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国家食品药监局日前发出通知,责成黑龙江省食品药监管局依法对齐二药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目前,黑龙江已作出拟吊销齐二药《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决定。据悉,广州共有64名病人注射过这种假药,到目前为止,已有5人救治无效死亡。18日,齐二药又被检测出4种假药。(5月21日《新京报》)
病人进院治病,反因假药失命,这样的代价是惨痛的。纵观“齐二药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反应和措施可谓迅速,但我们能轻易看出,齐二药内幕被一层层撕开,并非来自于药品监管体系上的一个个“链头”的主动揭穿。在败露事件真相的过程中,看不到监管者应有的积极出击的身影,而是在广东11名患者的肉体遭到严重不良反应和5名公民惨遭遇厄运后,才看到了这一群事后跟进的影子。
显然,这是一群“马后炮”式的灾后灭火的身影,是以众多患者“以身试药”付出生命代价之后,才震醒相关监守者的麻痹神经;这一道道原本可以拒假药于门外的关口都集体“失声”所酿就的惨剧。这如同国家药监局4月30日叫停的注射隆胸材料奥美定一样。该产品在1999年5月17日获准临床使用,7年来,据保守估计有30万人“以胸试痛”;投诉和不良反映的报告可谓此起彼伏。然而,奥美定却能一路“过关斩将”,面对一叠3年里有183份不良反应的报告气定神闲。
再者,我们拿啥去相信这个“国药准字”的权威?齐二药生产的120多种注射液都已通过国家检验,产品均系“国药准字”;它并非小作坊,而是通过GMP认证的大型正规企业,即便它一年前已从国营转制为私营。可见,他们的产品更是劣药。劣药“假”国药准字之外衣,行“丧极天良”之实。百姓非制药专家,他们对一种新药的信任和尊重,往往看的就是这几个烫金的字眼。
我们不禁要问:这几个“合格”假药究竟是怎么一路闯关的?辅料进货的把关是谁负责的?药品出厂检验为啥能过关?企业质检和行政管理者有没有能力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医药公司和药监局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是怎样的监守职责?广东公开招标是如何将真药挤下台面,让假药登堂入室的……
于此,笔者很容易想到上世纪80年代发生过的著名的福建“晋江假药”事件。当时,别说晋江的商品没人买,就连晋江人出门住旅馆都困难,可那只不过是当地一些农民专业户把白木耳和白糖加工成“感冒咳嗽冲剂”骗点小钱花花,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危害。20多年过去了,“晋江假药”这样的举国震惊的“究责之痛”还会出现吗?
显然,牵涉百姓进嘴的食品和药品,只要涉假,不管其伤害程度如何,问责跟进的步伐怎么放大都一点不过分。公众期待的是,尽快揪出所有的害群之马,公开齐二药假药事件的各环节监管体系的缺失内幕和代价,尽快补缺,以杜绝齐二药事件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