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经济评论
(11.27-12.3) 奥运门票五块钱国外说很满意,中国说要实行网络实名制却引起了众多的不满。亚运会开幕式再次让中国惊讶,深圳公开处理卖淫女也让不少人感觉到惊讶。尼古丁有人说被冤枉了,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害人;北京毕业生工资2300,学生说被冤枉了,这数字是吹出来的。电网职工的工资降低了,有人说别忽悠了;面对漂红的中国经济数据,谢国忠在一个论坛上说08年经济要大滑落。李泽楷不买父亲的帐 梁伯韬收购电盈方案被否决, google公开指责百度 争竞排名不公正。农村小额贷款央行表示利率不能太低,捐助贫困生的孙俪似乎也明白了捐钱不能太多。
安利获牌照 如何走出直销围城
12.1日《直销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一年的日子,安利在最后关头终于拿到了牌照。直销在中国有点商业围城的感觉,只不过是外面的不想进去,里面的不想出来。直销可以说是仅有的被受争议的行业,它有着邪教的热情的拥护者。主管部门面对压力开始了对直销市场的整治,牌照的发放可以看成是系列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也表明政府对行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安利一直是这个行业的焦点,安利也成了这个行业的代名词,直销牌照的到手意味着安利模式的肯定。直销这个行业,对于公众来说,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天花乱坠的模式与公众对其的怀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则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相关信息的披露,做到信息的对称发布,比多发几张牌照要更为有效的摆正行业的发展方向。
机场建设费 权利奢侈的盛宴何时能散?
财政部表示机场建设费要继续征收四年,本该2005年年底就停止征收的费用,一杆子又给支到了2010年。关于这个费用合不合理的事情,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无论是借鉴国外也好,无论是“税”、“费”之争也罢,这个事情是这么定了,定了就该这么执行了。但是这个定的过程似乎一直就没改变过。发个通知就加费了,弄个通报就延期了。类似的还有燃油附加费,给个理由是国际接轨。每逢这个时候,公众舆论便同相关决策部门展开了舆论的较量。无论财政部还是发改委,对于免除费用还是不敢轻易下结论的,当面对一方是现实的压力,一边是舆论的压力,从各种决策来看,发改委是选择现实的压力。这样对于事情的发展能起到作用,但是却要面对公众的次次舆论质疑,而且沟通的能力是相当差的。当这种权利被无数次利用的时候,政府部门也在透支自己的公众形象,同时也传达了一个不健康的消息,可能导致众多的行业企业跑部门要政策。那样整个市场环境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挑战,权利奢侈的盛宴将会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社保基金 如何看管一个受伤的孩子
社保基金就象一个受伤的孩子,看了心疼。针对出现的问题,各方都表示出了关心。全国社保基金29日确定海外投资管理人,景顺等10家机构和团队获得了现金管理和股票投资等类型的管理人资格。社保基金会理事长项怀诚表示,这标志着全国社保基金的境外投资已全面展开,迈出了历史性一步。历史性的一步虽然有点过火,但是确实是今年社保案爆发以来,管理部门一个比较正面的事实性的回复。社保基金迈向境外投资,表明是管理部门对社保基金的管理运用范围的拓展和管理实际能力的加强。12月1日针对近期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发现的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天部署四大整改措施,并提出要从制度上加强和改进社保基金监管。作为主管部门,劳动部也站出来说话了。有人评论说现在出来说这,你早干吗去了,又出来严查制,你早那制度去那里了?但是毕竟是出来了,制度以前如何不健全,没有实施好,那是过去的事了,何况已经做了改变的准备了呢。对于社保基金来说,现在是众人纷纷表示爱心照顾这个已经受伤的孩子,但愿能让社保回到一个正常的层次来。
房产调控 地方政府为什么只做样子?
11月30日全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发布《关于各地区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情况的通报》“总体上是好的,并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 这是自宏观调控效果大检查的消息传出后,有关部门首次对调控效果做出综合表态。相关部门对整体房地产市场基本持肯定的态度。国六条的政策出来后,房地产市场似乎变化的不甚明显,重点地区的房价是一个劲的上涨。建设部也特别提到地方政府的不配合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住房保障被看作解救楼市问题的最大法宝,而各地的执行情况却令人担心。上海证券报载文指出“官方数字称,目前仅有5个省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目标责任制,19个地级以上城市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可记者从实地了解到的情况是,建立了廉租房制度的城市,目前可以受惠的群体依旧是微乎其微”“地方政府只是做做样子”。很长时间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逻辑就是,中央看宏观,地方只看地方,结果是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利益而只不顾中央的整体政策,中央要求很难达到。但是是否应该注意下这里面的矛盾呢?为什么地方政府只做样子呢?况且做样子的地方又是那么普遍,这里面的是不是存在某些方面的差距甚至错误,比如整体的宏观房地产调控政策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符合现实。更为重要的是当没有最终完美政策出台前,当现有政策遇到同现实的冲突时,是否认真分析其中的矛盾,找出更为符合实际的做法。当指责地方政府不配合中央,只做样子的时候,也应该反思一下有关部门的政策是不是就是用来“做样子”的。
高薪调控 “画饼充饥”的形象工程
如果年底的时候要做点什么话,这次劳动保障部和财政部发出了《关于做好2006年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的通知》是个,自1985年制定国有企业工效挂钩制度以来,中国第一次调低了经济效益与工资总额的浮动比例,从当时的0.75调到了0.6,这意味着,明年起高薪国企职工工资增幅平均降低20%. 这个强制的规定,非常符合形象工程的定位。高,大,响亮,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这个根本不会起到作用,即使表面上会相关企业会作出调整,好比电网的减低薪水一般。垄断行业具有发高工资的资源,电信的高利润与收入就是保证其员工高收入的来源,强制性的降低薪水,并不符合市场的规律。行业工资收入的差别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强制性的决定工资的高低只能说是对这种规律的破坏,况且更为重要的是垄断行业的垄断性收入以及相关部门的灰色并不能杜绝。所以虽然劳动保障部把调子调的很高,但是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象一个形象工程,看起来不错,没有多大效果。 |
一周经济评论 调控高薪 “画饼充饥”的形象工程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