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的中国邮政和“可爱”的发改委
自
对此,官方新华社28日发文说,为什么事前不开听证会,发个通知就涨价?这是此次调价受到质疑最多的地方。针对社会各界关于为什么不进行价格听证的质疑,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出面解释说,这主要考虑的是这次邮政资费调整对普通居民的影响很小。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邮政资费调整后,影响个人用户增加支出每年0.3元,其中农村居民增加支出0.32元,城镇居民增加支出0.28元,学生增加支出0.8元。文章指出,尽管有关负责人说资费调整对城乡居民生活影响不大,但这仅仅是笼统而言。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许多人没有手机、电话,不能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能通过信函与外界联系。这次邮资上调,城市居民人均增加几角钱开支或许可以忽略不计,但对那些日常依靠书信的农民而言,影响不能算小。而且,判断一项政策对群众利益影响究竟有多大,最具发言权的还是老百姓自己,没有任何个人与部门可以代替百姓做出判断。听证是政务公开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一项关系公民切身利益的价格的调整,是否应该进行听证,当然不是由相关部门说了算,而应该依法行事。文章认为,价格听证制度是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保障公众合法权益、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形式。按照一般程序,听证会将要求拟涨价部门拿出翔实的成本费用材料,告诉公众为什么调价。只有信息透明公开,只有给各个阶层一个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价格主管部门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让社会各界普遍接受的决策,也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法定程序。不经听证就涨价,既与国家价格管理法规不符,也与公共事业的公益性质相悖;既可能影响普通百姓的利益,又容易使公共事业改革丧失动力。
文章说的非常清楚明白,也无需我再赘述。但我想说的是,这也反映了中国邮政的“坦白”和发改委的“可爱”
中国邮政“坦白”之处在于,中国邮政知道就算召开了价格听证会,信函、明信片业务资费也必然会上调,召开听证会毫时费力,务实一点的话,不如不开;发改委的“可爱”之处在于,但凡垄断性公益事业企业服务或产品价格上涨或收取费用,发改委均能找出价格上涨和收取费用的理由,但这些理由并经不起反复推敲,特别是和其他部委一样,动不动就解释法律法规,甚至于以天下老百姓的代言人身份自诩。
中国邮政的确很“坦白”,这种“坦白”已经强烈地透露出大型垄断企业的丑态。开不开价格听证会,经不经过法律程序,我都得涨价,开会是给你面子,不开是我的本事。这里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不服,可以告我呀,看能不能告得赢。在现实生活中,广大老百姓对于垄断是无能为力的。
发改委的确很“可爱”,这种“可爱”已经到对国家法律无知和无视的地步。每一个学习法律的人都知道,对于法律制度最大的破坏,就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而对于法治社会最大的破坏,就是国家政府部门带头破坏法治。法律是广大老百姓对社会生活的公正与正义的最后一道保护防线,也是全国公民和机构必须遵守的唯一行为规则,谁也不能超越和违反,如果这一道防线被立法者或执法者任意地践踏,广大老百姓对于法律制度的信念就会崩溃,最终又有谁会来依靠和遵守法律呢?
我想,如果放任下去,“坦白”与“可爱”就会毁了中国的法治社会建设,也会毁了中国广大老白姓目前的正常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