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
中国传统文化到悉尼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05/3澳洲悉尼大学 档名:52-121-09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做家事对一个孩子的心境、还有处事的态度有很深远的影响,包含身体会比较健康。再来,有付出才可以体会付出者的辛劳,所以“习劳知感恩”。再来,他也会从小比较勤快,养成习惯,勤劳是治家、致富的根本,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意志力的磨炼都是在做事过程当中,点滴锤炼出来,所以多做事意志力就会跟着提升。我们自己回想一下,你的意志力在哪一些情况之下磨炼出来?常常想放弃,又不能够放弃的状态,慢慢历练。再来,还有一个因素,常做家事人际关系会好,因为多做事多历练,多做事,做事能力就跟着提升,所以一有能力走到哪都可以帮别人。
我在教书的时候,第一年教自然科,每一次下完课,有几位小孩,他们都很主动留下来,就帮我收拾,帮我扫地。当然,我们当老师对学生都很爱护,都很平等,不过对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当然会怎么样?多加照顾,这个不叫偏心,这个是人之常情。所以孩子很勤奋,他很有可能在人生过程,就有人赏识,就有贵人相助,而往往勤奋的人也比较敏锐,比较好学。
诸位朋友,看不看得出来我从小没怎么干家事?有没有看出来?没有看出来,因为我已经变了。假如六年前可能就露出马脚,现在看不出来,因为在这六年来主动干活帮忙、主动历练。我要到海口去的时候,我就跟我母亲讲,我说,母亲啊,你儿子太好命了,都没有什么磨难、没有什么锻炼,所以要趁年轻多磨,这样才能成就不足的能力。
所以孟夫子有一段话,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为什么要这样磨炼呢?“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要这样磨炼才把他不会的能力可以锻炼出来。我记得在高中念这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要当圣贤人,太苦了,还要“饿其体肤”,还要挨饿。但是,我们这样的认知误解了,没有抓到圣贤人的存心。所以后来,我到海口去,才深深感受到这一篇文章的意义,它的意义所在就是,当我们人生觉得很多事情应该做、必须做,比方说教育孩子、比方说把我的学生教好,这些事都是应该做,也是我们非常想做的事,假如想做的时候,我们却没有能力做,那将是人生很大的遗憾、很大的痛苦。所以为什么要赶快磨炼?因为一磨炼这些能力就能够备足,就能够去做这些重要的事,所以当我们是为了要去完成这些重要的事而去磨炼的时候,那整个心境绝然不同。
所以我记得从澳洲回到台湾来,我去接了一个班级,那个班级是全校最难带的,老师提前退休,带不下去。但是我们是主动去接这个班级,因为我们历练越早,学生的受益越多,所以赶快锻炼。刚好又有机会推展中国文化,深怕自己的能力不够,所以每天确确实实披星戴月,早上很早起来,去演讲,因为晚上演讲完差不多都九点多快十点,有时候还跟家长做一些沟通,回到家里都快十一点,洗个澡睡觉,一躺下去就怎么样?不省人事,还有人有时间失眠。但是很多朋友就说了,蔡老师啊,你这样很累,我说,人啊,不怕身累,身累,睡七个小时,明天又是一条好汉,最怕心累,那是一种折磨,当我们明明看到这些事很重要,却没有能力做,那才是累。所以在海口那几个月,确实有很多历练,在半年左右讲课差不多三百场。结果,突然,对孟子这一段话有不同的体会,再次读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一篇文章,我批了一句话叫做“甘之如饴”。当我们很渴望自己能力提升,能够去利益家庭、利益社会的时候,这些磨炼,你会非常地勇于去面对、非常地欢喜去接受。
所以很多朋友都问我,那怎么样才能够把课讲好?才不会紧张?我就告诉他,先讲三百场,就会了,这句话是杨淑芬老师告诉我的。到海口去,本来我的父亲交代我,你去到海口一定要跟在杨老师后面,好好跟杨老师学习,我想说这样我也比较没有压力。
结果到了海口,没有一个礼拜的时间,就上了北京,然后到了山东拜孔子。推展中国文化一定要跟老夫子行礼,孔老夫子是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圣人。结果这一趟山东之行,让我们深刻感觉中国文化退丧的速度相当快。“三孔”的墓碑全部都摔坏了,只有三块没有坏,那三块因为太大了,抬不动,不然是全军覆没。我们去了孔庙,人山人海,后来又去拜周公庙,一个人也没有。我们深刻感受为什么孔庙人山人海?为什么周公庙一个人都没有?请问去参观孔庙的人,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的?是要去深入文化吗?哪有深入文化,尊敬孔夫子的人,不尊敬周公的?周公是孔夫子一生最崇敬的人,所以大部分去孔庙的人,可能是怕别人问他说,你有没有去过孔庙?假如说没有觉得很丢脸,一定要赶去看一看。所以很多人去旅游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处买药、问他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对文化的认知很浅,而且很可惜,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国人,甚至于是外国人,都到孔庙来参观,假如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解说员都能把中国文化讲出来,文化就这样扩展出去了。结果很可惜,这一些解说员都是训练出来的,讲法都一样,对孔夫子有很多地方都曲解了,这么好的机会都丧失了,我们实在觉得很可惜。
所以杨淑芬老师就告诉我,她说我不能跟你回海口了,你啊,自己回去,我必须设立一个全球性的网站,提供一个平台,让全世界愿意深入文化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好好学习,所以我就自己回到海口去了,本来要来躲在杨老师后面,躲了一个礼拜,人算不如天算,就一个人回去了。这个时候突然脑子里面,跑出了一句《论语》的教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我最尊敬的两个圣哲人,孔明的教诲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我回到海口去,从头开始,杨老师那个时候就说,你什么都不用想,先讲三百场再说。所以在这个做的过程,也时时看到确确实实“力行近乎仁”,我们真正去做了,才能深刻感受到圣贤教诲,对于现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甚至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但是却没有人讲。我们眼睁睁看着孩子的成长出问题,眼睁睁看着那么多家庭都破碎掉了,很不忍心,所以那一份使命感,就在接触人的过程、在力行过程不断唤醒、不断看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所以才会体会到孟夫子那一段话确实是甘之如饴。
而我不是不愿意磨炼,我在家里很少做家事,因为有两个姐姐、还有妈妈、还有奶奶,所以我要做家事,我奶奶一定会过来帮我做。但是后来我到了澳洲净宗学院,每几个礼拜要轮流一次做家事,洗这些碗盘,洗这些很大的,我还洗过这么大的锅子,你们有没有洗过?要煮七、八十个人的汤,弯下去刷。我突然在刷锅子的时候体会到一个人生的道理,人生该干多少活是注定的,你跑到天涯海角也得干,所以人要趁年轻多付出,福分晚年就会现前。刚好有一次在洗碗的时候,卢叔叔从我旁边走过去,突然停下脚步摇摇头,唉,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所以,你看有智慧的人光看你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把你有几两重称出来了,相不相信?所以孩子假如很懒惰,绝对遇不到真正的智者的提拔,一眼就把你看穿,所以这些花拳绣腿只骗得过一些不好的主管,而这些不好的主管,那个公司也待不长久。所以假如我们的孩子,从小非常勤奋,流露出来,一定会让很多的贵人愿意提拨他,所以这个相当重要。
有一个大学,刚好有一个深圳的学生,深圳报纸报导了这个大学生被学校退学。画了一张漫画,戴了一个博士帽,他母亲喂他吃饭,母亲喂他吃饭,代表在家里啥事都怎么样?都没在干的。所以这一个学生到了学校,跟这一些室友相处都给人家搞得乱七八糟,然后到老师家里面,去用老师的电脑,吃的东西也掉满地,所以学校觉得他的生活能力太差了,把他退学,所以确实生活习惯会影响到他的与人相处。所以后来,回来以后,为什么会画这一个漫画?因为他每一次吃饭都必须要母亲喂他吃,跟母亲是死对头。今天一个大学生到了宿舍去,他假如一看到同学在扫地,他马上主动去帮忙,那给同学的印象很好,自然而然很容易就融入人群当中。假如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干,同学在那里打扫,他还在那里看他的电视、吃他的零食,可能同学的怨气慢慢怎么样?积累上来。因为不劳动,一定也不会整理家里,所以可能弄了东西没放回原位,又没学《弟子规》,《弟子规》说“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诸位朋友,“置冠服,有定位”,是举帽子跟衣服,那是不是这两样东西放好就好了?那我们学就学呆了。“置冠服,有定位”是代表所有的物品,动物归原,动了这个东西以后,用完一定要摆回原来的地方,自己下一次用一定找得到,相同的,别人下一次用也可以自然找得到,所以这个习惯养成以后,在团体生活才不会制造别人的困扰跟麻烦。结果他又不劳动,又不整理,一定给别人添麻烦,无形当中人家就很讨厌跟他在一起,那一个孩子在人群当中没人缘,要事业做得好那是不可能的。
除了在学校、在工作当中,假如一个人从小不做家事,都是要别人伺候,结了婚以后能不能把婚姻经营好?所以有一个朋友,他写了一封信给我,里面就提到他有一个同学很优秀,从小不怎么爱说话,每一次下课也不会出去玩,就在那里读书,乖乖牌的。虽然很认真读书,但是跟人沟通的能力很差,每一天都是父亲送饭,送午餐给她吃,晚上九点多去学校把她接回家,侍候得无微不至。她也很顺利考上了前几个志愿,考上师大英文系,出来是要当老师。第一年实习,还没有实习完就嫁给一个医生,所以这样的人生际遇,在一般人来看怎么样?真幸福,羡慕得不得了。诸位朋友,现在人也好、家庭也好,你不要只看外面,在功利主义之下,好看都只有外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因为人现在都不强调本质、实质,都强调虚荣,你不要只看外面。所以,她嫁了以后因为很懒惰,很少做家事,先生一开始是忍耐,忍到最后受不了,又不会跟婆婆、跟家里的人好好相处。所以先生提出离婚,结果法院判胜诉,判她先生胜诉,期间不知道又搞了多少事情,不然为什么先生会胜诉?她的母亲打电话给她女儿的好朋友,希望她的好朋友能够劝她的女儿。结果在这一段时间之内,父母劝导她的女儿,她女儿都不听,我行我素,因为你从小都把她做得服服帖帖,已经把她宠坏了。那父亲就说到了,我什么事都尽量不让她做,从小也没拖过地,没干过活,要什么我给她什么,我对她这么好,难道还不够吗?
所以人生,很多人终其一生活得不明不白,连错在哪都不知道,那很可悲、也很可怜。所以“人不学,不知道”,人生真的要把很多道理搞清楚,才不会到头来人生忙了一场,结果却不如自己的期望。
所以我常说人生叫“忙、盲、茫”,三个“忙”,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忙”是现在人最常用的,我好忙哦,什么叫忙?会意字,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亡”,心死了叫“忙”,心不敏锐。所以你看很多人一忙起来,一回头,哇,几个月都过去了。忙了以后,进入第二个阶段,眼睛看不到身旁人的需要在哪里,不敏锐,心杂乱了。所以很多的男人事业很成功,有一天他太太说我要跟你离婚,你为什么要跟我离婚?搞不清楚,不明不白,因为看不到身旁人的需要在哪。所以忙啊,很多人忙得连孩子念几年级都不知道,这样的家长我遇过。有一个明星,他有一天兴高采烈要去接他儿子,结果等半天儿子都没出来。后来遇到他儿子的老师,告诉他你儿子都念初中了,你还来小学等,忙啊。真的,一般的人会觉得他很成功,事实上,身旁的人对他保证怨声载道,这样的人生成功吗?任何的成就都抵不过家庭的失败。当曲终人散的时候内心一片空虚,那些虚荣如梦幻一般,好,所以家庭的幸福是一个人人生的基石。所以当他看不到自己的本分,自己应该做的事,到最后人生就会出现很多让他意想不到的事,当亲人都离他而去,他突然会觉得,我人生这么努力,每天工作那么久,怎么得到这样的结果?所以他会非常茫然,人生绝对不要走到这样的境地去。
诸位朋友,您在这一、两天当中,应该也听一些圣贤教诲,也会深深感受到这些圣哲人很有智慧。所以你在听课的时候会若有所悟,有没有人有听课的时候都想说,哦,这一段,谁很需要听,那一段,谁又很需要听,有没有这种情况?你先安下心来自己听好了。学的道理都是别人要守,我们不用,这样效果会不好。先修身修好,不要着急,把自己完全弄清楚明白,这个叫“悟”了。但是很可能下完课以后,在这个回家的路上,又会觉得有一些道理似懂非懂,开始有点“雾”,看不清楚。然后到家里面、到了公司又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遇到境界考验,就开始误会了,圣哲人讲的话没什么道理,这样就变“悟、雾、误”了。人生不可以“忙、盲、茫”,学习也不可以“悟、雾、误”。所以要让这个觉悟保持,学习不可中断,一天不可以中断。所以我是每一天一定读经、一定听经,不敢懈怠,不然“三日不读书”,怎么样?“面目可憎”。
好,我们刚刚已经把做家事的重要性说到了,所以教育要从小很谨慎,如何有礼貌、如何不懒惰、如何不自私自利都要从小扎根。
我们刚刚也提到如何不说谎,这个谎言也是要从小就要很注意,孩子第一次说谎,偷东西的话都会表现在脸上。有一个母亲,她就看到孩子走进门来脸色很怪异,马上叫过来,一看书包里面藏了两、三个苹果,就开始问他,一问之下,几个同学觉得很好玩,拿了水果店的水果,放在书包,赶快跑掉。母亲马上带着孩子到水果店跟人家道歉、跟人家鞠躬、赔礼,然后马上又把钱付给老板。这个老板还说,哎呀,没关系啦,小孩子。这样对不对?不对啊,当你是老板、你是卖东西的人,在遇到这种情况你也要很严肃,一同配合这个家长把孩子教好,很重要,不帮孩子掩过饰非,所以孩子看到母亲这样的态度,也流下惭愧的眼泪,所以很可能一次就让他终身不忘。这个是我们《弟子规》里面有一句教诲叫“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其实我们真正深入经典,《弟子规》每一句话影响太深远了,东西不可以占为己有,不可以偷,很重要。
古代选人才叫“举孝廉”,为什么叫举孝廉?为什么用孝跟廉来抉择人才?那有智慧。孝是德行的根本,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所以做人根本在孝。为什么要廉?廉洁是政治的根本,只要为官者清廉这个政治风气就好,为官者贪污,整个国家就败掉,所以廉洁是能不能把事情做成功的关键。太多的公司都是因为用到不廉洁的员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基业怎么样?毁于一旦。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跟“廉”,我们一定要长孩子的廉洁之心,不然人生诱惑这么多,这个根基不扎牢,人生很难全身而退。所以我们每看到现在很多的抢案,有的是高学历的人干出来的事,父母花了多少的精神、多少的时间栽培这个孩子。一栽,人生就爬不起来了,当这些孩子在监狱里面的时候,他的父母铁定伤心欲绝。所以教育“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一定要用心教。
所以“物虽小”绝不可以私藏。另外一个母亲,带着她小女儿到书局去逛,结果逛出来的时候,突然看到小女儿手上拿着一支专门在打开那种日记本的小钥匙,妈妈就到了这个收银台对着这个小姐说,这个是我女儿拿的,怎么办?小姐说没关系,让她拿去玩吧,母亲没有敏感度,这个小姐也不懂得教孩子。所以后来,这个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母亲才警觉到当初没有教好,因为发现小女孩常常都会拿别人的一些小东西回家,因为她不了解,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拿。所以每一句一定要好好教,这样你的孩子保证在社会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说谎也是如此,我们要慎于开始,从小不能让他养成这个习惯。说谎是一个结果,原因在哪里?我们要把它找出来。第一个好玩,第二个逞能,第三个掩过,第四个贪图利益,第五个大人的影响。
所以,小孩有时候觉得很好玩,他看电视里面这些主持人也会撒谎,底下的人笑成这样,他还觉得很好玩。小时候常听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放羊的孩子,有一天就大喊狼来了,狼来了。农夫很淳朴,统统都来帮忙他,结果一看根本没有狼,大伙也很无奈,就离开了。第二次他又说狼来了,狼来了,来了一半的人,一看又没有。第三次狼真的来了,他大声地叫,也没有人愿意来帮忙他。所以我们就跟小孩子讲,狼真的来了,结果会怎么样?小孩子会很有想象力,他就看到那个狼怎么样?打开嘴巴,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好玩,到最后会很惨,不可以撒谎。
第二个是逞能,为了表现自己很能干,所以撒谎。有一个小孩他的父亲开计程车,父亲也是非常用心,把他送到一个收费比较贵的幼儿园,结果学校里面的风气攀比很严重,因为都是达官显要的孩子。突然那一天早上,开着车送儿子下车,一个同学走过来,两个小朋友一起走进学校,刚好这位计程车司机,他就没有马上开走,就听着两个小孩的对话,孩子的同学问他,那开车的是谁?他的孩子说那是我家的仆人,逞能,结果父亲觉得不对劲,隔天就赶快把他办转学。
北京有一家很有名的幼儿园,确实都是达官显要的孩子,而且都是独生子。那一天晚上,刚好办孩子的成果发表会,就有很多表演要让孩子上台。结果每一个家庭,不是只有一个家长来观赏,夫妻来了,有的爷爷、奶奶也来了,还要加一个摄影师也来了,劳师动众,一大堆人来参加。好的位置、好的镜头只有几个?当然只有两、三个角度,那么多小孩怎么摆平,突然看到这一些家长为挤好的位置吵起来,后来动手打起来。所以确确实实,人有名有钱而没有德行,会闹出很多笑话,也不会赢得别人对我们的尊重,更不可能教出好的下一代。所以这个爱慕虚荣很危险,一定不能让孩子沾染上,不然这辈子会过得很空虚。
刚好在宋朝时候,有一位名臣司马光,有一次跟他的姐姐在剥核桃,姐姐离开一下,有一位家里的佣人走过来对他说,你只要用热水泡一下就很好剥了,他就用热水泡了一下,很快把这些核桃,青核桃都剥好了。他姐姐一回来说,你怎么剥那么快?你怎么知道用这个方法?司马光说我自己想的。结果刚好父亲看到了、听到了,马上对他说,一个人有多少能力说多少话,不要逞能,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所以因为有父亲适时的教导,一开始不能让他再犯第二次。所以司马光一生谨记父亲教诲,所以司马光曾经讲过,“平生所为之事,无有不可语人者”,非常坦荡,也是因为得力于父亲正确的教导。
再来,第三个掩过饰非,做错了事紧张,怕父母处罚,所以就编理由撒谎。那当然,你父母处罚不要严格得不得了,把孩子吓得半死,所以他犯错都不敢认错,这样就太过了,该给予适时的处罚,但是不可以严厉到让孩子犯错不敢承认。有一次,一个孩子把衣架子弄坏了,然后紧张之下就告诉同学说,不要跟老师讲。那刚好老师远远地听到了,马上过来跟孩子说“《弟子规》说“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你把这个衣架子弄坏了,你不是故意的,这只是做了个错事,但是你欺骗老师,不愿意跟老师讲,这是“有心非”,就“名为恶”。所以“恶”比“错”更严重,当场告诉孩子绝对不能够撒谎,这样会让老师、同学再也不信任你。所以这个机会点我们都要掌握好,这是掩过。
再来,贪图利益,就是他撒谎以后会得到好处,他自己觉得了。那刚好有一个孩子就跟他父亲要钱,他说父亲啊,你给我两块钱。他的父亲拿了一张两元的钞票给他,他接着说了,我不要这一张两块钱,我要两张一块钱。父亲觉得很奇怪,说,不是都一样吗?孩子说,不一样,两张一块钱,我可以拿两次到训导处去,然后说我捡到的,那我拾金不昧就可以计十分,他的操行可以加分,这样就可以加二十分,拿一张两块,只能加一次。这是一个父亲在对一个教育官员讲的,而这个教育官员讲给我们听,他摇头说,现在的父母教育敏感度太差了,他的父亲还觉得孩子很聪明,这个聪明用错地方了,用到撒谎去了。所以孩子贪图利益的时候,也有可能撒谎,我们要谨慎。
我有一个朋友小时候看到人家在吃冰,看得直流口水,忍不住去拿了父亲的零钱要去买,买冰棒。结果拿了以后,刚走出商店的门口,正准备要吃,突然看到谁?看到父亲,吓得腿都软了。父亲把他带回家里来,二话不说,把他绑起来痛打一顿,第一次犯错,父亲处罚他,他说以后经过那个放钱的地方都会发抖。
后来,他到一个公司去上班,那因为离乡背井,所以住在老板的家里面。他早上起来帮忙打扫,哎,扫地的过程怎么有三百块?他捡起来就拿给老板娘。过了一阵子,哎,怎么有五百块?又拿去给老板娘。扫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还扫过上千块,他每一次都没有任何的贪念,都拿给老板、拿给老板娘。在那一家公司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晋升的机会、很多可以去深造的机会,都要有一定的比方说大学毕业,而他的学历没有那么高,老板都特例让他去,对他特别照顾。后来,他要离开这个公司,他的老板帮他送行,请他吃饭。结果他就问了老板一个问题,他说我有一个疑惑,就是为什么你们家常常可以捡到钱?结果老板就笑了,他说你一个外人到我们家里来,我怎么知道你的德行怎么样?所以这个钱都是我放的。假如其中有一次他把它放在口袋里,他的人生可能就很难走了,他的信用就毁了,所以德行重要。人生很多的坎坷、很多的诱惑、挑战,没有德行很难过关。所以德行一定要从小把它扎好,所以不能贪图利益去撒谎。
最后,受大人影响,有一部电影叫《手机》,里面提到一个大人每天在电话里面撒谎,平均是二十五次,所以很可能小孩在听大人讲话的当中就已经受到影响。诸位家长,你们在接电话,可不要小看小孩在旁边,你讲话的态度、语气、对人的方式,他都在学习。
有一个母亲,接起电话来,然后把电话放下以后,她的儿子就说了,妈妈刚刚是爸爸打来的,他妈妈就说,你怎么知道?儿子说因为你讲话的口气不一样。为什么讲话的口气不一样?跟别人讲话,喂,你好。跟先生讲话,有什么事啊?干什么?孩子都会影响,要小心。结果她警觉到以后,开始调整态度,刚好那一天,她先生打电话来,她一看显示她先生,喂,你好,她先生说,对不起,我打错了。过了没多久,她先生又打来,真的是你吗?所以潜移默化。你看,我们这个榜样给孩子什么心态?所以这个负面教材要减少。很多时候可能爸爸在旁边看报纸,妈妈接电话,然后回答道我先生不在,孩子在旁边说,爸爸在旁边,怎么会不在?听都听懵了。
所以在孩子面前不要撒谎,说实在的做人根本也不要撒谎,要学会拒绝,那你在这个学会拒绝当中,也给孩子一个好榜样。所以人生静下来就会有好方法,除非你不愿意静下来,不愿意好好学。
这个是我们提到教育的两大主轴,要“救失”、要“慎于始”,接下来要“长善”。诸位朋友,您觉得一个人一生要有成就,必须具备哪一些特质?您清楚了,现在就要把这一些好的德行赶快给孩子扎根,哪一些?孝顺,百善,还有没有?廉洁,很好,刚刚上课很专心。来,还有没有?仁慈。再来,勤奋。还有没有?老实、诚实。有家长说了,我孩子这么诚实,出去被人家欺负怎么办?我就跟他说,你孩子很诚实,他以后就当总裁。大家都不诚实,你要跟谁做生意,当然跟诚实的人做生意,所以只有他诚实,他一定当总裁,社会信用不断累积,事业当然能成就。
我们来思考一下刚刚那一些问题,救失。懒惰、没礼貌、自私,这一些不好,假如他有孝心的时候,会不会犯这些过失?会不会?不会。所以为什么孔老夫子说“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道开始教,关键。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很有智慧,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孝开了,百善自然就开,但是孝不开,百善开不了,这个关键太重要。我们来看一下,“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德有伤,贻亲羞”,有德行的人,有孝心的人,绝对不愿意做犯法、让父母丢脸的事。再来,他会孝顺父母,他也会尊敬别人的父母,因为你“教以孝”,他孝心内化了,他会“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会尊敬所有的父母,因为他了解所有的父母都不简单。“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当他对自己的兄长、长辈恭敬,他面对别人的兄长、长辈自然就恭敬。所以“仁”之本在“孝”,孝一开仁慈之心也会提起来。有孝心在家里会不会啥事都不干?一定会帮忙分担。所以勤奋的习惯出来,那诚实才有德行。所以孝开了百善皆开,孝不开德行开不了。所以我们来思考一下,假如有一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这边还没结婚的朋友很多。所以接下来这一段话,你们要注意听,孝可以让你选到一个好对象。假如这个男士追求这个女士,三年如一日,女孩子要什么,他绝对使出浑身解数。半夜肚子饿了,打一通电话给他,二话不说,车子开出去,热腾腾的食物就端到面前了。礼拜六、礼拜天都带你喝咖啡、爬山。但是从来没有带过父母去喝咖啡跟爬山。幸好你祖宗有德,他在跟你求婚的时候,你一位长辈是他的邻居,突然过来告诉你他对父母不孝,你自己考虑考虑要不要嫁?要不要嫁?你们这么冷静,马上说不要,理智在关键时候影响就很大了。为什么不要?当一个人面对父母这么大的恩德,他都不会感谢,他人生有一个态度养不成,情义跟恩义的价值观,好的不学,好的不形成,会形成什么?坏的,所以形成什么?利害的态度。所以为什么使出浑身解数追你?因为你年轻貌美,有利可图,而且家里面又蛮有钱的,所以他分析清楚了,全力以赴。但是利害靠不住,三年以后,你帮他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但是脸上长了好几条皱纹,他在外面又看到比较漂亮的,从利变什么?害要怎么样?所以重利轻义,所以离婚率就出现了。好,我们明天再把它讲详细一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