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国策划业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加入,各类策划、公关、咨询公司像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在数量上保守估计,现在全国专业策划公司至少在1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近150万左右。从业人员中既包含专业策划公司的策划人员,也包含一般企业、广告公司、媒介等的策划人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人群组成,一是出自媒体、记者行业的,由于长期在市场一线,拥有广泛的接触和见识,具有敏锐的洞察与思考;二是来自“海龟”,在国外接触了较新的理念和模式,认为可以指导企业实际;三是一批从国内知名企业或国外大公司出来的,认为掌握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运作,可以模仿创新运用;四是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将研究成果、理论与实际有限结合起来;五是大量的散布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个体和非职业策划人员。在这些专业策划公司中,又以营销策划为主。有人根据策划人各自的特点,把他们分为五大流派,分别为管理规范的西洋派,理论基础扎实的学院派,善于打知名度的飞天派,与之相对应的是用常规方法踏实作战的落地派,还有正合奇胜的实战革命派。真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繁荣昌盛。

如果从策划的发展阶段来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主要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有何阳,曾创造了一个点子卖了40万元的神话;牟其中,用一车皮积压服装换一架飞机;王力,创造亚细亚神话;二是起步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有余明阳博士,用公关手段创造企业辉煌;王志纲,开启地产策划的大门,碧桂园事件引发了地产营销策划;三是发展阶段,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之初,主要代表人物有叶茂中,用影视广告创意带来营销新思路;朱玉童,进行产品市场全程营销策划;陈放,激情创意大型活动策划等等,当前,策划已进入第四个阶段,接轨阶段,主要代表人有袁    岳,创造中国调研业第一人;梁中国,号称全球第一位CBO首席品牌官;陈国庆,中国策划研究院执行院长,当然还有一批后起之秀。应该承认,近年来中国策划业在探索中有着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营销策划方面,但同时又潜在着诸多问题。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策划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由此引发诸多危机。策划界龙杂混珠,李鬼与李逵并存,存在许多滥竽充数的现象,许多策划人在学历上进行“伪装”,如笔者曾关注业内一人士,其学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三级跳,从中专到大专,到如今的工商管理硕士;许多策划人用金钱包装自己,去买一些荣誉和头衔,如“策划专家”、“研究员”等;许多策划人采取挑战“名人”的方式来造势和借势,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如果不能正视这些危机,不能使其得到有效解决,势必会使中国策划业的前进步伐受阻,甚至会葬送掉这个正在形成的行业。中国策划业正处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中国策划业出现的危机与不良现象是与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现在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前景有很多不可预见性、不可确定性,但人们对前途又充满很高的期望,因此就很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情。中国策划业也不能免俗,也存在着这种浮躁心理,想一口吃个胖子,样样俱到,具体表现为:缺乏专业技术水平;自封的大师满天飞;盲目承担力所不及的业务;策划公司、策划人之间相互拆台相互攻击;无序竞争;自己没做多少事,先把自己吹上天;什么人都进行策划行业;……如此文人相轻,窝里争斗现象是层出不穷。虽然这些现象只是少数,但影响却极其恶劣,致使不少企业对策划失去了信心,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对中国策划业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对于策划业界存在的系列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低的进入门槛和缺乏规范与自律,其实,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对策划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一方面,企业员工的素质日趋提高,策划人员必须要超越他人,必须富有创意和创新;二是同质化现象的严重迫使策划人员要与时俱进,要全球化思维,本土化思考,要善于整合资源;三是许多替代和相似行业的出现,国外公司的进入导致策划行业竞争加剧,如企业通过视频、网络、通过光盘加强了相关策划知识的学习,有了更广的选择范围,因而要求策划人员更高质量和素质。脚达不到的地方,眼看看到,眼看不到的地方,心要想到。同时,对个人自身和策划公司进行定位和细分,                               对于策划的细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整个企划流程上的细分,如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公关策划、CI策划等等;二是在行业内的细分,如擅长快速消费品的策划、擅长工业企业的策划、擅长地产策划、擅长城市或活动策划;三是不同区域的细分,主要是根据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来源的“流派”进行划分,如擅长某一区域内的策划,如齐鲁板块、岭南板块、西南板块、东北板块等等;四是不同模式的细分,如海龟和学院派侧重定量分析、模型的设定和假设,实战派的强调经验和定性等等。

要想在当前的策划环境现状中突围,关键在于策划人提升自己的素质,在于策划人创意与创新能力的培育,在于思维和思路,在于对资源的整合和换位思考,在于寻求差异化和借助外部力量,在于思路的转变和思维的创新。如市场理念创新,从满足需要到引导和创造顾客需要;市场定位观念方面从传统的寻找商品用户转向追寻企业免受竞争的“知识经营”领域;市场占有观念从注重市场份额转向追寻提高客户价值份额和企业主导市场的能力;竞争观念从你死我活到共生共赢与竞合;人才观念从注重培养专业人才转向培养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营销资源观念从以内部资源创造营销效益转向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创造营销效益;供应链方面的伙伴式合作关系。对于策划人创意的培育,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创意的培育要经历“四境”,一是准备过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酝酿过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顿悟过程,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四是验证过程,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总之,中国策划业现状存在杂、乱、散等特征,对于现状的环境,要么适应,要么改变,但对于策划人来说,是凭借脑力进行思考和生存的,凭的是阅历和创新能力,凭借的是敏锐的洞察与分析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策划行业会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竞争,如同行业内的竞争、来自咨询、广告行业的竞争、来自国外公司的竞争、来自客户素质提高而讨价还价的竞争等等,竞争会日趋激烈,但策划将会朝区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策划人因相应地进行转型与重新定位,而且随着客户整体素质和实力地提升,门槛也会越练越高,希望策划行业中杜绝李鬼与李逵并存、滥竽充数的现象,少一些欺骗,多一些务实和创新,能够真正提升客户的价值,创造价值,能够健康有序、良性的有效发展,让生活因策划而更加精彩,让策划改变人生。

作者简介:王唤明  上海华盛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财经大学商务学院讲师,山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

联系地址:安徽省蚌埠市学府路1号安徽财经大学商务学院(233030

联系电话:013956338439

E_mail:[email protected]

www.diyiyingx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