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学报的创新:收益-代价分析
摘要:成人高校学报创新的实质,就是作出提高收益-代价比的制度安排。成人高校学报的收益主要包括理论创新收益、直接经济收益、无形资产收益、间接经济收益、组织实力收益和培养人才收益。成人高校学报的代价主要包括直接经济代价、管理费用代价、机会成本代价和失误风险代价。成人高校学报在提高收益-代价比时,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收益而不是降低代价上;在降低代价方面,应努力降低失误风险代价;在提高收益方面,应把重点放在提高理论创新收益以及由此引起的间接收益上,应通过主动参与成人高校的科研活动和教改活动,促进直接收益向间接收益转化。
关键词:成人高校学报;收益;代价;学报制度创新
人类在可以自主选择的条件下所作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为了取得一定的收益;同时,人类为了实现任何目标,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收益与代价既是古老的话题,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课题,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当事人可以出于特定的政治考虑而不计代价地做事,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当事人不能有效地提高收益或降低代价,他就根本无法生存。
本文尝试把经济学中的收益-代价分析引入成人高校学报领域,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成人高校学报创新的本质及途径。
一·成人高校学报的创新与收益-代价分析
1·收益与代价
“收”是“收获”[i],“益”是“利益”[ii]。收益是指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所取得的预期成果[iii]。这个界定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收益与人们的需要的一致性。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有一定的需要。需要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层次性。人的需要不会自发地得到满足,要满足需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段,而收益恰恰是人们满足需要的手段。因此,人们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必须取得收益,人们的需要成为取得收益的内在动力。第二,收益与人们的预期的一致性。收益不是意外的收获,而是在人们进行实践活动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了。人们正是为了取得预期的结果而进行实践活动。第三,收益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的一致性。收益不是天外来物,不是他人的赏赐,而是人们自己努力(如进行劳动、进行投资等)的结果。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取得收益的手段,而取得收益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目的。手段是为目的而设置的,即手段必须有利于目的的实现。人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选择了适当的手段,进行了有利于取得收益的实践活动。
按收益的影响范围划分,收益可分为全局性收益与局部性收益;按收益的持续时间划分,收益可分为长期性收益与短期性收益;按收益的内容划分,收益可分为物质性收益与精神性收益;按收益与主体行为的因果关系划分,收益可分为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按取得收益的主体划分,收益可分为个人收益、部门收益与法人收益。
为了取得收益,人们需要付出代价。对于“代价”,《新华字典》的解释是:“[代价]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价钱。[引]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花费的精力和物质。”[iv]《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代价]①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②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v]代价可以概括为:人们为了取得收益而付出的成本、耗费的物质和精力或作出的牺牲[vi]。代价与收益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代价与收益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人们是为了取得收益而付出代价,取得收益是目的,而付出代价是取得收益的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代价都必然地导致收益。投资失误就使投资人付出的代价毫无收益。可以说,没有代价就必然没有收益,有了代价未必就有收益。而且,并非所有的代价与收益都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例如,一个组织(企业、学校、机关等)为了取得某种收益而委派某人作某事,但该人可能辜负了组织的期望,把经费贪污、挪用、浪费而造成了组织的经济损失。这种“交学费”式的代价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避免的。
按代价的需要范围划分,代价可分为全局性代价与局部性代价;按代价的持续时间划分,代价可分为长期性代价与短期性代价;按代价的内容划分,代价可分为物质代价与精神代价,或经济代价与非经济代价;在经济代价中,按代价是否随收益变动而变动划分,可分为固定的代价与变动的代价(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vii]);按代价与主体行为的因果关系划分,代价可分为直接代价与间接代价;按代价与取得收益的关系划分,代价可分为可以避免的代价与无法避免的代价;按当事人是否可以改变代价的数量,代价可分为可控制代价和不可控制代价[viii]。
2·资源的有限性与取得收益的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是追求收益-代价比的根源
任何在市场中活动的经济组织都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即追求以尽可能小的投入(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收益)。同样,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都要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代价比,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
组织或个人追求提高收益-代价比的原因是:
第一,资源的有限性。组织或个人要想取得收益,就需要占有资源。企业要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技术、信息等资源,政府要占有人力、物力、财力、政治权威、民众信任等资源,学校要占有教师、教室、教材等资源。一个组织或个人占有的资源与该组织或个人能够取得的收益正相关,即一个组织或个人占有的资源越多,该组织或个人能够取得的收益就越多。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在整个社会领域同样适用[ix]。但是,任何组织或个人能够占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第二,对于收益的需求的无限性。一个组织或个人的需要是无限的。首先,从需要的种类上看,一个组织或个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概括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x],奥德费把人的需要概括为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xi],麦克利兰把人的需要概括为权力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xii],赫茨伯格把人的需要概括为对于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需要[xiii]……人们至今仍然没有对于人的需要取得共识,这个事实恰好说明了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次,单纯从数量上看,组织或个人的需要也是无限的。一个企业对于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个学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个政府对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需要在种类和数量上的无限性决定了组织或个人对于收益的需求的无限性,因为任何需要的满足都以取得收益为基础。
资源的有限性与取得收益的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使任何组织或个人都要努力以尽可能少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多的收益,即努力提高收益-代价比。
3·成人高校学报的创新就是作出提高收益-代价比的制度安排
成人高校为了使学报工作能够正常运行,需要付出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代价。同时,成人高校学报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追求,它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实现这些目标。
对于成人高校学报的创新,无非是两个思路:其一是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尽可能多地取得收益;其二是努力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出,即尽可能多地减少代价。这两种创新思路可以概括为一点:提高收益-代价比。同时,这种创新需要形成制度,在成人高校学报的日常工作中贯彻实施。因此,成人高校学报创新的实质,就是作出提高收益-代价比的制度安排,就是进行有利于收益-代价比提高的制度创新。
二·成人高校学报收益的分析
成人高校学报的收益主要包括:理论创新收益、直接经济收益、无形资产收益、间接经济收益、组织实力收益和培养人才收益。
1·理论创新收益
成人高校学报是成人高校主办的理论刊物,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创新为目的。在新时期,学报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改革的发展,维护安定团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行理论创新。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归纳的“四种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和“三个多出”(多出内容健康向上、艺术品位高的作品,多出思想性强、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作品,多出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科普作品)的指示,为成人高校学报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人高校学报的最大收益理应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理论创新的社会效益。
2·直接经济收益
成人高校学报虽然不以赢利为目的,但理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以降低办刊的负担,提高成人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人高校学报的直接经济收益主要包括:刊物销售收入、刊物广告收入、联合办刊收入等。
3·无形资产收益
无形资产是指无形固定资产,即那些能够受到法律保护、能够为拥有者带来收益的独占的资产[xiv],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成人高校主办学报可以为成人高校带来声誉的提高:首先,成人高校一般办刊时间较短,实力较弱,难以获得刊号。少数成人高校的刊物取得刊号是社会选拔的结果,取得刊号本身就成为一种表明学校实力的标志。其次,成人高校学报的存在和发展,表明了成人高校具有一批能够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人才,也有利于提高成人高校的声誉。再次,成人高校学报具有宣传功能,成人高校可以通过学报这个窗口宣传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声誉。
4·间接经济收益
成人高校学报的存在,提高了成人高校的声誉,从而有利于成人高校扩大生源,而生源扩大往往为成人高校带来经济收益;此外,成人高校通过学报提高声誉,也有利于成人高校在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到某些特殊优惠政策(如招生名额的扩大),从而也为成人高校带来间接经济收益。
5·组织实力收益
一个组织内各个成员的业务能力是该组织实力的重要方面。成人高校学报为成人高校的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进行科研创新、开展科研交流、展示科研成果的阵地,有利于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的科研能力提高。同时,如果教师的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成人高校整体实力的提高。
6·培养人才收益
成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如果成人高校学报能够促进成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那么成人高校学报就可以取得培养人才的收益:成人高校学报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使受教育者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成人高校学报代价的分析
成人高校学报的代价主要包括:直接经济代价、管理费用代价、机会成本代价和失误风险代价。
1·直接经济代价
成人高校要举办学报,就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要包括:一定的固定资产(房屋、设备等),一定的流动资金(排版费、印制费、装订费、发行费、人员经费、活动经费等)。成人高校学报占用的固定资产每年都有一定的折旧损耗,成人高校学报占用的流动资金每年都有一定的净支出。这些支出构成了成人高校学报的直接经济代价。
2·管理费用代价
成人高校学报要取得办刊资格,就要接受业务主管部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管理,就需要向业务主管部门交纳一定的费用,如年检费。
3·机会成本代价
机会成本是指因为干某件事情而放弃了其他事情的代价。当事人因为选择了干某件事情,选择取得该项事情的收益,就需要调动手中的资源;而由于当事人手中的资源有限,当事人就只能放弃干其他事情的机会,从而也就放弃了从其他事情上取得收益的机会。成人高校办学报也要付出机会成本:办学报的人本来可以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学报所占用的固定资产本来可以用于其他事业。成人高校选择办学报,就必然使学校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能干其他事情,从而付出了机会成本。
4·失误风险代价
干任何事情都会有失误的风险。成人高校办学报也有风险,例如,刊载了以讹传讹的文章而误导受众;刊载了观点错误的文章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由于没有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如不许买卖刊号的规定)而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等等。
四·成人高校学报提高收益-代价比初探
1·提高收益的若干思路
保留与牺牲的选择。“统筹兼顾”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人高校学报也理应兼顾上述六项收益。但是,“一项收益的增加有可能引起另一项收益的减少”,也是经济学中的古老命题。例如,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力普斯曲线”显示,失业人数的减少必然引起通货膨胀指数的提高,而通货膨胀指数的降低必然引起失业人数的增加[xv]。成人高校学报也面临着类似的两难选择:理论创新收益与直接经济收益就存在着这种冲突。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专业性越强,对该文章感兴趣的人就越少,该文章的潜在的读者就越少。同样,一本杂志的理论性越强,该杂志的潜在的读者就越少。正因为如此,所以畅销的杂志没有学术性杂志,学术性杂志没有畅销的。学报的读者面就很窄,成人高校学报的读者面更窄。成人高校学报要想提高直接经济收益,往往要降低理论创新收益,以“大众化”的东西迎合读者。由于成人高校学报的宗旨不是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当直接经济收益与理论创新收益发生冲突时,成人高校学报应当选择牺牲直接经济收益。
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的选择。直接收益是原生性的收益,而间接收益是伴生性的收益,间接收益是由直接收益引起的,只要提高了直接收益,就可以附带地(即几乎不用耗费力气)取得间接收益。因此,在诸多收益中,当事人应选择直接收益作为提高收益的重点。对于成人高校学报而言,提高收益的重点应当是理论创新收益,因为它是引起无形资产收益、间接经济收益、组织实力收益和培养人才收益的根源。
被动与主动的选择。在有些场合,虽然间接收益是由直接收益引起的,但直接收益只是间接收益的一个原因,而不是唯一的原因,或者说,在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中间环节。因此,若当事人希望自己的活动能够产生间接收益以及产生较大的间接收益,还需要主动创造一定的条件。例如,成人高校学报的无形资产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与成人高校学报对于成人高校的宣传力度有关;培养人才收益,需要把研究成果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特别是把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进行重大转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而成人高校除了面临上述转变之外,还需要进行由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变。这些转变如果能够成功,将为成人高校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转变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和教学改革实践的创新。在当前这个非常时期,成人高校学报应该主动参与成人高校的科研活动,主动介入成人高校的教学改革,使成人高校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使成人高校学报的直接收益(理论创新收益)能够转化为各种间接收益,特别是间接经济收益和培养人才收益。
2·降低代价的若干思路
直接经济代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降低的,但是,降低的幅度有限。首先,直接经济代价中的固定资产部分几乎无法降低。为了办学报,必然需要占用一定的固定资产。其次,排版费、印制费、装订费、发行费等属于不可控制的代价,这些收费标准往往是学报无法掌握的。再次,人员经费、活动经费等流动资金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但这两项费用的降低往往要付出新的代价。人工费用的降低(减少学报工作人员),往往使学报编辑部能够干的事情减少,从而使收益降低。而活动经费降低到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到成人高校学报的正常发展(如使成人高校学报工作人员失去了培训提高的机会)。因此,只有在成人高校学报占用了大大超出需要的固定资产或确实人浮于事时,对于直接经济代价的降低才有意义。
管理费用代价是无法降低的,因为管理费用代价属于不可控制的代价,成人高校是无法控制的。
机会成本代价是无法避免,只要成人高校决定要办学报,就要承担该代价。事实上,成人高校在决定办学报时,就已经作出了一个判断:举办学报的机会成本比举办学报的收益小。如果成人高校没有这样一个判断,就不会决定办学报。
失误风险代价是可以避免的代价,且是可以控制的代价。成人高校学报只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不为短期利益所诱惑,对工作有着起码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着敬业精神,就不难干好工作,就可以不支付失误风险代价。同时,只要成人高校在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确定学报规章制度、严格监督制度的实施等方面把好关,就不难控制失误风险代价。因此,成人高校学报降低代价的重点应该是失误风险代价。
综上所述,成人高校学报在提高收益-代价比时,提高收益的机会较多而降低代价的机会较少,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收益而不是降低代价上;在降低代价方面能够作的工作主要是降低失误风险代价;而在提高收益方面,成人高校学报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理论创新收益以及由此引起的间接收益上,应通过主动参与成人高校的科研活动和教改活动,促进直接收益向间接收益的转化,在这方面,成人高校学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i] “收 ③收获。……④收取;接纳。”《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版,p1465。“收 ④获得(经济利益):∽益、∽支相抵。”《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98年5月版,p454
[ii] “益 ④利益;好处。”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版,p295
[iii] 在较狭窄的商品经济领域中,收益也被称为收入。“[收益]生产上或商业上的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版,p1160。事实上,在经济学中,收益和收入都来自income。“income 收入 由于出售商品或劳务而得到的金钱或金钱的等价物。从广义上讲,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从任何来源得到的金钱或其等价物都是收入。确切地讲,收入来自劳动所得和投资所得。”《英汉西方经济管理词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月版,p451
[iv]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98年5月版,p82
[v]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版,p240
[vi] “代价”比“成本”的外延要宽,但在经济学范围内与“成本”基本上相互周延。“成本 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夏乐书、邓延芳主编《简明成本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p1。超出经济学的范畴,代价未必可以用货币来测定。
[vii]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的对称。就是不随着产量(工作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主要特点是其发生额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其总额保持不变。但就单位成本来看,则恰好相反,随着产量的增加或减少,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份额将相应地减少或增加。例如,固定资产折价费、管理人员工资等均属于固定成本。”夏乐书、邓延芳主编《简明成本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p90
[viii] “可控制成本(controllable costs)是不可控制成本的对称。指在某一单位、个人(成本责任中心)的权责范围内,能够直接控制、影响其发生数额的成本。可控制成本一般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⑴成本责任中心有办法知道将发生什么样的耗费;⑵成本责任中心有办法来计量它的耗费;⑶成本责任中心有办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控制与调节它的耗费。”夏乐书、邓延芳主编《简明成本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pp128-129。“不可控制成本(uncontrollable costs)是可控制成本的对称。指不在某一单位、个人(成本责任中心)的权责范围之内,不能直接控制,无法影响其发生数额的成本。”同上,p129
[ix] 一个企业可以凭借其占有资源上的优势取得超额利润和垄断利润,提高市场进入的“门槛”,排挤中小企业。经济学中的这种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
[x] 参见孙彤编著《组织行为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年8月版,pp115-118
[xi] 参见孙彤编著《组织行为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年8月版,pp122-123
[xii] 参见孙彤编著《组织行为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年8月版,p125
[xiii] 参见孙彤编著《组织行为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年8月版,p129
[xiv]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无形固定资产的简称。……无形资产是指那些为法律所承认、认可、并给予保护的,能为企业带来营业利益并且具有独占性或优越性的,无形的,属于权利性质的特种资产。”李忠诚、李俐主编《新编实用经济知识手册》,这个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p288
[xv] “Philips Curve 菲力普斯曲线 英国的菲力普斯1958年提出的一种表示货币工资率同失业工人百分比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英汉西方经济管理词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月版,p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