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


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著作很多,但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则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中,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指出以往传统经济学中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供给本身创造需求这一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他说,这只适合于特殊情况,而通常情况下则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而他自称他的就业理论才是一般理论,即通论,既可解释充分就业的情况,也可解释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之所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既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变动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因而他更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通论》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映。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此后,凯恩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定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所以,某些经济学家将从《通论》出版开始直到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称作“凯恩斯时代”。
    《通论》一书不仅在历史上对西方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它的理论和政策观点今天仍在发生作用。因此,研究《通论》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