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始的用人之道


  初创小企业的用人之道

  一切事业,以善用人为第一要务。初创小企业也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世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的法则。初创小企业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用人之道。

  初创小企业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初创,二是小。因为初创,所以没有行业经验,没有固定的客户群体,没有成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风雨飘摇,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因为小,所以注定老板要身兼数职冲锋陷阵,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充裕的资金,不能为职员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充份的发展空间。

  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用人可以拆解为选人,用人,留人和育人。清风尝试结合初创小企业的特点和自身经验,和大家一起逐一讨论。

  选人,就是根据企业的需要选拔合适的人员进入公司。

  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员。打个比方,你兜里揣着钱去买一辆汽车。你要确定自己买这部车子是用来做什么的,是货运还是客运;是商用还是家用;是代步还是炫耀。用途不同,当然选择的目标不同。

  除了从用途出发,还要摸摸自己口袋里银子的重量。夏利能代步,法拉利也能代步,同样用途的车子,价格相差悬殊。要考虑性价比,在性能与价格间寻找平衡。

  抛开专业素养不论,人大概可以分为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有才无德和无才无德四种。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人会在这四种状态间转化。比如刘彻,甫一继位应该算得上德才兼备的,老了老了昏庸暴戾,转化成无德无才了。

  初创小企业,想找到有德有才的人加入自己的队伍绝非易事。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出现,一要记得你不是在买一部汽车,你是在组建一个车队,可以把优势资源集中到一部车子上来。二是一定要记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舍得给予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的待遇和超出常人的礼遇。他的才德会给你这台功率尚小的发动机加个“T”的。没有诸葛亮,估计刘备哥仨该回张飞的庄子里继续吃桃喝酒去了吧。

  有德有才的人凤毛麟角,初创小企业更多招到的是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的两类人。要把口袋里有限的资金在这三类人中做合理的分配。

  其次要通过合适的途径来寻找符合自己条件的人员。选人的途径无非人才市场,猎头公司,广告招聘,故交好友,亲朋推荐几个渠道。

  故交好友,包括自己家人,是大家创业初期考虑最多的选人渠道。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创业初期企业没有什么吸引力,又经不得半点的波折,选有感情基础信任基础的故交好友和家人初期会很省心。反面就是要记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掺杂了利益,亲情和友情很难纯粹,很容易受伤。一旦选择,要想好将来妥善的退出途径。免得生意做不成,连家人和朋友也一起做不成。

  亲朋推荐。则要记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推荐的人有情有义,有操守有素质,做事认真踏实,诚实守信,那么他推荐的人可以重点考虑。推荐人无情无义,素质低下,浮躁虚华,说话办事即没准又没分寸,我们时间宝贵,他推荐的人可以少劳神。另外有的人怕日后管理麻烦,惩处辞退都会伤了朋友的面子,不敢用亲朋推荐的人。这大可不必,举贤不避亲,应该为贤是举。这年头,人才最难得,没必要自断门路。可以把话说在前头,“进公司可以有面子,进入后肯定一视同仁,没有亲疏远近”。这是个做人做事都难的时代,丑化说在了前头,该扫地出门的,人家一般也都能理解。

  在选人的环节,还要设置防火墙,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试用。演员可以包装,求职者更会包装。是不是千里马,仅凭一面之缘,看看牙口是不能下判断的,要拉出来溜溜。什么是德才兼备,什么是有德无才,什么又是有才无德,要在实际工作中看。新员工进入企业了,要多交待工作,多试,有时甚至可以做局。我有一个老板朋友,他一次新招聘来一名采购人员,就给新员工一千一百块钱,告诉他这是一千块,让他到某个店里买某样东东。员工去了,那个店的老板告诉这个员工他要买的东东标价900,行业贯例,要给采购者300的回扣。然后看这个员工回来怎么报账交钱。等等,不一而足,可以结合自己要考察该员工哪一方面的品质,有创造性的进行,呵呵。

  有很多时候,辨别人是一个很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不是一两次小考验就能了解的。但是,我自己的经验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直觉。一旦发现某个人不行,不适合企业的整体要求,要马上辞退,不要犹豫,不给过多的实验机会。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对于一个初创小企业,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是一次致命的打击。给他练手的机会是要付出成本的,包括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些成本是一个初创小企业无法承受的。辞退他,哪怕没有合适的人选自己先顶上去。

  初创小企业,生存是第一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