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份研究笔记荣获诺贝尔将给中国什么启示?


因一份研究笔记荣获诺贝尔将给中国什么启示?

作者:孙戴维  编辑:先见策划和知识银行

 

先见策划http://foresight.spaces.live.com, http://foresight.blog.sohu.com,

知识银行http://knowledgebank.spaces.live.com, http://blog.163.com/knowledgebank,

 

2005530日一场特殊盛大的全球顶尖知识聚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那就是[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七位诺贝尔获奖者齐聚中国北京,来中国传经送宝交流他们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思考和看法。中央电视台破例开通了全天的演讲直播,以便让全国没有机会到场聆听的观众,可以在电视中收看这些世界顶级专家的思想理论。本人也认真收看了几位大师的演讲。

这次论坛规格之隆重似乎超过了好莱坞明星的聚会,每位诺贝尔得奖者发言前都有一位中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做隆重介绍。中国几乎所有的媒体机构都到场记录了这次盛会。全国媒体连续几天重点报道了这次盛会。

然而所有媒体的报道只描述了大会的盛况和七位诺贝尔得奖人的个人新闻故事,似乎没有看到对他们演讲内容和得奖理论思想方面的任何探讨。我不知道到场了的许多中国方面专家学者有没有在会后,与难得前来演讲的大师们专题讨论学术问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盛会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我们没有从各种媒体刊物中看到一篇中国的专家学者们对听了七位大师演讲后的专业体会和认识。 这次盛会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不是一个国际水平的专业论坛,更像是一次国际娱乐明星的聚会。热闹非凡,盛况空前,但是仅仅是热闹而已。我想花了如此巨大代价不应该只停留在热闹的结果上。

为此本人今天提出一个被中国媒体和专家们忽略掉的问题,算是给2005年那次盛会挖掘一些价值吧。 那次论坛给我留下了两个记忆深刻的故事:一个是有关来自英国的詹姆斯·莫里斯教授的;一个是关于来自美国的约翰纳什先生的。今天就谈谈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得奖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启示。

在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做演讲前,中国的一位专家在介绍他得奖的经历时提到:詹姆斯·莫里斯先生有一份没有正式发表过的经济研究笔记,被成百上千的同事和同行传阅,有人在学习和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后发表了自己的作品,但是看过莫里斯先生笔记的人都承认从莫里斯先生那里学到了知识和受到了启发。詹姆斯·莫里斯先生因为他没有正式发表的笔记中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为什么一份没有正式发表的研究笔记,被无数专家同行看了,不但没有被剽窃,而且获得了诺贝尔奖? 詹姆斯·莫里斯先生的获奖给我们全体中国人有什么启示?有什么震动?

为什么今天中国知识剽窃,论文造假,文凭造假,学术造假会如此泛滥? 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各种专业学术论文,无论是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工程师、教授的评级论文应有尽有。曾经还发生了有院士剽窃他人的论文?

现在中国普遍流行的是:“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听到的也是自己的”。从网上或者报刊上一但发现别人发表的新观点新思想立刻变成自己的。今天名人写书出书成风,现在普遍流行的写书原则,只要一本书里有10%是自己创作的就行了。抄袭变成了非常得利流行文化。

本人曾经亲身遇到一次文章被某中国开头的企业报抄袭的事情,当我打电话去该报社,那里的主编办公室非常理直气壮,毫无廉耻感觉。那位抄袭的编辑记者居然告诉我今天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因为他在网上到了一篇文章不错,他找不到作者,因此他就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被你发现了,那么我将稿费还给你就行了。我不知道今天的这种记者会堕落到如此地步。

温总理在国务院专题会上提出:从钱老的担心中他提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假如我们的学校老师抄袭学生作品,名人名家抄袭草根的创作,将全球著名的诺贝尔得奖人当成娱乐明星。中国怎么可能出现影响世界的大师?中国怎么可能创造领先世界的思想和理论呢?

尊重知识创新,尊重他人的创新成果,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可以振兴和富强的大事。

希望中国早日改变这种知识抄袭,学术造假的环境。让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成为中国发展的真正动力。

 

先见策划http://foresight.spaces.live.com, http://foresight.blog.sohu.com,

知识银行http://knowledgebank.spaces.live.com, http://blog.163.com/knowledgebank,

[email protected],

2006126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