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老女人的理由


喜欢老女人的理由

叶行昆

 

 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姑娘十八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而西洋人则说:“有三样东西越老越好:烟斗、美酒和女人。”中西方人士对女人之老的价值判断竟然有如此的天壤之别,真有点不可思议了,当然也不由得不发人深省了。这里姑且不谈烟斗或美酒,因为那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这里只想拿老女人说事。

 当你登上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班机时,笑脸相迎的不是天生丽质的窈窕淑女,或是沉鱼落雁的空姐,而是两鬓斑白,挂着老化眼镜的空婆。初次见面,有眼无珠,颇感不大习惯;莫非那里的小姐们都到…….去了?难道只有老太太们才能在银燕上驰骋?也真的太难为她们了。然而,当你在飞行旅途过程中享受到了那种无微不至,乃至体贴入微的服务时,你才会感受到什么叫女人味,什么叫优质服务。如果有婴儿哭闹,只要她们一哄二抱,顿时破涕为笑,或者乖乖入睡。如果你打个盹儿醒来,一杯热咖啡,或者一小碗方便面一定恭候在你的小餐板前。这种温馨在国内航班上如花似玉般空姐身上是难以感受到的。在空姐扎堆的航空器里,当你不需要服务的时候,芳香扑鼻;而当你需要服务的时候,粉黛难觅。但是,在空婆上岗的舱位间,当你需要服务的时候,不招即来;而当不需要服务的时候,无影无踪。有了这样的老女人为你服务,那才叫享受优质服务呢。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谁能不说女人越老越好呢?有这样的老女人真好,实在是好!

 试想,在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各种各样的精致沙龙里,如果缺少了那些不计其数的半徐老娘们,真不知道欧洲的文艺复兴该怎么样复兴了。没有了那些老女人的精心策划的种种活动,那来什么文艺复兴运动呢?更别谈什么浪漫主义运动,启蒙运动了。没有了老女人们的那些活动,估计西方社会什么也动不起来的。这或许是西洋老女人的魅力所在吧。

至今,我还在脑海里依稀浮现出当年那一出出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位名叫德·瓦朗夫人的妩媚贵妇是如何地接济卢梭,即便在俩人同居的近十个年头里,卢梭还是亲切地喊她为“妈妈”(maman)。还有那乔治·桑夫人一往情深地倾心于肖邦,给他带来了无限的乐感;有一座雕塑迄今还矗立在巴黎的街头。更有那梅克夫人的慷慨解囊,使柴可夫斯基度过了最为拮据的岁月。据说,蒙娜-丽莎是位银行家的妻子,是她那“魅惑的微笑”或“邪气的微笑”使得达-芬奇更加的永垂不朽;而她也伴随着那永垂不朽的画像得以流芳百世,成了永远的《蒙娜-丽莎》。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诸如此类的千姿百态的老女人,恐怕是没有理由不讨人们喜欢的。

如果你要在巴黎的咖啡馆里泡“小妞”,或者是要“三陪”;那一定会被人嗤之以鼻的;如果真的要泡女人的话,那就一定要泡“婆娘”;当然不是那种穿着长裙,裹着臭脚布的臭婆娘。英文里把“小妞”称为“miss”,而把“婆娘”呼成“lady”。按照中国人的惯例,上了年纪的女人便是婆娘了,但是,我们的有一把年纪的女人是绝对不大爱听这种称呼的;即便再老,也说自己是个小女人:我心依旧,小鸟依人。所以,我们在翻译“Lady first”时,一定是“女士优先”而决不能译成“婆娘优先”;所以钱钟书先生说翻译是一门“化”的艺术,“化境”是翻译的最高境界;而我以为,“女士优先”这个译词是能到达这个境界的。但在英文里,女士和婆娘似乎没有很严格的区别,而“小妞”(miss)与“婆娘”(lady)倒是不大好随便乱叫的;就像我们不能随便把小姑娘叫成中国式的“小姐”一样。不过,在西方世界里,反正上了年纪的女人不是“lady”就是“madam”。倘若你有幸能在夜深人静之际,泡上一位风韵犹存的“婆娘”的话,你能与她相对而坐,窃窃私语,侃侃而谈的话;当你嗅闻着卡布基诺的謦香,聆听着“致爱丽斯”的悠扬;那么你一定会沉浸在那闭月羞花,美人迟暮,乃至一见倾心,相见恨晚的烛光阑珊之中。嫣然一笑,会心一瞥;一种美,一种雅;必定会油然而生。那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优美,那是一种轻描淡写的典雅;那是一首回味无穷的烛光曲,因为她能给你感受到一种男人应有的尊严(gentlemanlike dignity)的存在。如果彼此聊得尽兴,而且意犹未尽;那末,她不仅不会要你买单,还会用那咏叹调般的嗓音悄悄地向你道一声:“晚安,明天见!”(Good night! See you tomorrow.)有了这样的老女人作陪,这才算是一种吧文化了呢;而这种吧文化在当代中国恐怕是踏破铁鞋而无从寻觅的。俗话说,夜上海,梦巴黎;而巴黎之梦,只有当你领略到了那种老女人的风姿或风韵,那才能美梦成真呢。

我曾陪同过一位上司(绝对是如雷贯耳的中国式大男人)参观卢佛宫,当他看到众多游客围着“断臂维纳斯”拍照时,大为诧异地说:“这在上海的马路边不是到处都有吗?干吗要跑到这儿来抢着拍照呢?”我赶紧应声答到:“说的也是!我们虚此一行了。”在出宫的路上,此公便急不可耐地要找方便之所;而当看到某所的门牌上写着:“付费$2…”时便大呼:“不值,不值!!”拼命发扬了一不怕憋,二不怕死的革命传统精神,而足足憋了长达半个多小时,连奔带跳,冲刺般地赶到了我们下塌的住所,这才狠狠地打开了所有的方便之门。方便完毕,脸色苍白,气喘嘘嘘地冲着我说:“快,快,快把麝香保心丸给我拿过来!”当时我想,这样的中国式大男人大概是不会去那种咖啡馆泡那什么西洋“婆娘”的吧。有中国式的男人才会有中国式的女人,而中国式的大男人是不会喜欢西洋式的老女人的。这便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了”,或者说,有什么样的男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女人的理由。
 
再说那“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想必那温莎夫人也决不会是妙龄少女,或者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什么的,据说还是个黑寡妇呢。为了那么一个老大不小的女人,这个乔治几世居然连江山都不要了;这是怎么说的呢?包个“二奶、三奶,或酸奶”什么的,难道就不行吗?或许我等凡夫俗子是无法以小人之心度那公爵之腹的。而那卡米拉与查尔斯长达三十五年之久的马拉松似的恋情,终使有情人成了眷属。如此这般的耐磨、耐老的老女人,年轻貌美的戴安娜王妃岂能是其竞争对手? 据说,某个深夜英国女王收工回家,在门口敲门;其老公问:“是谁呀?”“是我,是女王回来了。”“这么晚了,你去王宫吧。”门没有开。过了片刻,女王又敲门。又问;“是谁呀?”“是你老婆回家了。”门便打开了。风情万种的老女人胜出水淋淋的绝代佳人,这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倒是屡见不鲜,数不胜数的。

走笔至此,我不禁在想,何以中国的女人一到四十就成了豆腐渣,而西洋女人却是老而弥鲜,百看不厌的玫瑰花呢?面对着芳香袭人,绚丽动人的玫瑰花,尽管时而有点带刺;难道你会无动于衷而不怦然心动吗?这样玫瑰花般的,韵味十足的老女人,你有理由不喜欢吗?难怪人家洋鬼子要说:“女人越老越好!”

 

2006/4/13

修改于沪上“面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