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营销组织的内部管理
许青安
一、问题的提出
新营销组织往往会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线销售人员身上,将销售结果往往简单地归结为一线销售人员的懒和笨。。。。。。沿着这个思路下去很难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组织领导人应该树立的营销观念
1. 营销的基本观念,组织领导人理解“营销”这二字含义的不多,认为:“营销”比“销售”(Selling)、“促销”(Promotion)时毳,实际上这三者是一回事。
菲利浦、科特勒认为营销的核心是认为销售的核心是认识顾客、创造顾客价值,而“销售”、“促销”是商品短缺、市场垄断情况下的以产品为核心的观念,这三者有天壤之别,但在实践中,我们组织领导人往往只想推销,很少从营销观念出发去思考“我的销售如何满足客户需求的?”。
2.掌握影响营销的主要因素,我们很多领导人把员工的主观作为影响营销的主要因素,以为只要“威逼利诱”“打气加压”就可以提高销售成绩,影响营销的主要因素以前说4P(价格、产品、渠道、促销),现在说4C(需求、成本、消费者便利、沟通),这八者(价格、产品、渠道、促销、消费品、需求、成本、消费者便利、沟通)是影响销售成绩的主要因素,面对销售成绩不佳,应该先从这八个方面开始进行分析。
思路决定出路,新营销思想带给我们分析思维的不同,工作思路也会不同。从分析销售单因素的思维向全要素的转变。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新组织老思路的销售组织改变为真正的营销组织。
同时,从零散的拍脑袋创意走向整合营销(IMC),以产品为中心的推销向品牌为中心的营销转变。
3.现代营销的重要观念——全员营销
全员营销的逻辑起点是“顾客满意”(即CS Customs Satisfaction),也就是满意度的倒推思维:顾客满意←→市场一线人员满意←→技术支持人员满意←→管理层满意。
如果说现代营销观念“顾客满意”,那么在这个满意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都应该是满意的,也就是说,现代营销的整合、系统论观点要求全员营销,销售结果是4P、4C、全员营销诸多因素影响而成的。
全员营销,包括营销因素的整合和营销主体的整合。
营销因素的整合指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C等营销因素的正确定位和整合,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企业营销竞争力,否则就会造成“张飞买豆腐人硬货软”;
营销主体的整合指公司应以营销为中心,生产、采购、人力资源、研发、技术等部门共同参与制订营销活动的分析、支援、配合,从其管理角度来看,其它部门是围绕营销的要求进行工作进行“内部营销”。
全员营销也就是内部营销,这是一个管理问题,而在实践中常常被误作为经营问题,甚至是原始的经营问题。
应该说,领导人营销观念的正确才会有正确的战略营销,而“全员营销”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销售领导人正确的营销观念、正确的战略营销方案,才可能使新营销组织走上良性循环,而不是观念错误导致战略错误,战略错误导致战略执行的坚定性失去,士气低落失去斗志,业绩无法提升。
管理思路上,从混乱不清的管理向计划(P)、执行(D)、控制(C)、反馈再行动(A)循环进步,再向组织变革和目标管理的转变。
三、从人力资源(HR)管理角度来看内部营销
1.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去看销售组织,组织设计、责权利的清晰对等、岗位说明书等这些工作在很多新营销组织中是一片空白或抽象、不可操作,使工作效果不可测量,不能为员工绩效考核提供一个有说服力的平台,这样一来员工激励、约束就无从谈起。
销售组织设计犹如排兵布阵,是直线式组织,矩阵式组织,还是直线职能式组织,都会影响全员营销的配合和效率,如西安扬森采用十字矩阵式,即产品经理管纵,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经理,市场经理者管横、管区域,十字交叉,使知识营销成为可能。
2.销售人员是营销调研,策划、执行的载体,是形成销售策划力、决策力、执行力的基础,员工的培训不可或缺。
3.流程再造,我们可以画出我们销售组织每件工作的流程吗?可以说很多新销售组织是画不清楚,画不出来的,每件事请示,每件事凭领导心情,今天这么做明天那么做,完全没有“流程意识”,实际上“流程”就是“法治”中的“程序法”!按照法律理论的法理说法,没有“程序法”,那么企业“法治”的实施是很难保证的。
下面是一个技术销售组织涉及到客户拜访的流程
培训 人力部、技术部 公司介绍 产品介绍 销售政策 公司办公室、市场部 客户资料收集 市场部 客户情况分析 策划部门、调研部门等各部门 客户拜访需求确认 市场部、技术部 客户解决方案 公司技术支持 客户再拜访 公司高层给客户承诺
从上面这拜访流程可以看到公司各个部门都在影响客户拜访的质量,提高客户拜访签单率,犹如美国实施“精确打击”一样,需要销售组织的战略能力、情报收集能力、情报分析能力、软硬件设备的协同能力等等,缺一不可,不能形成流程的“瓶颈”,那么就可以“精确制导”了。
而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
(1)无“流程”或“流程”朝令夕改,没有上升到公司法制层面。
(2)流程问题缺乏,就造成的推诿扯皮往往演变成人事矛盾和内耗,而领导人在这个时候往往看见人事矛盾而忽视了其背后的流程问题,错误、低效率的流程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4.心理学上讲,心理相同才会产生相容性,一般新组织磨合期都存在一个”情感强迫”期,如果在管理上僵化的体制,浓厚的官僚主义,漠视员工的心理需要,使员工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势必会使士气不高影响工作,新组织的凝聚力无法形成。
四、从信息与知识的管理来看内部营销
信息沟通、知识共享,是一个销售组织进行知识管理所必需的,那么,一个销售组织必须有畅通的信息流,基于全面的信息,正确知识下的决策,才会是正确的决策。
在新销售组织往往存在信息不全面、知识不正确的问题,有的销售方案中“推销”观念贯穿其中,市场分析中运用知识不正确,挂一漏万,得出操作性不强或者无法操作的策划方案,所谓“望山跑死马”,很多方案从一开始就造成销售的失败。
很多销售组织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然而我们在对2461家企业调查中,知道CRM企业的只有220家,仅占8.33%,不知道的占91.67%。并没有意识到CRM是一种以技术为依托的管理思想、全新的营销管理手段和方式。
CRM可以分为三个层:即面向企业业务应用的管理标准,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综合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面问客户技术、图像技术、网络通讯等信息产品成果,是整合了管理思想、管理流程、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
五、内部营销的实施
1.领导人通过培训,使全员掌握正确的营销观念,运用STP战略,即细分市场(Segmenting),选择目标市场(Targeting)和产品定位(Positioning);
细分市场 市场定位 选择目标市场
这三者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市场细分的根据是消费者的异质性和同质性,从地理、人口、心理、行为、生理等变量,去划出一个异质人群,市场细分的准确,为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建立正确的平台,波特五种力量是选择目标市场细分的常用工具,通过波特模型的评价,我们选择目标市场可以有五种选择:(1)单一市场集中;(2)选择专业化;(3)产品专业化;(4)市场专业化;(5)全面进入;
市场细分的错误导致“选择目标市场”的错误,当然,也必然造成“定位”错误,比如说将自己的“市场追随者”角色定位到“市场挑战者”角度,完全不顾品牌历史,自身条件就势必在“选择目标市场”时采用“全面进入”策略,造成资源无法集中整合,产生销售提升。
2.按照CS满足度倒推的观念,下一级为上一级的“客户”,实施“上一级客户”工作管理,可以用“员工满意度调查”和流程分析技术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
3.运用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员工行为学的观念来进行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制定“岗位说明书”实施有效的员工绩效考核。
4.流程再造:评估与设计流程(人、财、物、产、供、销等),目的是缩短内部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销售业绩。
5.绩效考核的量化测算,设计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降低成本,提高拜访成功率。
六、新营销组织内部管理第二阶段的实施工具—————6 Sigma
|
七、小结
新营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一要观念对头,尤其是组织领导人;二要有全要素的思维来分析销售、策划和进行营销组织;三要有人力资源和组织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四要有科学的管理分析和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