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小平/2003年5月《英才》
有人说:万明坚是TCL集团近年来迅速蹿红的一颗“明星”。
过去的一年对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明坚来说,更是“名利双收”的一年——TCL手机全年销售收入82亿,利润达12.7亿;他本人也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第十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所以赴TCL移动通信公司采访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将面对一个意气风发的万明坚。
但当我踏进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仲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TCL移动信息产业园时,还是感到了一种震惊。这种震惊源自于该公司为庆祝万明坚当选第十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而出的一份内刊上的一些文字:
“圣贤之人——我第一次到TCL移动公司与万明坚见面时,感到他有勇、豪爽、果断、敢想、敢说、敢干。在与万明坚共事一年半后,我感到万明坚在治理公司方面不仅有勇有谋,而且还具备成为‘圣贤之人’的资质……”
“严师·家长·领袖——在公司的发展中,万总一直是我们的领袖,是我们公司的总设计师,一直领航着公司的发展,领航着公司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让我们向TCL移动通信公司的总设计师万总致敬!让我们向国产手机的领航者万总致敬!让我们向中国商业界的教父万总致敬……”
“万总可好了——我与同事一起出去,路上碰到一个平日和我们交情很好的女孩,她很反常地一边哭一边笑地同我们说:‘刚才我与万总通了电话!’‘啊?!’我们大叫:‘你没发高烧吧?’作为TCL移动的掌门人,万总哪有那么多闲功夫与一个无名小卒通话?事实就摆在眼前,容不得我不相信。我们的万总的确如我老乡所说的平易近人,而且还有一颗平凡而伟大的心……”
“英明、伟大的万总——谈起万总,用‘英明’、‘伟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
让我更加迷惑不解的是,这种几乎是顶礼膜拜的溢美之词,大多出自该公司年轻的、拥有很高学历的中层以上干部,甚至还有在欧美的自由、平等思想里浸淫多年的归国博士!
于是在两天的采访中,我们一直努力追问:这种近似于个人崇拜的现象为什么居然会在IT行业的公司里出现?为什么这样一些年轻的、充满活力的高学历人才会习以为常?作为一位不可多得的年轻的企业领军人物,万明坚内心深处是如何考虑的?
因为我们深深担忧的是,在瞬息万变的IT行业,曾经“斩敌”无数的万明坚,一旦露出个破绽,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还有谁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理智站出来给他断喝?
出头意识与“袍哥”仗义
也许对于一个边远贫困山区的农村孩子来说,首先占据脑海的应该是那种强烈的出头意识。
万明坚出生于川滇交界处的四川宜宾地区。贫寒使人自强。12岁时他便开始越过金沙江,到对岸的云南原始森林中去打柴补贴家用。17岁那年,他用一根旧扁担,挑着简陋的行李,走出了大山,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读书。
贫寒同样使人自卑。刚进大学时,面对见多识广、趾高气扬的城里孩子,这个乡下青年感到一种深深的不安,于是一头扎进了书堆里。读书让他找到了自信,万明坚以全年级第二名的成绩,完成了四年本科学业,被保送读研究生。紧接着他又在这个学校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代的通信博士。
凭借技术实力,万明坚在强手如林的TCL站稳了脚跟,并在两年后出任股份公司的开发部部长。但万明坚意识到,光凭技术不足以成就大业。于是他于1994年起开始参加MBA函授学习,并于两年后取得毕业证书。
1999年,TCL集团决定“进军”移动通信产业。其实当初决定由万明坚领头来做手机纯属偶然,因为当时国产手机前景不明,没有人愿意来冒险。但他觉得这多少也是个机会,决定放手一搏,于是带着七八个人和1000万元,开始了创业之旅。
在万明坚的家乡,自古盛行着“帮会”文化,四川“袍哥”的那种豪爽、仗义、爱交朋友的气质,从小就渗入了他血液之中,养成了他能团结人的天性。
现任TCL移动通信公司总工程师的汪开龙,原来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下面的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工作,是我国在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万明坚在组建移动通信公司伊始,便开始有“预谋”地北上“抢劫”人才。有次他去母校成都电子科大,得知原来的校友杜小鹏,在通信人才济济的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工作,不禁惊喜若狂,赶紧从成都飞往西安,并在该所附近找了家宾馆作为“据点”,然后拨通了老同学的电话……几天的时间,他通过杜小鹏,先后约出来包括汪开龙在内的好几位青年才俊。他们几次围床而坐,彻夜长谈。万明坚关于民族产业的慷慨陈词,把他们说得心潮起伏,决定抛下已有的一切,跟他跑到南方的小城,重新进行艰苦的创业。让汪开龙尤为感动的是,万明坚在生活细节上对他关怀备至——汪开龙由于工作的原因,饮食没有规律,胃一直不太好。有次两人出国,万明坚就反复叮嘱他少吃点奶油之类的甜腻食品,免得胃口不适又闹毛病。
郭爱平博士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曾在IBM和安达信等跨国公司工作过,现任TCL移动通信公司资本运营总监。万明坚去美国硅谷考察,与郭爱平有过一面之缘。2001年4月的一天,郭爱平突然接到万明坚的越洋电话,电话中万明坚 “单刀直入”对他说:“我们TCL手机正从低谷往高潮走,已经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你回来和我们一起干吧!”郭爱平决定先回来看看,于是便飞到了惠州。他到TCL移动通信公司时正好是晚上,万明坚说有事没来接他,让他先休息。第二天万明坚又继续忙着自己的事,让人力资源部的人陪他到公司到处走一走。郭爱平刚开始心中有点不舒服:“你老远把我叫回来,却不睬我!”但到公司走了一走、看了一看,呵!感觉还挺不错,经验告诉他有戏!第二天清晨他们见了面,万明坚又直接问道:“你已看过这公司了,愿不愿意来?”郭爱平回答:“我还有很多条件……”万明坚毫不犹豫地当场拍板,整个过程不过5分钟。然后他才召集所有副手,说服他们为什么要花100万的年薪招揽海外英才……
万明坚对内部原有的人才,也很懂得去爱惜。现为TCL移动通信公司研发第五本部的总经理朱立海,比万明坚更早进入TCL。他刚调进TCL移动通信公司时,工作积极性不高,常常不去上班。于是万明坚找他谈心,朱立海直接相告:“我进入公司已经5年了,为公司做了不少贡献,可因为是技术人员,没有行政级别,反而不如一个‘空降’过来的部门领导,5个月就分了房子……”万明坚当即表示,房子不是问题,要他安心好好工作。一个月后,万明坚又找到他,递给他一串钥匙,说:“有一套房子你去看一下!”
有一件小事曾经刺激了万明坚:当时他想买一辆富康车,但上面马上就有文件下来,说不准买……谈起当初的情景,万明坚觉得曾有一种深深的沦落感。
“狂人”的神话
当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仅仅靠喊口号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万明坚创业初期面临着残酷的生存压力。
刚开始他们做的是“贴牌”生产。最初与意大利“特灵通”合作推出TCL9300系列,还小有所得;但紧接着与法国萨基姆合作的TCL9980系列,却让万明坚吓个半死——整整17万台货滞销!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他用强悍的管理手段和个人凝聚力,顶着巨大的压力,带领全体员工背水一战,挺过了4个月炼狱般的日子,终于消化了这17万台滞销手机。
2000年下半年,是TCL手机的转折点,万明坚再次显出了他强悍的推动力。当时他突发奇想,拿出了一套“快速经济加慢速经济”的理论,提出在小巧精美的TCL999D手机上,嵌上了一粒粒贵重的钻石和宝石。这个方案一摆在桌上,几乎招到了公司所有人的反对,认为是工业设计的一大“败笔”。万明坚却仍然“一意孤行”,利用手中总经理的大权,力排众议推出了这款手机,结果一炮走红,成了公司扭转整个局势之作。
此后的发展顺利得让人难以相信:1999年的销售额才3000万,2000年变成了3个亿,2001年飙升至30个亿……几乎每年都在以10倍的速度发展。连万明坚都惊呼自己仿佛踩到了什么运。
记得当初万明坚曾对TCL集团总裁李东生说过,三年之内要做到国产手机第一,利润超过彩电。当时集团内部很多人听了不舒服,认为“这厮太狂”。不料三年后,这个“狂人”真的做到了!
跟着万明坚这位数字“袍哥”一起创业的人,谁都没想到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尝到了“大碗吃肉、用秤分金”的滋味。在公司内部,除了行政级别和技术级别外,同时实行一种“五星制”的分级方法,星级越高待遇越高。目前凡是二星级以上干部都配有小车,不久后可能一星级的干部也将配车。有一位叫韩久峰的年轻人,刚来公司一年半的时间,却因为成绩突出,已经破格提升到一星级的干部,年薪十万左右。当我们询问朱立海还有什么不满意时,他显得很心满意足:“现在有房有车了,待遇这么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在我们与员工的闲聊中,一谈到工资待遇,大家都露出了会心的一笑——据说该公司员工在当地已经是高收入的人群,随着TCL股份改制的顺利进行,一大批富豪即将诞生。
在这样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万明坚得到“神明”般的拥戴的群众基础。
不能直面的疑问
领导者强烈的个人风格、向心力颇强的企业团队,加上这种“神话”式的发展速度,于是某些东西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我们采访郭爱平时,为了“纠正”记者脑海中关于对“圣贤之人”的“偏见”,他拿出了一本书,指出其中关于对“圣贤之人”的定义:凡是有勇、有谋、能够坚持持续地为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的利益而奋斗的人,都是圣人。据此观照,他觉得万明坚应该是具有“圣贤之人”潜质的人。“中国人是否对自己苛刻了一点呢?”他对我们关于是否有溢美之词的质疑,进行了反问。
在我们准备对万明坚进行采访的前一天,负责相关工作的员工和我们就采访提纲进行了“沟通”。按照他的理由,为了能顺利地采访到万明坚,我们只得对原来的采访提纲进行了整理,把20多个问题压缩到5个,并删去了所有看似尖锐的问题和词语。最后还在他的要求下写了一封请求采访的短函,大意是:“万总:您好!请您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该员工看了以后,又建议道:“是否还应该加点什么吧?!”我们很疑惑,又通篇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还是找不出漏洞,于是只得向他请教。他指点:在“万总”前面加个“尊敬的”,在“时间”前面加个“宝贵”的……即使我们做了若干妥协后,采访时间还是数次以万总太忙进行了推迟。我们在TCL移动通讯公司穿梭采访的两天内,只有一次机会与他在电梯内擦身而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自然无法一窥万明坚的真实想法。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几天正是公司领导层更迭和财务问题审改的微妙时刻,于是一次预定的采访最后“胎死腹中”。
我想起了同样是一位“圣贤之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警惕任何人加在我身上的荣誉,因为那意味着快速地把我推向了顶点,接着就是往下跌……”不知道这份充满了“中国商业界教父”之类溢美之词的内刊摆在万明坚面前时,他会是怎样的念头,是心满意足?还是悚目惊心?这位12岁那年就渡过金沙江去打柴的农村少年,在38岁时成为年销售额近百亿的公司的“掌门人”,能否有足够的内力抑制住这碗理智上的“蒙汗药”的药力?
其实万明坚应该比谁都清楚,在TCL公司是凭业绩说话的。他手中所持的是一柄“双刃剑”,业绩飞速发展时,自然是一呼百应,被众人惊为“神人”,一切问题也都淹没在了水下;但当有一天业绩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减退时,也许各种问题会如水落石出般浮出水面,最先背弃而去的往往正是那些当初最激烈的赞美者……也许到那时,骄傲的万明坚会变成别人嘴里骄纵的万明坚!
幸运的是,在那份通篇都是歌功颂歌的声音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句难得可贵的诤言。在《父亲眼中的万明坚》一文中,这位老人对自己的儿子告诫道:“未来人生路,我希望他戒骄戒躁,再创佳绩!”
未完的新闻
我们是3月4日深夜到达惠州的,3月5日—6日对该公司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进行了一系列采访。3月中旬我们回京后,接到了TCL通讯刚刚公布了几乎完美的2002年年报。4月1日这天,我们正在编发这篇文章时,看到了一家媒体赫然刊登的新闻:TCL通讯虚报利润4952万,部分责任人已移交司法机关……让我们惊讶的是,一切似乎来得太快,快得我们的文章还没变成铅字,快得让我们几乎怀疑这是不是新闻媒体在“愚人节”的一处闹剧。
在跟踪采访万明坚的这段时间中,记者总是被一些意外的新闻与事件困扰着,有点理不清头绪。于是我又把这些不断涌至的有关TCL新闻按发生时间进行了一次排序,真真假假,莫衷一是,也许可以有一点启示。
2002年12月10日17时,在TCL通讯大楼十二楼会议室召开的TCL通讯第四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TCL通讯董事会做出决定,TCL通讯董事总经理万明坚代替李东生出任TCL通讯董事长,李东生出任副董事长;
2002年12月30日19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第13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人选,万明坚名列首位;
2003年1月22日,刚刚出任TCL通讯董事长40天的万明坚就接到广州证管办《关于责成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限期整改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TCL通讯对2000年度会计报表反映出来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
2003年2月中旬,媒体爆出TCL“换股”风波,TCL通讯随即公告予以否定;
2003年3月3日, TCL发布公告,宣布万明坚不再担任TCL通讯的总经理,聘任顾工担任总经理,万明坚仍为TCL通讯的董事长;
2003年3月中旬,TCL通讯公布了几乎完美的2002年年报——2002年TCL通讯实现手机销售收入82亿元,比2001年增长280%,净利润1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92.22%,每股收益1.469元,每股净资产2.355元;
2003年3月31日,某网站报道,在TCL通讯进行的财务清查过程中发现,2000年TCL通讯少计坏账准备43923744元,少计存货跌价准备28133409元,少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6845224元等。造假行为以及内部经理犯罪一系列事实开始浮出水面,已经对审计中发现了13个分公司的经理及违纪违规的财务人员进行了处罚,累计罚款达67万余元,其中严重违反法律者移交司法机关进行严肃处理;
2003年4月1日,深圳某报刊发《TCL错了,现在改了》的文章,文章称,TCL通讯公司有关负责人对相关报道做出回应,称过往存在的问题都已作了整改及公告,有关报道有不少不实之处,TCL通讯将密切关注对公司造成的影响,并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