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进入关键时期,宏观调控需解决深层问题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房地产业已进入关键发展时期:政府一再显现誓将调控进行到底的决心,市场却在调控背景下走出了一波与政府调控意志相反的行情;政府调控措施不断加码,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进入僵持阶段;专家及社会各界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讨论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各种观点莫衷一是,危言耸听之说不绝于耳。人们不禁要问:政府下步调控将指向何方?房地产近期走势和未来前景怎样?开发商未来命运会将如何? 政府本次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是出于对国家政治、金融安全考虑的良好愿望,如果措施得当本次调控对房地产未来发展极为有利。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政府似乎仍没有寻求到妥贴的措施来实现个良好的愿望,多数措施也只是留于形式,无法解决国内房地产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陆续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措施未能得到市场认可,导致在调控背景下市场仍走出一段与政府调控意志相反的行情,使政府调控与市场发展形成对抗局面。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是政府本次调控的目的,无论暴涨还是暴跌所引发的国内房地产行业剧烈震荡,都会对国家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最终将导致本次调控的失败。在此严峻形势下,政府和市场应是平静下来认真反思自己的时候了。几年的调控之路走到今天已触及到了房地产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不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政府调控无法突破现时面临的瓶颈,房地产发展也只能步走历史的轮回。目前情况下政府调控急待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搭建政府与开发商间良好的对话平台,共商国内房地产发展大业 政府与开发商群体之间缺乏通畅的沟通为调控失效果埋下了伏笔。国内开发商为数众多,但个别开发商所占市场份额极小,国内最大的开发商其占全国的市场份额也不足2%,国内房地产行业远远没有形成行业领袖。在此情况下政府面对的是成千上万一盘散沙的开发商,无法通过影响个别开发商经营决策进而达到对整个房地产市场实现调控的目的。不否认个别开发商与政府之间有一定沟通,但做为开发商整体而言无法与政府进行通畅沟通,导致政府与开发商在本次调控目标及措施的认识上产生重大分歧,造成了目前僵持局面的形成。在此形势下迫切需要在政府与开发商之间构建起良好的沟通平台,这个沟通平台应由政府组织国内主要开发商共同组成,利用这个平台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建立经常性的对话、沟通,增进相互信任与理解,化解目前出现的僵持局面,些举必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未来平稳发展。 二、深刻反思行业管理模式及管理办法,构造有利于国内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行业环境 不可否认现时开发商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有一些不规范、甚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但将所有这些问题归罪于开发商显然有失公平。一个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为好人,一个坏的制度却将好人变成坏人,当一个行业的经营者普遍需要违法才能维持经营的时候,这个行业的生存环境及政府对这个行业的管理就很值得反思了。政府应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态度,设身处地考虑国内开发商所处的生存环境,深刻反思现存的行业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在房地产行业归口上应充分考虑本行业的金融属性,中央与地方的管理权限划分上应充分考虑全局与局部利益的均衡,行业经营环境方面应为开发商提供依靠依法经营足以维持其生存的基本经营条件,管理手段上应树立以法治行思想,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相关领域立法,以法制手段规范房地产行业管理,以严格执法制约开发商经营行为,保障国内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挥国资开发商引导平衡市场作用,确保房地产业正确发展方向 政府对房地产业行使行业管理同时,可由财政出资新设或将现有国资开发商重组形成大型房地产企业,这些企业类似于政策性银行,以执行政府宏观政策为基本任务,以市场主体者身份参与房地产市场,以市场化手段引导房地产发展方向,从而保障房地产市场按照政府既定方向发展。现时政府把国资开发商定位为一般的市场主体,没有赋予其引导市场责任,导致国资开发商在本次调控中没有发挥应有的市场导向和平衡作用。 四、构建房地产金融体系,保障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 政府出于国家金融安全考虑,在本次调控中一再收紧开发商的间接融资,客观上讲这种做法有利于化解银行金融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房地产业与金融的相生共存关系,对失去金融支持后的房地产面临的巨大风险没有足够认识,因此调控措施在收紧开发商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同时,没有适时地开放对开发商的直接融资渠道,这样调控的结果不仅未能缓解房地产存在的供需矛盾,同时造成开发商未来发展无以为继,对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政府应在收紧开发商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适度开放对开发商的直接融资渠道,应鼓励具备条件的优秀房地产企业以上市发债方式融资,积极探发展地产基金等投资机构。否则一旦单向式金融调控导致大面积出现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必将引发国内房地产剧烈震荡,进而波及国家金融安全。本人曾在海南亲历1993年下半年开始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当时国家调控措施就是单向式收缩房地产信贷,结果造成众多昔日辉煌的房地产公司转眼间飞灰烟灭,就连刚刚上市并募集了大量资金的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也未能幸免。宏观调控对海南的打击是致命的,到现在海南房地产元气也尚未完全恢复。本次调控一旦在全国范围内重步当年海南后尘,其对中国经济的打击程度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