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华夏时报》刊发了笔者的评论《地铁月票改革应当惠及全体市民》,文中指出本次地铁月票微调既没有过分地触动月票持有者的机会利益,又不愿意将月票范围扩大到所有乘客,这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使用上的不平等。
同天的《华夏时报》上恰巧有这样一条新闻,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某负责人表示,置换后的地铁月票IC卡原则上将不能再办理过户,目前全市地铁纸质月票共发行21万张。由这条新闻中的信息,我们不妨做一下分析。
地铁月票IC卡“不扩大发行范围”,同时又强调了“原则上不再办理过户”,这是否意味着地铁公司想通过这些措施让月票在北京地铁的历史上自动消失呢?尽管地铁公司的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其中的倾向性是值得我们如此考虑的。再者,所谓的“原则上”是一个怎样的把握尺度,地铁公司也应该有个明确的表态。
与此相关的,我们不妨来算一下地铁月票的经济帐。经过调整的地铁月票是60元/月,可使用140次;按地铁公司的说法,“地铁纸质月票共发行21万张”。如果每张月票被有效的、完全的使用,即21万人使用,每月都用140次,那地铁公司每月要为月票使用者7560万元(210,000×140×3-210,000×60)的乘坐费用埋单。
现实的情况肯定不是如此,因为有一部分月票可能在使用中被持有者放弃了、还有一部分月票被如今炒得火热的“黑市”所把持,等等。如果按目前月票有效使用保有量为10万、每月30天每天2次使用来计算,那地铁公司每月也要为月票使用者1200万元(100,000×30×2×3-100,000×60)的乘坐费用埋单。
这也是一个粗略的统计而已。无论是7560万,还是1200万,通过这笔帐,我们可以看到月票使用给地铁运营带来的成本是显而易见的。而由此看来,相对于北京高达1500多万的常住人口来说,这么巨大的耗费被十几万的少数人所占有享受,更体现了当前地铁月票制度的不合理性,这样的做法比“内部福利”更让人质疑不公。地铁公司应该给想办月票而又办不成月票、或那些从“黑市”高价购买底票的乘客一个说法;采用惠及全体市民的更合理的计费方式或月票制度,也理所当然的是地铁月票改革的当务之急。试想,即便是全部取消月票,地铁公司将这笔巨大的费用运用到地铁设施的改善上,那也肯定会给地铁运营带来令人欣慰的效果,而且这效果是惠及全民的。
其实,由于快速、便捷的特点,地铁已经成为市民工作、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并且成为了一部分市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每天上下班爆满的地铁客流就是最好的明证,而这些乘客大多是没有月票的。可以预料的是,在惠及全体市民的前提下,地铁月票改革时相应地提高费用,地铁的客流、收益也并不会因此而大幅减少,况且公共交通事业也需要让利于民。作为城市公交系统一部分的地铁融入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它需要而且必须在使用上给予全体市民平等的待遇。
再论地铁月票改革当惠及全体市民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