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今用 (17)


古法今用 (17)

第三:谋攻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率为上,破率次之了;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打仗的基本原则:把敌人打败后,尽量把敌人的国家整体保全住,这是最高明的做法,让敌国残破,则为最差的做法。

以此类推:保全敌人一个军的整体性是最高明的,残破它是最差劲的;

这是全胜观念,也是“孙子“伟大战略家。

不仅要保全上王国下至五个人的伍,因打仗的最重要的目的,从敌人身上获取利益,使自己更强。

既如此,把敌国搞得残破不堪有什么好处?

没有好处存在,本身就是坏处:

伤人一千,自损八百,敌人不会站着不动等着挨打,必要出手,这样付出代价!双方的,原来实力十分就可降至八分,甚至更少,如果保全住敌人呢?那样就会让自身的总分升高!

就这个逻辑来看,用最低的代价击败对手,再尽量的保证敌人的元气,干什么?付帐单啊!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所以说:百胜不高明,不动干戈而胜为高明

大者可以输十次,小者一次也输不起。

小打大:西方一例:公元前二世纪,迦太基(小国)各将汉民们,战神比之于拿破仑,恺撒,仅次于亚历山大大帝。

挑战世界霸主罗马26000人,十六年里打败罗马数十回,获胜,最后输掉!为什么,小国无给养,兵员,罗马大国消耗战而是胜,汉民们败)自杀。

不战而屈人之兵:例:不动手,让对手屈服,投降。

1、消极层面:不必开打而化解干戈,双方皆大欢喜。日本:第一剑客,宫本武藏,吃饭——吵——混混找事——夹起苍蝇,混混跑了,而中国历史上很多。告诉麻雀,我就是老鹰!

2、积极的层面:在双方都无换失的情况下,把你的变成我的!对方无损可支付,你可得到的多!胜敌而益强!这是老鹰对麻雀,如果要是老鹰对老鹰呢。“故上兵伐谋”!——用谋略,只用脑——不用动刀兵——脑部作业——不要成本。一旦成功,收益难以结算——举例:“其次伐交”——外交手段。伐交之所以次于伐谋,因脑作业,计谋一定伺机而动,一击成功!

伐交则不然,牵扯很多,有很多变数,透过外交手段或以第三者的力量牵制或弱化对手以致敌的战术。

五代十国,中国历史上最乱,最坏的时代,道德伦理沦丧,互相打杀,整个五代,五十七年时间,几乎没有一天安定的日子!

“其次伐兵”——大动干戈!损失。。。。。。。。。。。。。

为什么伐兵?无能伐谋,无计伐交而致,没有招数只有硬碰硬!

姜太公说: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

 其下攻城。伐兵,双方实力基本对等,机会均等,损,败,攻城则不然,攻城者基本上就居于不少劣势。1、以劳对逸 2、以下打交 3、王则攻之(王信以上兵力可以攻城)

攻城是战术中的最下下策,坏处多不胜数,攻城之法,为不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