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袅袅,母爱萦绕


  一个风和日丽的假日,一个十分要好的同学从老远的城市打来电话,与我闲聊。在海阔天空之际,她说了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她在给学生上<<鸬鹚>>一课时,启发学生理解“炊烟”这个词,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却都还干瞪着眼,苦苦地想象着“炊烟”是啥玩意儿。我笑了。放下电话,呆坐在沙发上,竟不由然的生出许多关于炊烟的暇思。
  在城市,确是难以看到炊烟的。生活在现代化城市的孩子们,又怎能真正理解“炊烟”呢?
  而在城郊,在乡村,早晚都会看到丝丝缕缕的炊烟从农家屋顶的烟囱升起。我的老家就在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虽然,一些现代化厨具已进入农家,但在清晨,在傍晚,在乡道两旁的村庄上方,炊烟总会以袅娜的姿态映入我的眼帘。
  看到炊烟,我总会自然地想起妈妈,想起简陋但温馨的家,想起童年时居住的山村,想起赶鹅晚归遥遥觅见自家屋顶炊烟袅袅时的欢悦和幸福……
  炊烟如妈妈的手掌妈妈的胸膛,是温暖的;炊烟如妈妈的脸妈妈的笑,是慈祥轻柔的;炊烟又如妈妈的爱妈妈的唠叨,是深远绵长的。炊烟啊,你是妈妈随风飘扬的灰白的头发;你是妈妈饱经风霜的或深或浅的皱纹;你是妈妈那顾家爱儿的无私的但已有点浑浊的眼神……
  晨羲初露,妈妈就离开温暖的被窝,顾不上梳洗穿衣,已开始生炉烧火;夕阳西下,妈妈不管一天有多么劳累,总会支撑着喜滋滋地为全家张罗丰盛的或简单的饭菜。屋顶升起来的是袅娜的炊烟,而屋内流的却是妈妈的汗水啊!
  而炊烟有时终会飘散,正如妈妈终究老去,再也烧不动柴草,再也拿不动铲子,再也无法与炊烟共舞。但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曾在炊烟下默默操劳的亲爱的妈妈。
  妈妈也不会忘记她的女儿。因为妈妈的牵挂如这炊烟,化作雾,化作霭,化作丝丝缕缕剪不断的情思,牵扯着风,牵扯着雨,牵扯着女儿的心。不管她的女儿在他乡还是在身边,不管她的女儿是否成年,是否嫁娶……
  城市里的妈妈,拥有煤气灶电饭锅,少了很多乡村妈妈的劳苦。城市里的孩子,拥有太多的呵护,也少了许多乡村孩子对于炊烟的理解和眷恋。而只要是妈妈,就会创造炊烟。只是城里的炊烟不是以袅娜的姿态萦绕盘旋升起,而是在抽油烟机换气扇的运作下悄悄消融飘散。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天下的炊烟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
  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炊烟(尽管有的看不见);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妈妈;哪里有妈妈,哪里就有爱和希望。
  有妈妈,才有女儿,才有伟大的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炊烟长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飘在家的上空,飘在儿女的心房,飘在我们的民族之巅。

(199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