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中国杂文化(7)之“酒窝文化”
记得上小学练习作文,在描写小姑娘可爱伶俐的时候,总象套用公式一样地写道:“……一对羊角辫,上面扎着蝴蝶结,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那圆圆脸蛋上一笑一对小酒窝。”酒窝,成了描写女孩子可爱时候的最标准的点缀。记得老师在评论的时候,总说“酒窝一句,有画龙点睛之妙!”当时总不理解,画龙点睛怎么点到腮帮上了?更迷惑地是,为什么叫酒窝,是不是能喝酒?以后才知道,酒窝的大小与有无其实与酒量没有什么关系,而与美丽还有不少的关系呢。
在中国的文化里,有一种对人的“酒窝”非常认可的审美观,而且从古延续至今,因为其根深蒂固,所以我就美其名曰“文化”了。
酒窝,亦称笑窝或笑大靥。多数出现在颊部或者嘴角旁边。颊部酒窝被东方女性认为是美的点缀,被西方人看作是女性魅力的标记。有人考证说,中国古代文献中对于酒窝的描述以及赞美,最初见之于《诗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句中,其中的“倩”字就是指的微笑时候出现在两颊的酒窝。以前我只知道这个“倩”字就是“美丽”的意思,至于还代表“酒窝”一说,则是鄙人第一次增长的见识。而医学上则认为酒窝本是人体的缺陷,是因脸部的某三块肌肉闭合不齐而留下的一个缺陷,或者就凹洞,因此,以酒窝为美应算是名副其实的“缺陷美”。
听说现在的美容技术实在是发达,酒窝也能人造出一个来,看来那些想成为“人造美女”的人,确实是要什么有什么。不过酒窝美则美矣,用在小孩子和阳光美女身上能起到效果,如果成年男女脸上还印着一对酒窝,则确实就是一种坑凹缺陷了。如果了解了这一点,那些因为爱美而去花钱造一对酒窝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专门跑到美容店里,在脸上继续硬生生地去造一个酒窝出来呢?或许还有不少,因为当今时代,为流行美而牺牲的人确实不少。
“酒窝”还常常被用来对事物进行“独树一帜”的描写,譬如有人把城市里的报刊亭说成是“城市的酒窝”,没有城市文化的城市,是一个生活枯燥的城市,而报刊亭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点缀和便民,就很有意境也很形象。
还有一个故事,说是有两队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这个故事从浅里说,是对事物有不同的心态,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往深里说,那更有着很深的人生启迪意义。
大作家余秋雨先生在其《出走十五年》中有一篇文章,说是他在安曼遇到杜月笙的女儿,杜女士自嘲自己说,因为曾经因为车祸,而在脸上留下了伤痕,受伤的地方就成了一个“不太自然”大酒窝了!于是余秋雨先生就在感想中把这句杜女士话,顺手造出一句人生达观的“经典”名言——“把伤痕当酒窝”。
缺陷,如果你用另一种心态来看,你会看到它的美!
——转贴请注明作者、出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