然而这类考试仍然热度难消。其内因不外乎因为权力不在公众的一方,操纵着应试指挥棒的一方可以继续着这种怪况的向前迈进。
毋庸讳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20多年前设立后不久就悄然变质,所谓“数字化生存”——一些当局者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特别看重四、六级通过率。最为关键的是,四、六级考试早就成为一条考试经济链,在这链条上啖吃的人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群落。2005年9月,审计长李金华就曾铁青着脸称,2003年至2004年,教育部一些所属单位未经批准自行收费1.54亿元,其中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向各地主考单位归集英语四、六级考试费1.4亿元!
病灶就是“考试经济”。把考试当产业,可谓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教育产业、学位产业、考试产业……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苟利钞票可以无所忌惮,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什么样的考生都可以被一步步地逼到忘掉起码的诚信的地步。如今,从人才培养到干部选拔制度,无一不与英语考试挂钩,不管你是搞中医、古汉语研究的,还是做中文教师、企管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实况,只要你晋职、评职称、考研、攻博。如果你不幸厌倦英语,那么,回报你的只有两个冰冷的汉字:没门!
仿佛英语已成公民人生轨迹提升的敲门砖。一个纵有专业水平的人,因不会考英语,最终就不可能成为人才。也许教育主管者们会找出不少理由为此道白,诸如扩大开放、学习外国文化成果等。但是,世界科技成果是“核”,达意成果的语言是“皮”。将母语冷到一旁,让数亿国人对英语摇旗甚至“膜拜”,此番景况不该是国人愿意看到的吧?
我们将目光投向日本,其经济和科技创新水平在当今世界是不容置疑的。他们的科技水平之高越的根基是国人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素养是源于长期的培养和酿就,而非一种发狂般的工具式的语言学习之功。因没有“层层英语设障”,在日本学习英语的人并不多,不少的学科带头人也不懂英语。但只要翻译人员的“工具”存在,这丝毫不会妨碍科研者放眼世界科技潮流的顺利进行。
在武汉这名英语考生腹部的伤口上还滴着血的时候,在中国公民为这样的惊天之爆感到无比震惊之际,但愿这样的爆炸能成为我们社会科学精神的苏醒,能成为那些背离科学、寄生于铜臭上的“邪气们”的最后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