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死萨达姆案”政府学到了什么?


就在美国离“驴象之争”的中期选举不足2天的时候,从由美国主导的伊拉克特别法庭传来将萨达姆送上断头台的消息。曾经的“沙漠枭雄”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栽倒在“昔日伙伴”的美国手中。在80年代初期作为美国的盟友,帮助美国对付其宿敌伊朗,在美国的暗示和大量军备支持下,萨达姆发动了“二伊战争”,给伊拉克和伊朗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如今,作为老朋友的美国,执意将萨达姆送上断头台,真可谓世界形势变化叵测!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回到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形势下来衡量其功与过。如何评论伊拉克前总统的萨达姆的历史定位,这是一个存在重大争议的话题,也许这一切只能交给时间,交给历史,交给伊拉克人民。萨达姆一生充满传奇,在也深受阿拉伯世界人民的拥戴,他犯过错误,也给一些国家的人民带来过极大的灾难,在那个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发生的一切幸运与不幸似乎很偶然,却又掺和着某种必然。

 

笔者以为:以美国为主导的特别法庭因萨达姆在20多年前的做出的某个“过份决定”(当自己逃过一劫后,血洗杜杰勒村)而将他送上断头台,这个审判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闹剧、一场自导自演和滑稽可笑的游戏,是新时代弱肉强食的真实写照。此案凸显出美国政府骜桀不训的野性、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的小人意识、唯恐天下不乱的流氓作风,自以为是和以自我为中心的霸权思维。

 

笔者不是同情萨达姆,也不是想为萨达姆说话或者是替萨氏申冤,暴君接受其人民对其审判是应该的,这是维护正义的一种方式。然而一场由侵略占领者对其占领国君的审判并最终将其判取极刑,其合法性、公正性、代表性均值得怀疑,欲加之于罪,何患无词?当英美联军以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这一“莫须有”的理由入侵伊拉克,造成数以十万计的伊拉克无辜老百姓命丧黄泉,将伊拉克变成现代史上最凶险、规模最大的侩子手们表演的舞台。

 

当美国深陷伊拉克无法自拔时,当美国的谎言无法自圆时,曾经得到美国默许的20多年前的一个小案-----杜杰勒村案,再一次搬上了银幕,试图巧妙地转移民众的视线。美国的当权者们有意淡化正在伊拉克发生的不幸、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灾难,他们利用萨达姆当年对其“子民‘犯下的罪行来掩盖美国参众两院数百议员的错误决定,他们通过丑化和贬低萨达姆来达到转移全世界人民对小布什在伊拉克所犯下滔天大罪的质疑。

 

这发生在我们面前的活生生的案例再一次彰显了美国政府的狼子野心,为了其狭隘的国家利益,为了其政党的选票,什么都可以用来作交易,什么都可以出卖。美国的两党政治制度决定了他永远都不可能是一个负责任的合作者,他只可能是一个为了蝇头小利而彻头彻尾的恶意搅局者。

 

君不见,凡是乱的地方必能看到美国挥舞的“爪子“,凡是乱的事件必然是美国在其中插了一杆子。中国的台湾如果没有仗着美国的势力狐假虎威,台海将不会有战争危机;伊拉克、阿富汗不是因为美国的侵略,那里不会有生命危险;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在没有美国的脏钱,那里不会出现不稳定;在朝鲜半岛,没有上十万的美军压境,朝鲜也不会有核问题;在伊朗,没有美国的霸权和敌视的目光,伊朗也不会有核问题。种种现象显示,美国才是地球的罪恶之源!

 

可是,纵观我国的外交,以美国为中心的外交意图十分明显,我们为了不得罪他们承受了太多我们不愿承受的东西,牺牲了太多的我们不想牺牲的利益。笔者以为:中国不宜为了美国的“龙颜大悦”而牺牲太多的国家利益,我们必须认清美国的本质。在那种所谓的“民主制度”下,中国牺牲再多的国家利益也堵不住美国议员那些“无聊的嘴”,中国再怎么支持他们的野心、购买他们再多的波音飞机,也阻挡不住他们对台出售高精尖的武器。

 

目前美国之所以与中国走得近,这是他们的利益需要,这只是暂时的一种战术安排。君不见,在911事件之后,俄罗斯的普京总统是给布什打电话的国家元首,俄美关系马上升温,然而当俄罗斯对美国的一些做法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与美国不同的声音时,两国关系立马打回原形,“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国与国之间关系最真实的写照,尽管这句话对于深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的中国人来说是无法理解和不愿承认、接受的。

 

应该说,时代发展到今天,“萨达姆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说是文明社会的一种遗憾。同时这也给我们的政府官员很好的上了一课,面对不懂规矩、不讲道理的美国,我们只有状大自己,我们需要足够多的与美国谈判的筹码,我们还需要卧薪尝胆,继续韬光养晦。要赢得自尊,只有靠自己,中国近年来确实在发展和进步,可是我们发展和进步的远远不够,美国人现在巴结我们,是因为他们现在有难处;他们夸奖我们,是想从我们这里得到好处。

 

“萨达姆被处决事件”、“俄罗斯叫停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战机交易案”将迫使我们改变过去的惯性思维。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目前这种对外界毫无保留的经济政策,迫切需要摆脱美国对我国核心行业的控制,防止战略行业与敏感技术企业在美国的斩首政策中失去控制权。老萨在“驴象之争”前夕被判以极刑,不知道商务部、发改委等部委的决策者们对外资并购案的审批是不是多了几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