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就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要实现这一美好理想,首先要构建和谐社会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发展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我们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进文化”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都有着自己的先进文化,并且代表着历史的前进方向。在今天,先进文化就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发展先进文化既是政治的、意识形态的要求,也是经济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更是社会的、民众的要求。
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本质特征。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发展先进文化,更离不开人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现实是,“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文化人才队伍“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专家队伍、文化科研力量仍需进一步充实;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力度较弱,专业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老化,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产业间、地区间文化人才分布不尽合理;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能适应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引自《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指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这无疑是为干部培训工作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统组成,它既与人类的思想、灵魂、情感、价值观、认识观等相关,又涉及社会制度、习俗和各种历史遗存、物质文明成果,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干部培训工作中,文化干部培训因为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处于发展先进文化的最前沿,培训对象的不同——其培训对象为全国文化系统各级政府部门及文化艺术团体的管理人员,从而也具备了不同的特性。文化干部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先进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因此文化干部培训工作必须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一致,也就是说,它必须具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等特征。
一、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积极应对文化转型期的各种复杂变化的文化现象,开拓文化干部培训工作新局面。
首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学习促培训,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而努力。
其次,与时俱进,把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置于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整体的前进方向中,与世界文化接轨,以开放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吸收、引进世界各个不同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建立起有中国特色文化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体系。
第三,贯彻人才强国、人才兴文战略,在培训中以提高能力为培训的首要目标,着重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并结合文化工作的具体特色,达到不断提高学员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力、掌握新时期文化建设规律的能力、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的能力、维护和发展文化艺术界团结稳定局面的能力以及开展文化外交的能力。
第四,时刻把握国内外文化发展的趋势,敏锐地发现文化市场的新变化、新动向,努力向学员传达最新的文化管理理念、文化市场营销知识和运作手段,针对不同对象,狠抓培训内容的组织、选择,力求向学员传达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二、将民族文化精神熔铸在文化干部培训活动之中,让文化干部培训成为传播民族文化、振兴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力武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靠文化的振兴;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世界观等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集中体现,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国数千年来历经战乱没有解体,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没有被压倒,是全中国人民数千年来几经外族侵略而没有屈服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之所在。先进文化不是无本之木,无根之水,它必然要深深地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今天,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自然离不开这一民族的精神支柱。文化管理干部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骨干和排头兵,只有他们掌握了牢固的民族文化的知识,才能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文化干部的培训中,本着传承与发展的目的,发掘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益于民族凝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随时介绍国内外思想界、理论界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将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三、把文化干部培训与发展基层文化融合起来,用文化干部培训促进基层文化的发展,促进全社会文化的发展。
建设和繁荣基层文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基层文化发展了,繁荣了,社会先进文化也就得到了发展,基层文化搞不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解决好基层文化干部的培训,极大可能的满足基层文化干部对提升自己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需求,对搞好基层文化工作的需求,才能真正搞好我们的文化干部培训工作。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需求,也是搞好文化干部培训工作的前提,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说我们树立了“新培训”观。
四、以科学观念引导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新培训”观,并以之指导文化干部培训工作。
所谓以科学观念引导教育培训工作,就是要在文化干部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科学精神,依照教育培训的规律办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培训队伍,从而真正实现“人才兴文”战略所赋予我们的使命。
在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科学精神,就要不断提高培训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时效性,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学员的头脑,使我们的文化管理干部系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能力。
依照教育培训的规律办培训,就是要破除以往政府办培训、文件办培训的观念,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用培训需求引导培训项目,在培训项目的策划、市场拓展及项目运作中,以科学的市场调查研究为依据,采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大胆吸收采用现代培训理念与培训方法,努力打造文化干部培训的项目品牌、师资品牌、教材品牌和服务品牌,努力营造繁荣的文化培训市场。
教育培训面对的是人,无论你培训的对象有什么样的地位,担任什么样的职务,他首先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科学的、人性化的方式面对你的培训对象,认真研究成人教育的基本规律,采用以学为主,用学来主导的培训方式,更多的采用研究式学习,案例教学,体验培训等现代教育培训方法,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中“传道受业解惑”,摆脱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传递信息为教育培训主要目的的陈旧观念。
最后,以科学观念引导教育培训工作还包括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诸如各种多媒体工具、传媒方式、国际互联网等等,用科学技术的成就不断改善我们的培训环境,改革我们的培训方式,转换我们的培训理念,让我们的文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